【時事想想】美國向左轉,是福是禍?

友善列印版本

通常要去檢視一個國家左傾或右傾,除了在重大議題上表態的趨勢外,透過檢視候選人的主張,也是最能探試民意的方法。美國作為超級大國,政治光譜的擺動,在在影響全世界。由近期最高法院的兩項重大判決,以及2016年的總統初選,雖保守派仍具實力,但已可推論,大多數美國人正逐漸向左轉。

先來看六月底、七月初美國最高法院作的幾項歷史性判決:同志婚姻合法化,以及認可歐式健保(Obamacare)的效力。媒體就調侃,那禮拜可稱得上是歐巴馬就任以來,最快樂的時光;歐巴馬連番發表幾場演講,意氣風發的樣子讓支持者重燃信心。判決過後,民調顯示,高達六成的美國人認為同志享有以婚姻維護法律權益。很難想像10年前的輿論風向,同志婚姻合法化是屈居下風,如今民意卻大幅翻轉,保守派持續高聲指責,只是把中間意向的民眾,更推往左派。

民意轉向是有跡可循,歐巴馬三年前競選連任時,支持同志婚姻的表態,被視為是步險棋,因各項調查都顯示,民意呈五五波拉鋸;然而現在回頭看,他當年連任拿下顯著勝利,恐怕是早就站在多數民意風向的一邊。另個民主黨大咖對此議題的看法,倒是令人玩味。前國務卿希拉蕊在2004年擔任參議員時,無論在國會或受訪,都明確表示反對立場,然時空背景大不同,希拉蕊這次再選總統,高聲捍衛同婚平權,幾支CF都刻意加入同志在布幕背景;而在最高法院判決出爐前,她也發布名為「平等」的短片,刻劃同志們結婚時的溫馨片刻,甚是吸睛,點閱逼近300萬。政治人物選擇轉向,除了本身改變理念外,更重要的是,實際層面考量必須符合多數人的信仰價值。

同志婚姻以外,美國近年也颳起分配正義的旋風,激進左派尤受年輕選民歡迎:麻州重量級參議員華倫女士,屢屢挑戰華爾街銀行的言論,鼓舞基層人心,一度被視為潛在熱門總統人選。希拉蕊前些年在國務卿任內,被認為有右傾態勢,但她的競選陣營顯然已嗅到風向球,今次出陣全鎖定提升基本工資、有薪病假等等討好左派勞工的政策,如此定調,無非是受到初選對手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的壓力;桑德斯,自比社會主義者──長期被視為負面字的標籤──幾番鞏固社會底層、開鍘銀行與資本家、所得正義等等發言深得民心,造勢場合聚集一萬人、民調攀升,讓希拉蕊的策士們不敢輕忽。

至於共和黨,每次初選一定有極端人士攪局,這回不意外,大砲川普的亂放話,已經大大得罪西語裔選民。但參與初選的共和黨人不敢左傾,實因黨內右派仍是初選大宗。但這些年下來,初選時過激的論調,透過媒體大力放送,都在年輕親自由派選民心中刻鏤下難堪的印象;就算最終推派出溫和派人士競選總統,還是沒辦法突圍,此現象在最近10年更是明顯,2008年的馬侃和2012年的羅姆尼,基本上都還是走中道路線,但隨著昔日共和黨擁抱的南部保守派、老一輩男性白人的凋零,選民結構已逐漸逐出一道有利民主黨的「藍牆」(Blue Wall)。

至於美國向左轉是好事或壞事,難下定論。美國走向進步普世價值,具有象徵意義,也讓平權概念更深植人心;但是,左派一向不太干預對外事務,外交手段過於生澀,導致美國失去國際威信,盟友們也會心生疑惑,對於二戰後確立的世界秩序,無法輕鬆維護。過於溫和的鴿派美國,想必很多人大概不樂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