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同志婚姻
司法人權
呂欣潔
五月 22,2017
【欣潔想想】20年後的5月24日
2017年5月24日,將會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一天,同時也會是亞洲歷史上無可取代的時刻。 這一天,台灣的大法官將會公佈對祈家威和台北市政府所申請的兩件與同性婚姻有關的釋憲案結果,這將會是台灣首次、也是亞洲第一個由大法官針對性傾向相關議題所提出的憲法解釋。亞洲是五大洲中,唯一尚未有任何國家通過婚姻平權的大洲,在現今全球已有超過十億人口居住在同性能夠結婚的國家中的這個時代,台灣的這一步,...
司法人權
江河清、施逸翔
12 月 01,2016
同性婚姻是不是人權?
長期以來,反同志人士主張同志或性少數權益不是人權,他們經常舉例一些國際條約、法庭、組織如何處理同志相關議題,接著下結論說同志權益不是普世人權。然而,他們對於人權的概念和反對「同志人權」的證據在詮釋上往往非常可疑。 舉例來說,近日因立法院婚姻平權民法修正案爭議,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簡稱護家盟)又把其2014年的舊文《歐洲人權法院認定同性婚姻不是人權》端出來訴諸權威,...
司法人權
呂欣潔
10 月 25,2016
【欣潔想想】婚姻平權提案了,然後呢?
10月24日民進黨有十位立委──尤美女、林靜儀、段宜康、呂孫綾、蔡培慧、蘇巧慧、蕭美琴、周春米、Kolas Yotaka等,分別以立委的個人名義,聯合召開記者會,公開宣示會推動民法修正案,目前以尤美女委員與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婦女新知基金會等民間團體共同討論的版本為主,將新增民法第971-1條:「同性或異性之婚姻當事人,平等適用夫妻權利義務之規定。」,...
陳宜亨、陳偉杰
9月 25,2016
【書摘】當我們「同」在一起?:台灣同性婚姻的爭議與挑戰
書名:性別.文化:凝視與召喚.身體 作者:國家發展研究學會/主編 出版社:巨流圖書公司 出版日期:2016/09/10 當我們「同」在一起?:台灣同性婚姻的爭議與挑戰 壹、前言 同性婚姻合法不僅僅是在「權利」上有所爭議,同時也衝擊社會大眾價值觀的認同與改變。2015 年,當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於同性婚姻做出合法的裁決後,...
江河清
12 月 29,2015
弱勢權益問題可以公投嗎?
近日由泛基督教政治人物推動「保護家庭公投」連署引起許多爭議。首先,這個連署雖然名稱是「保護家庭」,但內文卻是卻是曲曲折折地企圖阻擋同志婚姻與多元成家法案修法。有多位法學專業人士提出不同的見解,有律師認為此提案有違法違憲之虞,提出建設性的修改建議,但也有人明確表達支持,認為這是好的公民教育契機,也是直接民權的展現。 《公投法》是重要的民主機制,也是民主國家常用於解決重大政策爭議的方式。然而,...
張桂禎
7 月 15,2015
【時事想想】美國向左轉,是福是禍?
通常要去檢視一個國家左傾或右傾,除了在重大議題上表態的趨勢外,透過檢視候選人的主張,也是最能探試民意的方法。美國作為超級大國,政治光譜的擺動,在在影響全世界。由近期最高法院的兩項重大判決,以及2016年的總統初選,雖保守派仍具實力,但已可推論,大多數美國人正逐漸向左轉。 先來看六月底、七月初美國最高法院作的幾項歷史性判決:同志婚姻合法化,以及認可歐式健保(Obamacare)的效力...
沈昆賢
10 月 27,2014
邁向一個比較性的遊行(Toward a Comparative Pride)
10月25號是2014年第12屆台灣同志遊行。剛從美國加州灣區回來的我,無法不將這次的遊行與舊金山每年六月底舉辦的同志大遊行(Pride),號稱全世界數一數二古老的同志遊行(在石牆暴動之後的隔年即舉辦),做個比較。事實上,主辦單位的文宣亦將彩虹旗的精神呼應到舊金山遊行,彷彿它是一個本質上的參考點(referent)一般。然而,這兩場遊行真的是一脈相承嗎?同志大遊行之間的發展又是雷同的嗎...
拉裘
11 月 10,2013
去你的包容「歧視」
無罪推定原則強用於公眾人物發言失當時的失能,大概就是因為它只剩粉絲護航、為反對而反對兩種功能。就像先前總統馬英九以元首的高姿態呼籲新移民母親不要「教壞」下一代,或是近日人氣偶像郭采潔迂迴地表達反同志的立場,這些都是已出口、已造成傷害的事實,被圍剿是預期的。這可不是撲朔迷離的刑案,需要確定誰是真凶才能判刑,因為,凶手在失言當下就已確定何人。 話出無心,可以構成無條件寬恕、包容的要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