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潔想想】20年後的5月24日

友善列印版本

2017年5月24日,將會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一天,同時也會是亞洲歷史上無可取代的時刻。

這一天,台灣的大法官將會公佈對祈家威和台北市政府所申請的兩件與同性婚姻有關的釋憲案結果,這將會是台灣首次、也是亞洲第一個由大法官針對性傾向相關議題所提出的憲法解釋。亞洲是五大洲中,唯一尚未有任何國家通過婚姻平權的大洲,在現今全球已有超過十億人口居住在同性能夠結婚的國家中的這個時代,台灣的這一步,對世界所有關注人權的國家、媒體、與人民來說,可說是屏息以待,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期待的是,如果大法官做出的最後解釋是傾向保障同志伴侶與其家庭的平等權與結婚權,對在立法院推動法案許久的相關團體來說,無非是一劑非常有力的強心針,也能夠讓在立法院中希望共同的委員們有更多與地方選民溝通的基礎,同時,也能將台灣在國際上的人權地位更加向前推進,落實人權立國的口號,這也將是一次完全免費且非常正向地向國際宣傳台灣的機會。

然而,大法官們在司法院中進行了怎麼樣的討論,基於司法獨立的原則,外界無從得知。大法官對爭議議題的解釋,不同的大法官向來會有不同的角度切入,最終所得到的過三分之二投票釋憲結果,往往是許多理性討論與爭辯所妥協後的產物。如果24日出現的結果不如預期,也不代表婚姻平權之路就此結束或是所謂的失敗,不同的大法官也跟社會民眾相似,在討論時會站在不同位置的光譜上,提供給社會各界做參考。

因此,這次解釋的歷史地位依舊非常重要,我們能看見在3月24日的言詞辯論庭中,各界雙方皆用非常理性且富有立論基礎的方式,討論現今社會中婚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將過去很不理性也充斥錯誤資訊的討論帶往更高的層次,是一次非常好的民主示範。在24日之後,不論如何釋憲的結果為何,必須回到立法院來進行立法的工作,因此對支持婚姻平權、期待台灣往更加愛與平等的方向前進的我們與群眾們,讓民眾對於自由平等渴求的壓力回到立法院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我相信,在20年後,當我已經54歲的那一天,回想起2017年的5月24日,我依然會對於台灣今日堅持民主與平等價值的努力,感到深深的敬佩和感動。這些年,我有許多機會走訪世界各國,分享台灣的同志運動經驗,總是有人問我,為什麼台灣能夠獨步亞洲,走到這樣如此進步的階段,我總是分享著台灣非常進步的婦女與性別運動歷史,雖然總是因為許多悲劇的出現,但我們也總是可以在錯誤中學習,持續的前進,同時更因為台灣的民主制度越來越深化,人民、尤其是年輕世代,對於公平正義的要求越來越高,因為我們希望下一代能夠活在一個更加彼此尊重和包容的未來,我們在紛擾中學習思辨,也在許多逝去的生命中,不斷地探討他們所留給我們的意義和教訓。

這是一個混亂的世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所有人都能夠成為推動台灣進步的重要推手,20年後,我們肯定會為今日的自己感到驕傲。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