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變革的年輕人:馬來西亞Bersih世代 (一)

友善列印版本

5月馬來西亞大選完不久,一個長髮少年因煽動顛覆政府言論被捕,「釋放阿當阿迪Free Adam Adli」的圖像在臉書上廣為流傳。在進入我這個外國人的視野之前,阿當阿迪就是近年馬來西亞的學運領袖,青年世代的新Icon。

阿當阿迪Adam Adli席地而坐,深藍色地毯、茶褐色坐墊的組合有種伊斯蘭風情。他靠著牆,調整好舒服的坐姿,這片白牆除了任他倚靠,不時還權充別的用途,像是紀錄片放映會的屏幕,或小型社運主題的攝影展展示之處。

「所以,妳想知道甚麼?」

「談談你如何開始這一切。」

今年5月5日是馬來西亞第13屆大選,這場五年一度,被視為勢均力敵、最接近變天的一次對決,伴隨而來熱烈的政治演講會、遊子回鄉投票的召喚,有種朝氣蓬勃的期待氣息,彷彿台灣的九十年代——那是經過數十年醞釀,欲求政治改革能量最大的躁動時代,一般也被認為是民主化的黃金年代——人們身在轉型的歷史過程中,總感知到壓抑與興奮並存,曙光忽現卻又很快被挫敗的黑暗吹滅。

我在大選兩個月後來到馬來西亞, 6月22日最後一場位於吉隆坡馬莫草場,五萬人抗議選舉不公的黑衣集會剛結束不久,24日新國會宣示就職,一切塵埃底定。高潮落幕,人們的亢奮必然消退,縱使心有不甘,也得回歸日常。

在震耳欲聾的「505換政府」口號中,馬來西亞執政陣營「國民陣線」(簡稱國陣)以47%的得票,「慘勝」拿到51%選票的反對陣營「人民聯盟」(簡稱民聯)。在畸形的選區劃分下,民聯以多數得票僅拿下國會89席,對上國陣的133席,依舊在野。這場眾所期待,56年獨立史上最接近變天的大選,最終沒能完成政黨輪替的宿願——美國政治學者杭廷頓所謂民主化最關鍵的進程。

對選舉不公的憤怒,在開票當晚謠傳的停電事件就席捲整個馬來西亞。人們延續選前的激情,穿著黑衣上街抗議停電、幽靈選民、會褪色的不褪色墨汁,牽涉到選委會不公的諸多案件……

接著5月18日,一個長髮少年因煽動顛覆政府言論被捕,他的頭像被製作成切格瓦拉式的普普風格,「釋放阿當阿迪Free Adam Adli」在臉書上廣為流傳。在進入我這個外國人的視野之前,阿當阿迪就是近年馬來西亞的學運領袖,青年世代的新Icon。

兩個月後,這個Icon穿著印上「Join the army」的黑色T恤,格子襯衫和夾腳涼鞋,符合印象中叛逆少年的模樣,在吉隆坡的孟沙(Bangsar)輕快鐵車站接上了我。

他引我到兩分鐘腳程一棟老公寓的三樓,這棟公寓的樓下是間印裔穆斯林的小吃檔,那一向是馬來西亞庶民喜愛喝茶交誼的場所。再往前走的街角,有棟迷你的老建築,是馬來西亞知名獨立媒體《當今大馬》Malaysiakini的總部。孟沙的空氣中有種自由氣息,「歡迎來到孟沙共和國。」《當今大馬》旗下KiiniTV執行長楊凱斌如此形容。 

孟沙共和國浮動的自由分子不是沒有理由,阿當阿迪帶我來到的這個公寓,是2000年成立的孟沙大學(UBU, Universiti Bangsar Utama名為孟沙大學的民間社運組織)、以及他所組織 全國大專團結陣線(SMM, Solidariti Mahasiswa Malaysia)的基地,許多學生運動在此萌芽。這裡除了舉辦沙龍、試映、新書發表會,每周日早上,學生們會去市場採買食材,下午回來烹煮,傍晚六點將食物拿去服務需要的窮人,尤其是無家可歸者。

樓上是孟沙電台和電視台的基地,阿當阿迪和他的朋友們,試圖透過聲波和視頻的發送,傳遞更進步的觀念影響青年世代。他們的視頻短片放在youtube上,每則都能吸引20000到50000的點擊,很受年輕人歡迎。

自從2011年被蘇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學停學後(註:最近校方宣布將之無限期停學),阿當阿迪就住在這個沒有隔間的老公寓,和另外一個華人學生組織基地「學運之家」一樣,他們很難在第一時間回答有多少人住在這裡。「固定大約三、四個,但人總是來來去去。」視野環繞不見床的蹤跡,「我們睡在地上,」阿當阿迪無所謂的聳聳肩。

追溯阿當阿迪的政治覺醒,比同齡大學生普遍啟蒙於2011年Bersih2.0淨選運動更早。1998年9月,時任副首相的安華(Anwar Ibrahim)因為政治鬥爭被革職,當時正逢印尼民主化所引發的烈火莫熄運動Reformasi也延燒到了馬來西亞,阿當阿里還是個小學生。他懵懂意識到學校附近的獨立廣場總有群眾對政府怒吼,「政府一定做錯了甚麼。」而他最親愛的父親,當時也是上街頭抗議的一份子。

今年37歲的烈火莫熄世代,民主行動黨國會議員劉鎮東在他〈Bersih世代〉一文中回憶當時情景:「1998年9月20日,安華再被捕前,率領五萬人在國家回教堂和獨立廣場大集合。我跟隨其中一組仍有一萬人的遊行隊伍,一直遊行到當時仍未搬到布城的首相官邸,第一次看到催淚彈、第一次親眼見證警察打人,匆忙地逃亡現場之際,不能忘記馬來女生群高喊「Zalim」(暴政)的聲音。我告訴自己,這輩子不會支持國陣政府。我相信,那些看著男生們被警察毆打的馬來女生,這輩子也不會支持一個依靠合法暴力維持統治的政權。」

烈火莫熄讓民主的種子在許多人心中萌芽,對9歲的阿當阿里來說,那場浪潮是模糊的政治啟蒙,他當時不清楚發生甚麼,只有一個觀念深植於心:原來人民可以勇敢對不合理說不,原來上街抗議是人民的權利。

1998年烈火莫熄對馬來西亞社會影響深遠,歷經十年的醞釀,2008年3月8日的大選,反對陣營一掃2004年的敗選低潮,取得巨大成功,十三州一舉拿下五州執政。國會的席次也有斬獲,民聯否決了執政黨國陣的三分之二多數議席,打破馬來西亞的政治慣例。

這次大選是馬來西亞政治關鍵的分水嶺,改變曙光漸露,許多人深受鼓舞,過往對政治冷漠的華人、被大專法令限制的學生開始願意上街,於是2007年由反對黨及NGO發起,訴求乾淨與公平選舉的Bersih(馬來語乾淨之意)淨選運動,在2010年政黨退出,公民社會完全接手後更加茁壯。

這場參與者皆穿黃衣的公民運動,開啟了一波富含朝氣的「黃色浪潮」。從2007年11月10日,3萬人遊行到獨立廣場,向國家元首遞交要求選舉改革的備忘錄,Bersih1.0拉開序幕。

而後2011年7月9日,5萬人上街的Bersih2.0,到2012年4月28日Bersih3.0最終讓25萬人走上街頭。雖然還是遭遇警方暴力驅散,但整體運動的調性彷彿歡愉的嘉年華,成功破除馬來西亞人過往對上街頭的恐懼。…(待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