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歷史書寫
Will Lu
3 月 19,2020
【戰地眺望】沉默的衛兵:戰地有刺植物的故事
自然環境對軍事部署的影響極為重大。一座防禦工事的興建,需要依據設施的不同需求,考量視野、火力、掩蔽能力等各種要素,在自然地景中再三尋覓適合的地點,才能取得制敵優勢。然而,軍事設施的興建卻也同時在改變自然環境,例如砍伐原有森林、挖掘山壁、興建硬體設施等等。其中,駐守的部隊也常會藉由自然的力量築起防禦工事──種植大量渾身帶刺的植物。這些植物在陣地中看似渺小、往往卻會繁衍出不容忽視的防禦力量...
歷史書寫
馬非白
3 月 29,2020
【被遺忘的歷史】郭國基口禍與「乞食趕廟公」的文化衝突(上)
郭國基,生於1900年,受日本教育,留學日本,娶日本太太,少壯就熱衷政治、社會活動,坐過日本監牢,二戰後參政當過市參議員、省參議員,卻也坐過中國國民黨政權的牢;一生以「郭大砲」征戰南北而馳名,卻在最後一次參選立法委員,當選後不久即因病辭世。 他一生惹的「禍」不少,日治時代是因強出頭抱不平,遭日本特別高等警察(特高警)迫害,羅織到「東港事件」【註1】中而坐牢,備受酷刑後才釋放。...
歷史書寫
,
全球脈動
吳尚書
4 月 16,2020
【南洋想想】假如歷史可以如果:荷蘭持續殖民台灣的推演
有時網路上會看到「若是鄭成功沒有擊敗荷蘭,今天台灣即可享受荷蘭治理的諸多好處…..」之類的論述,看似合理,但聯繫上荷蘭在東南亞的殖民歷程與亞太的歷史轉折,使得可能的結果最終與荷蘭的關連有限。 假如荷屬東印度公司在十七世紀時沒有失去對於台灣的控制,其在島上殖民的區域可能如同其東印度群島(印尼)的發展一樣,逐漸擴張,然後在1800年這些殖民地被荷蘭收歸國有,與荷蘭的關係轉為官方。然而,...
歷史書寫
馬非白
4 月 19,2020
【被遺忘的歷史】手握屠刀的獨裁者與終極判官
「凡判處十二年以上徒刑者,一律改處死刑,林森田、蔡清山、周明鴻等三名判處徒刑十年,餘如擬。」 「本案被告呂阿立、魏德旺、洪振益等三名,既認定均屬匪幫下級幹部且有從事叛亂工作表現,犯情無可恕,應即改判死刑,餘悉准照簽擬辦理。」 以上兩則判刑的裁決,只是獨裁者蔣介石對政治案件審判下達終極審判,數不清實例之中的兩例。前者是發生在1952年,後者則是早一年的1951年。...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吳尚書
8 月 04,2020
【南洋想想】飛翔於群島的魚鷹:印尼的MV-22
七月六日美國官方宣布銷售八架MV-22魚鷹(Osprey) 式傾轉旋翼機(tiltrotor)給印尼,此交易不僅是東南亞首例,也將強化該國在群島之間重要的空運能量。 身為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印尼三軍都有各自空運機隊,包括定翼機與旋翼機。 定翼機以C-130運輸機,還有較為小型的CN-295,更為輕型的CN-235、NC-212與N-219。除了台灣讀者耳熟能詳的C-130之外,CN-...
歷史書寫
施芳瓏
9月 28,2020
李登輝的「不是我的我」造就了「民主先生」的台灣傳奇
對一位政治領袖的功過,很難蓋棺論定,更何況是對具有多重身份的前總統李登輝先生。自7月30日辭世至今,國際媒體咸襲 1996 年 5 月 20 日美國《新聞週刊》贈給李登輝先生的稱號:「Mr. Democracy」/「民主先生」,來定論他的政治遺產。 在這一個半月的喪事期間,有多國政要表達哀悼,如:8月12日,美國衛生部長 Alex Azar在台北賓館追思,並紙條留言:「...
電影戲劇
,
音樂藝術
李政亮
8 月 20,2021
【影像內外】從香港電影《空中小姐》裡的〈台灣小調〉談起
近年來,家族故事的出版蔚為盛事。以個人生平為主軸,透過生動的生活史,讓人走入歷史現場,也在字裡行間帶出鮮少被注意的歷史細節。 2015年出版的《五線譜上的許石》與2019年的《西螺大橋:我的父親李應鏜》,兩部作品的作者徐朝欽與李雅容是許石與李應鏜的子女,他們以對父親的紀念寫下傳記,並讓後繼研究者得以就歷史文本進行研究。兩本看似不相干的家族敘事作品,故事主角的作品與成就,...
歷史書寫
Will Lu
9月 30,2021
【戰地眺望】《斯卡羅》後的琅嶠踏查
號稱台灣大河劇的《斯卡羅》播映完畢了。除了劇情剪輯與推進上的瑕疵,整體來說我還是相當喜歡這部作品,特別是場景經營的細節,總會把我拉回到那個時空裡面。身為一個歷史遺跡的愛好者,就算我曾經看過相關的史料,也沒辦法那樣子去想像古早年代的府城、琅嶠,在其中每個人物與職業生活的樣貌。 我無法忘記當年在台北敦南誠品,看到改名前的《魁儡花》人物劇照。每個族群人物的服裝與表情,讓我震撼不已...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10 月 19,2021
【影像內外】因為「辱華」無法在台灣上映的好萊塢電影
近年來,中國政府動輒因禁止「辱華」的好萊塢電影上映。辱華的理由說來有千百項,但唯一要項就是根植於民族主義的不爽。 翻開台灣電影史,整個戒嚴時期,電影審查對電影的禁映與刪減,有著各式各樣荒謬的理由,其中,好萊塢電影在台灣也有因辱華無法上映的情況,從1958年的《六福客棧》(The Inn of the Six Happies )、1963年的《北京五十五天》(55 Days at...
電影戲劇
,
音樂藝術
李政亮
1 月 28,2022
【影像內外】是流行歌,也是電影的《孤女的願望》
是流行歌,也是電影的《孤女的願望》 研究台灣電影史,猶如歷史偵探,有時徘徊在十字路口,不知如何繼續前行,有時則有意外發現的驚喜。 陳芬蘭就是一個例子。雖然經典名曲《孤女的願望》膾炙人口,但陳芬蘭出道過程的說法卻眾說紛紜,需要爬梳出較為合理的說法。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發現陳芬蘭參與演出的電影《孤女的願望》。有趣的是,這部電影與歌曲的內容截然不同。然而,...
‹
…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