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教育文化
林凱衡
4 月 07,2013
分流與整合,兩種教育理念之爭
十二年國教上路在即,擔憂高職弱化的聲音再起,要理解這些論辯聲音,就要理解過去台灣高中職雙軌系統之間的競爭與消長。 這些政策過程背後分別有不同的理念(idea)作為正當性的論述基礎,本文試圖簡單地勾勒出強調分流與專業的技職教育理念,以及以整合共同科目為主的人本教育理念,上述不同的教育理念內涵構成了至今台灣教育政策基本論辯圖像。 台灣的技職教育,從日治到戰後,一直都具有高度的國家性格,...
房慧真
4 月 08,2013
【時事想想】詹益樺的萬華兄弟
晚上經過萬華一家檳榔攤,玻璃窗掛上了反核的旗幟,我對這面時常見於文青咖啡館、文青書店的旗子並不陌生,但這裡是「檳榔攤」。我停下來,旗子下有兩張照片,一張鄭南榕的畫像,一張鄭南榕出殯時的照片。 對了,今天是四月七號,鄭南榕的忌日。(而我會知道這個,是拜被洗版的臉書之賜) 見我駐足,檳榔攤頭家走了出來,他叫鄭南榕「Nylon」,他說每年四月七號就會把這兩張相擺出來,僅此一天,...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Chenglap
4 月 11,2013
【時事想想】香港的蔣經國:柴契爾夫人
因為中天新聞在柴契爾夫人(Margareta Thatcher;香港譯為「戴卓爾夫人」)的逝世報導中,誤植了英國女皇的照片,結果使柴契爾夫人這個對於當代臺灣人來說,其實沒甚麼重要新聞價值的人,陰差陽錯地,令大家多少都記得她的名字了。 我在這裡並不是說柴契爾夫人是無關重要的人物,她當然很重要,但是她發光發熱的時代早已遠去。別忘了,我們這一輩人,已經活在蘇聯解體之後,...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4 月 12,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台灣電影的語言大旗
台灣電影史上,從195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的台語電影黃金時期,到1960年代起而和台語片競爭,並於1970年代盛極一時的華語片時期,配合政府「國語」政策的語言教化與浸染,電影典範轉移主要由「語言取代」來表現,也就是從「全台語」轉換到「全華語」模式,整體電影風格則大致相仿,都是文藝、武俠、奇情等類型片充斥的通俗娛樂模式。 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崛起,語言表現再次轉變,在地語言交雜,...
文化研究
,
音樂藝術
陳瀅仙
4 月 13,2013
隱身的伊斯蘭:一位台灣穆斯林首飾設計師的訪談
第一次接觸伊斯蘭文化,是世界音樂課中聽了叫拜樓裡的穆斯林吟誦古蘭經,游移的音符形成的空間感,頓時刻劃在我的腦中,那次台上台下的師生,熱烈討論著這樣的聲響是否為「音樂」,但那聲響的力道卻已讓我在心裡默默地做了定義。 為了能聽到真實的古蘭經吟誦,我前往清真寺,卻沒想到因身著短褲,被門口賣印度烤餅的大哥提醒不能進入。 這個好奇一直潛藏在心底深處,因為工作的因緣巧合,認識了永惠,...
司法人權
,
政黨政治
李中志
4 月 13,2013
【時事想想】「鳥籠」公投還是「烏龍」公投?
江揆丟出「核四公投」議題,輿論 一片譁然,沸沸揚揚至今。在反核議題沛然發酵之際,我國公投法本身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我國現行公投法一向有「鳥籠公投」之譏,即便是 扁政府時代,公投審議委員是自己人,不怕提案胎死腹中;但只要一方杯葛,一旦交付全民公投,一樣插翅難飛,故得「鳥籠」之名。 如今馬江政府變本加厲,在公投主文上玩弄文字,單單「鳥籠」一計已不足以消極破壞民意,還要另尋機關,反民意而行,...
音樂藝術
林濁水
4 月 15,2013
【鄉巴佬異藝錄】三、胡德夫找回本色的命運之旅
胡德夫的經典名曲是《匆匆》和《美麗島》,其實胡德夫絶佳的本色在這兩首歌中聽不到。 稱讚胡德夫的歌聲的文化界名家太多了,余光中,蔣勲,林懷民,王明輝,嚴長壽⋯而贊語呢,「台灣最美麗的聲音 」、「台灣最動人的呼喚」、「台灣唯一的世界級歌手」,「深沉的大風箱」⋯措詞全猛得不同凡響,所以比較起來好些年前我寫胡德夫的文章這樣的開頭「有一種聲音,像山一樣雄偉、海一樣寬闊、微風一樣溫柔、野馬一樣奔放,...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4 月 19,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台語電影的趣味
1963年,前一年剛開辦的金馬獎,《梁山伯與祝英台》獲得最佳劇情片、導演(李翰祥)、女主角(樂蒂)等六個獎項,其中凌波因反串男角,頒給男或女主角獎都不是,索性特設「最佳演員特別獎」,也為凌波熱再添一筆。 當年,香港邵氏公司的《梁山伯與祝英台》轟動全台,連續放映長達半年,吹響「國片」衝鋒號角,導演李翰祥炙手可熱,於年底來台成立國聯影業公司,...
歷史書寫
,
運動休閒
李拓梓
4 月 20,2013
【週日想想】歷史與歷史小說:走訪「司馬遼太郎紀念館」
如果不是司馬遼太郎,這世上的人,恐怕也不會記得龍馬這樣的人物吧?有關他的大河劇一拍再拍,他所居所行的地方,莫不以他為特色,大力觀光行銷,不僅有龍馬鑰匙圈、龍馬T恤,還有龍馬便當、龍馬清酒,儘管福山雅治主演的大河劇已經退燒,龍馬還是廣受歡迎。不禁要想,對於歷史的詮釋,文學家似乎比歷史學家更有影響力,善寫歷史的司馬遼太郎,當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司馬遼太郎的書房 我是從《龍馬行》...
王大腸
4 月 24,2013
是誰?率禮教殺人?
最近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一張照片,貼出這張照片的網友U Travel是這樣說的 ........ 波士頓馬拉松自1897年開辦以來,從來都只是讓男生參加的比賽。 直至 1967 年,當時 19 歲的女生 Kathrine Switzer 偷偷參與賽事。那天,Kathrine 開跑才 6 公里,便被巡航巴士上的職員發現。總監看見她後勃然大怒,更立即跳下巴士,衝上前去拉扯...
‹
…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