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全球脈動
阮氏清金
1 月 15,2020
三大視角之外:從越南、馬來西亞的角度看孫中山
台灣人熟悉的孫中山,大部分來自三個視角:藍的覺得孫中山是偉大的國父,綠的對孫中山定位看法複雜,紅的則認為孫中山是革命先行者。這些都是台灣人熟悉的視角。 但除此之外,孫中山與東南亞關係也很密切,研究孫中山,不妨以越南視角和馬來西亞視角出發。 越南視角的孫中山 其實,越南和孫中山的關係是很密切的,甚至孫中山本身的著作都有提到越南。孫中山的大亞細亞主義最關注的就是東南亞,...
蔡榮芳
2 月 13,2020
《從宗教到政治》: 「一個中國,一個福爾摩沙」
黃彰輝與彭明敏先後提出台灣人自決主張 彭明敏家族跟長老教會有密切關係。他的曾祖父是東港沿海小村的居民,在早期馬雅各醫師來打狗(高雄)傳教時,皈依基督教。彭明敏的祖父彭士藏年輕時,是巴克禮牧師的廚子,後來成為台灣人基督徒生活圈的領導人,被稱為「彭牧師」。彭明敏的父親和母親都是長老教會長老。 比黃彰輝小九歲的彭明敏(1923年出生),從小接受日本教育,一直到日本戰敗的1945年,...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沈秀華
2 月 28,2020
《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
「回來後龍以後,火車若嘟,阮心肝就微,想每一次這趟車若來,阮頭家就自八堵回來,現在有去無回來。」(王鄭阿妹) 「到現在,我昨天才看到報紙,寫講單親的母親需要社會的人來照顧。彼時伊被劫走去,我就變成單親的母親,只有一直想要顧囝仔,看囝仔能不能和其他人的囝仔一樣,我彼時不知道單親的母親這麼難做,自己又要賺一點錢給這些囝仔吃,又想看能不能教得有行。」(郭一琴) 「有時暗時睡不著,...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鳳氣至純平
3 月 05,2020
《神國日本荒謬的愛國技法》: 文宣與雜誌如何為戰爭服務?
進階版的荒謬決戰生活 《神國日本荒謬的愛國技法》是《神國日本荒謬的決戰生活》(神國日本のトンデモ決戰生活,遠足文化,二○一八年八月)的續集。如書名所示,本書想告訴讀者,戰爭時期的日本政府如何讓民眾更加「愛國」,以及他們如何看待「愛國」這件事;換言之,他們認為哪些行為才算是「愛國」。這本書所介紹的內容,其實比上一本還要「荒謬」,甚至有許多內容不禁讓人產生這種感想:「這些宣傳、...
文化研究
陳怡秀
3 月 11,2020
【日本想想】武漢疫情的5個新聞日語單字課:瀨戶際、自肅是什麼?
武漢肺炎持續影響日本,將日本國內、大型郵輪鑽石公主號上的乘客船員、撤僑專機的乘客等確診人數加起來,已超過千人。而佔據新聞大部分版面的,當然也是武漢肺炎的疫情現況與政府對策了。以下就介紹五個近期在日本新聞上常見的日語單字「瀨戶際」、「水際對策」、「不急不要」、「自肅」與「デマ」,各是什麼意思,以及這些單字背後隱藏的文化意義。 #瀬戸際(せとぎわ,se-do-gi-wa)...
歷史書寫
Will Lu
3 月 19,2020
【戰地眺望】沉默的衛兵:戰地有刺植物的故事
自然環境對軍事部署的影響極為重大。一座防禦工事的興建,需要依據設施的不同需求,考量視野、火力、掩蔽能力等各種要素,在自然地景中再三尋覓適合的地點,才能取得制敵優勢。然而,軍事設施的興建卻也同時在改變自然環境,例如砍伐原有森林、挖掘山壁、興建硬體設施等等。其中,駐守的部隊也常會藉由自然的力量築起防禦工事──種植大量渾身帶刺的植物。這些植物在陣地中看似渺小、往往卻會繁衍出不容忽視的防禦力量...
歷史書寫
馬非白
3 月 29,2020
【被遺忘的歷史】郭國基口禍與「乞食趕廟公」的文化衝突(上)
郭國基,生於1900年,受日本教育,留學日本,娶日本太太,少壯就熱衷政治、社會活動,坐過日本監牢,二戰後參政當過市參議員、省參議員,卻也坐過中國國民黨政權的牢;一生以「郭大砲」征戰南北而馳名,卻在最後一次參選立法委員,當選後不久即因病辭世。 他一生惹的「禍」不少,日治時代是因強出頭抱不平,遭日本特別高等警察(特高警)迫害,羅織到「東港事件」【註1】中而坐牢,備受酷刑後才釋放。...
歷史書寫
,
全球脈動
吳尚書
4 月 16,2020
【南洋想想】假如歷史可以如果:荷蘭持續殖民台灣的推演
有時網路上會看到「若是鄭成功沒有擊敗荷蘭,今天台灣即可享受荷蘭治理的諸多好處…..」之類的論述,看似合理,但聯繫上荷蘭在東南亞的殖民歷程與亞太的歷史轉折,使得可能的結果最終與荷蘭的關連有限。 假如荷屬東印度公司在十七世紀時沒有失去對於台灣的控制,其在島上殖民的區域可能如同其東印度群島(印尼)的發展一樣,逐漸擴張,然後在1800年這些殖民地被荷蘭收歸國有,與荷蘭的關係轉為官方。然而,...
歷史書寫
馬非白
4 月 19,2020
【被遺忘的歷史】手握屠刀的獨裁者與終極判官
「凡判處十二年以上徒刑者,一律改處死刑,林森田、蔡清山、周明鴻等三名判處徒刑十年,餘如擬。」 「本案被告呂阿立、魏德旺、洪振益等三名,既認定均屬匪幫下級幹部且有從事叛亂工作表現,犯情無可恕,應即改判死刑,餘悉准照簽擬辦理。」 以上兩則判刑的裁決,只是獨裁者蔣介石對政治案件審判下達終極審判,數不清實例之中的兩例。前者是發生在1952年,後者則是早一年的1951年。...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吳尚書
8 月 04,2020
【南洋想想】飛翔於群島的魚鷹:印尼的MV-22
七月六日美國官方宣布銷售八架MV-22魚鷹(Osprey) 式傾轉旋翼機(tiltrotor)給印尼,此交易不僅是東南亞首例,也將強化該國在群島之間重要的空運能量。 身為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印尼三軍都有各自空運機隊,包括定翼機與旋翼機。 定翼機以C-130運輸機,還有較為小型的CN-295,更為輕型的CN-235、NC-212與N-219。除了台灣讀者耳熟能詳的C-130之外,CN-...
‹
…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