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香港的蔣經國:柴契爾夫人

友善列印版本

因為中天新聞在柴契爾夫人(Margareta Thatcher;香港譯為「戴卓爾夫人」)的逝世報導中,誤植了英國女皇的照片,結果使柴契爾夫人這個對於當代臺灣人來說,其實沒甚麼重要新聞價值的人,陰差陽錯地,令大家多少都記得她的名字了。


我在這裡並不是說柴契爾夫人是無關重要的人物,她當然很重要,但是她發光發熱的時代早已遠去。別忘了,我們這一輩人,已經活在蘇聯解體之後,199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現在已是成年人,冷戰並不存在於他們的回憶當中。柴契爾夫人就像雷根(Ronald Reagan;港譯:列根)與戈巴契夫(Mikhail Sergeyevich Gorbachev;港譯:戈巴卓夫)一樣,對她還有很深刻印象的人,已經多少是中年人了。所以我們要清楚明白,如果沒有中天這則新聞,台灣年輕人對柴契爾夫人沒有興趣是很合理的。這個微妙的烏龍風波,倒是給新一代臺灣人介紹這位鐵娘子的好機會。

基本上,在維基可查到的東西,我就不寫了;反正有興趣者,可以上維基百科查。我這次講的只集中在一點,就是香港人的看法。畢竟她是一個關乎香港命運的重要人物,決定了香港主權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英聯合聲明」,就是由她簽署的。她的人生和香港也有很多的糾合,她的任期是1975年1990年,也就是香港社會最黃金的時期,震撼整個香港的六四事件,也正是在她任期最後的1989年發生。

面對她的逝世,自然地是引起了對她的討論,裡面包括的爭議不少。這位軍事鷹派,硬朗的鐵娘子,要找出大量關於她惹人非議的地方絕不困難。特別是在面對回歸之後一直處於憂患和壓力增加的香港社會,香港的評論者多少都會找出部份原因是源自她的政治決定。

我們必須理解的是,英國人評論柴契爾,是源自真正被她管治過的回憶,算是對她過去做的歷史總結。而香港人評論柴契爾夫人,出發點卻並不一樣,柴契爾夫人並不直接管治香港,而且她的時代亦早已遠去。你可以留意到,香港人對柴契爾夫人的評論,更是依香港現在的情況、問題,以及各派系現在的立場,做為基點去申論。他們的評論其實借她去反射香港的現況,而不針對柴契爾夫人本身。

當然,身為一個強力的領袖,讚賞她,並為她種種強硬行動解釋開脫的人,並不會少。這些文章有一定的可讀性,不過不像以下這些陣營那麼有趣。

首先就是親共的報章,他們一致地強調柴契爾夫人選擇明智,促成了香港回歸。所以對她評價大抵正面。這種評論的用意明顯,不過,基本上跟香港人沒甚麼關係。至少香港人就算喜歡柴契爾夫人,也絕不可能是因為她簽下了這個促成香港回歸中共統治的「中英聯合聲明。

另一方是新生的左翼,在碼頭工運當中剛下一城的他們,在才柴契爾夫人逝世時,自然砲口會對準她的新自由主義;她鎮壓工運,擴張警權,用騎警衝擊抗議人頭稅的示威者,最終導致下臺。她幾乎就是左翼最厭惡的政治家樣板,所以完全可以理解左翼對她的立場,而事實上,左翼對她似乎也不可能有別的立場。這會是可預期而且很合理的批評。

最有趣是慢慢壯大中的香港本土派,對於柴契爾的逝世,他們的評論頗為負面。他們強調的是,從香港人的歷史利益看,柴契爾夫人根本是出賣了香港。他們強調一件事,就是她在無法從中國大陸手上討到香港的治權時,便倒過來封住香港人居英權的大門,也沒有讓香港的民主進一步發展,香港的民主制度是末代港督彭定康在1992年就任後才萌芽。

是否似曾相識?不錯,那就是簽下馬關條約的李鴻章。不過清朝換成了英國,李鴻章也變成了柴契爾夫人。一樣是建立在武力下的城下之盟,一樣是被出賣的一方無權發言。

傳統外界看香港,一直認為香港是分為親共和親西方兩大陣營,而親西方陣營就是英國。如果你留意中國官方傳媒的說法,他們一直認為反對中國大陸統治香港的人,就是親英的「港英餘孽」,反共跟親英可謂是一體的。可是本土派的論述卻讓大家看到一個新的景地,本土派主張「英國人出賣了香港」,是否事實或者這想法是否合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一種態度宣示,本土派的言論,表達了一個新的陣營:他們並不親英國,也不親「港英」,而是把香港當成一個獨立的利益個體去看事情。這是非常值得留意的走勢,如果這方向能走下去的話,只怕以前扣帽子用的「港英餘孽」這個詞語會漸漸過時。

所以我說大家都是依現況去說話,然則,上面本土派和左派都批評她,是否代表香港人對她反感?不,正好相反。

當你跟香港人提及柴契爾夫人的時代,親自經歷過的香港人,不論是現在三十歲左右的青年,還是中年人,第一個浮現的印象多是美好的回憶,那並不是因為大家記得她哪一些施政,或者因為她在中英談判時(包括「僕街」一事,有興趣者很容易就可查到)的事情。而是大家會把曾經美好的時代,跟她的名字綁在一起。

她做甚麼其實不重要,是的,她根本就是香港人1980年代美好回憶的一部份。這才是香港人對她最真實的情懷。香港人對這位政治家的記憶,感性的部份只怕更多。

正是因為香港人感性上對她有好感,所以理性上,才需要把她做過的事情翻出來批評她。那是為了檢視對於那個年代的感性情懷,那是為了理性地面對今天的香港。悼念這位鐵娘子,也是在悼念那逝去的1980年代;批評她的話,其實是在批評今天的情況。

看到這裡,你應該知道我這篇文章為何下這標題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