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林莉菁
3 月 22,2015
【Formosa小賊獵影冊】都蘭小農見習記——構樹果手工果醬
一個旅外台灣漫畫家的圖文筆記,題材可能是台灣,也可能是國外風土人情。 到台東都蘭訪友,改拿鋤頭的朋友帶我去摘構樹(lol’an/rorang)果實。紅艷的構樹果實宛如水手帽上的紅色絨球,甜美的蜜汁早就吸引了識貨的蟲鳥光顧。 我們騎車在都蘭附近鄉間穿梭,宛如辛勤採蜜的蜜蜂。果實用柴火熬煮成醬,周末時乘著普悠瑪列車,送到即將成為新嫁娘朋友的手上。...
政黨政治
Mattel
4 月 06,2015
【島嶼邊緣】你不知道的國民黨:黨營事業資產高達9639億元
基進側翼、時代力量等公民團體與政黨在3月31日舉辦國民黨公投連署記者會,呼籲大眾一起剷除台灣民主病灶核心的國民黨黨產毒瘤,解決政黨極不公平的競爭。其實,早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就在2008年舉辦過一次歸還黨產公投,當時雖然獲得91.46%同意,但投票人數4,550,881人,僅佔總公民數的26.34%,未過半數遭到否決。 國民黨產是政黨競爭不公平的根源 2011年,...
社會安全
王鈞瑜
4 月 18,2015
除了RCA公司,誰讓RCA工人受苦至今?
「阿窕!我們贏了!」 2015年04月17日,經過15年的努力,RCA工人終於等到一審判決的好消息。主流媒體爭相報導這個涉及人數最多、賠償金額最高、引用「揭穿公司面紗原則」防止資方規避責任,號稱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公害案件。自救會和律師團一方面肯定法官對於RCA公司造成環境污染和健康損害的認定,一方面也難掩失望:一來判賠金額(5.6億)不到原告請求(27億)的四分之一,...
歷史書寫
Mattel
五月 04,2015
【島嶼邊緣】德國納粹、猶太人與鐵絲網上的小花
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戰落幕第70年,歐洲戰事隨著德軍在5月8日宣佈無條件投降而結束,3個月後日本投降,二次世界大戰正式謝幕。我們的歷史課本已經講了很多東半球的中國戰區故事;不過,台灣在二次世界大戰究竟是戰勝國抑是戰敗國的爭論,一直是台灣人身分認同的重要課題。在西方記憶中,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的歷史傷痕,尤其德國納粹在集中營的罪行,更是人類記憶的最痛之一。 義大利名插畫家Roberto...
歷史書寫
史努比
五月 18,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終戰台灣──1945年夏末的時光縫隙
西方學者曾形容1945-1949年間的台灣,彷彿掉入了「twilight zone」。Twilight zone當然不能翻成「陰陽魔界」,那是影集的名字,而是指處於兩者之間的模糊未清狀態,意思是說當時台灣地位處於極為模糊的狀態,脫離日本殖民統治之後地位未定,但代表聯軍佔領的蔣介石,最終竟在中國內戰失利後將流亡政府整個搬了過來。這段「時光縫隙」,造就了台灣的近代命運。 這麼說起來,...
文化研究
曾明財
五月 30,2015
【眷村想想】 少將廠長雲鐸──回顧戰後初期的接收
中華民國政府將位於四川成都「第三飛機製造廠」遷至台灣之前,最早來台的外省人即有一批空軍技術人員,有關後續接收日本留下的物資與建廠的工作,台籍員工則在基層扮演重要角色。 據廠長雲鐸先生回憶指出,1945年八月,日本宣告投降,「航空委員會」第三飛機製造廠接到緊急通知,要去台灣接收航空工廠。九月初,他從南京搭乘日軍運輸機前往,隨行的還有副廠長陸履坦和機工股長湯蘭第,任務是接收在台灣的「...
文化研究
陳怡秀
6 月 04,2015
【日本想想】 自己的銅像自己救:從二宮金次郎、八田與一到蔣介石
根據教育部字典釋義,銅像意指「以銅塑鑄成的人像,紀念有特殊勳勞的人。」 最近在台灣,蔣公銅像命運多舛。而在日本有一個人物,同樣是銅像,卻命運大不同。日本電視台由偶像團體嵐所擔綱主持的節目《嵐にしやがれ》(台譯:嵐的大挑戰)於5月30日播出的內容中,包含了一項搶救「二宮金次郎」銅像的計畫。 二宮金次郎,又名「二宮尊德」,他是江戶時代後期的農政家、思想家。從小父親過世,...
文化研究
曾明財
6 月 20,2015
【眷村想想】 秉著勇氣再嫁的店仔
「店仔」是光大一村的歐巴桑,早期曾在村內開柑仔店,因而有此綽號。五十五歲時,在丈夫林某去世的隔年,再嫁給一位外省老芋仔,雖引起鄰居側目,卻有了幸福人生。 林某是台灣人,1948年到台中水湳機場任職,專長裁縫,在廠裡處理機身內使用的帆布,後來也在外兼差當裁縫師,並收女學徒。 林某夫婦沒有生育,陸續領養二女一男。他比店仔小五歲,是個風流倜儻、愛喝酒的人,在外有情婦,很少回眷村家了...
張肇烜
7 月 08,2015
為何課本沒有「陳澄波」?
最近有一個烏龍新聞,已經去世的台灣國寶畫家「陳澄波」畫作遭竊,有線電視新聞台主播播報時說:「同時陳澄波自己本人也相當緊張」,引發外界嘲諷,主播竟讓陳澄波死而復生!作家張大春更批評說:「台灣的電視新聞人真他馬的智能無下限啊!」 「主播有錯,但是更該怪的是教育。」 筆者曾在去年故宮90周年院慶「陳澄波壓軸大展」時,在貴刊投書〈請教故宮:「陳澄波」是怎麼死的?〉一文,...
教育文化
謝宇程
7 月 21,2015
【學與業壯遊】 為什麼大學培養的優秀人才爭搶逃離台灣,而非振衰起弊? ──《大學的藝術》之一
上星期,有三個熟或不熟的朋友,和我說他們最終要離開台灣,到國外工作生活,他們對台灣的未來徹底不抱希望。這三個朋友,都是台灣最優秀的國立大學畢業生。 他們不是特例,台灣最優秀大學培養的畢業生,面對台灣政治敗壞、產業發展停滯、社會頹喪而錯亂,能耐也許足以逃離,但不足以振衰起弊。台灣現在的人才困境,很可能不是欠缺某特定領域的專門技術、知識人才。而是綜合性、前瞻性、能帶來變革與創造的人才。...
‹
…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