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主國的藍底黃虎旗》 (上)

友善列印版本

二二八公園的台灣博物館,正在展出「黃虎旗再現」特展(註一)。藍地黃虎旗是曇花一現的台灣民主國國旗,這次展覽以旗的修復為主題。但我導覽的觀眾對黃虎旗背後的歷史更感興趣。

<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的起因,看過韓劇【明成皇后】的人都知道。一八九四年三月,東學黨起義,清國派兵幫忙平亂,日本也以保護使館為由派軍入韓。亂平之後日本不肯撤兵,反而發動六月政變囚禁高宗,擁明成皇后的死敵大院君為傀儡。清國增軍馳援,運兵船被日艦擊沉。甲午戰爭就此爆發。

當時清國海軍的噸位和火力都遠勝日本。日劇【坂上之雲】描寫一八八六年丁汝昌率北洋艦隊訪問長崎,擁有十二吋巨炮的定遠艦、鎮遠艦威震日本。但海軍軍官東鄉平八郎登艦發現,主炮沒有洗刷乾淨,水兵在炮管上晾衣褲,便斷言清軍軍紀渙散,一旦開戰必不堪一擊。

結果,清軍大敗。定遠艦沉沒,丁汝昌自殺,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馬關條約」草約簽訂,清國把台灣和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

<民主國之成立>

遙遠的戰禍,竟然殃及台灣。消息傳來,群情激憤。統領全台義勇的進士丘逢甲上電軍機處:「願與撫臣誓死守禦。設戰而不勝,請俟臣等死後,再言割地。」北京的回電是「台灣雖重,比之京師則台灣為輕」,割台已成定局。

但清廷中也有不同意見。南洋大臣張之洞曾建議以台灣為抵押向英國貸款,或特許英國在台開礦二十年,以引誘英國介入,但英國不感興趣。

四月下旬和議雖成,但俄德法三國出面干涉,逼日本取消割取遼東,台民心中又出現一線生機。張之洞私函台灣巡撫唐景崧,說只要不牽累清廷,台灣可自求生路,並說根據萬國公法,「萬民不服者,其約可廢」。

四月二十六日,清廷下令文武官員撤出台灣。三十日,張之洞電唐景崧,教他利用民意向各國求援。如果「各國護台,則台仍非中國有矣」,因為清國簽了約,就和台灣無關。

五月初,謠傳法國有意出面。曾任駐法武官的陳季同來台協助。五月十五日唐景崧發表「台民布告」,表明自主意願,呼籲各國干涉。十九日,法國巡洋艦抵基隆,艦長拜訪唐景崧,說為中國討回台灣很難,為台灣保台則較易,但台灣必須自立成一國才行。

五月二十三日,發布陳季同起草的「臺灣民主國獨立宣言」,說「業與列國迭次磋商,儉謂台灣必先自立,始可予我援助…改建民主國」,並公推唐景崧為台灣民主國大總統。次日,發表英文版獨立宣言,並將藍地黃虎旗分送淡水海關及基隆炮台懸掛。

五月二十五日,士紳列隊遊行,由廣州街(舊警官學校)出發,經剝皮寮、龍山寺、西園路、貴陽街、祖師廟、長沙街、漢中街,由西門入城,到巡撫衙門(中山堂隔壁,現為警察局)呈上兩顆大印:「總統台灣義民之章」及「台南大將軍印」,宣布台灣民主國成立,改國號永清元年。

<亞洲第二個民主共和國>

我們從小讀到「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其實並不正確。一八六九年明治維新時,幕府軍隊退守北海道,成立蝦夷共和國,雖然只維持了一百多天,仍應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一八九五年的台灣民主國是第二名,一九一一年的中華民國算第三。

清國的國旗是黄底青龍,唐景崧曾為清臣,乃以藍地黃虎為民主國國旗,以示不敢僭越。黃虎旗到底有幾面不得而知,但根據目擊者報導,黃虎旗曾在台北總統衙門、淡水炮台、基隆炮台飄揚過。這些國旗在戰亂中都不見了,只有一面被日軍當作戰利品送呈天皇,放在東京御所內的振天府(甲午戰爭博物館)。

北部的民主國,到六月初就潰散了。六月底,台南成立抗日政府,設立議院,推劉永福領導。台南政府發行了官銀票、股份票,都是用來籌募軍餉的愛國公債。官銀票發行一個多月,就無法流通。改發股份票,募到八十萬兩軍費。民主國股份票上註明,彰化台北均皆光復台灣全國太平後可以三倍贖回。可惜台南政府十月下旬被滅,這個承諾落空了。

台南抗日政府也發行郵票。以黃虎為圖案,上面有「臺灣民主國」與「士擔帋」字樣,士擔即Stamp的音譯。前衞生署長李明亮業餘研究獨虎郵票,還寫了本「台灣民主國郵史及郵票」。從八月中至十月中,民主國共發行三版郵票,兩萬多枚被貼用,可見當時郵政之發達。(待續)

(註一:台灣博物館(北市襄陽路2號) 黃虎旗再現特展 即日起至2013年4月21日:http://www.ntm.gov.tw/

(註二:本文轉載自人本教育札記與《躲藏世界》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cjliu/archives/24819780.html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