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書介】對抗恐龍之民主浪潮─我讀《百年追求》第三卷

友善列印版本

書名: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作者:胡慧玲、吳乃德、陳翠蓮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9日

「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共三卷(衛城出版,2013)。卷一「自治的夢想」,陳翠蓮執筆。寫1920年代到二次大戰之間,已經被現代思潮啟蒙的台灣人,在日本統治下爭取地方自治的第一波民主運動。卷二「自由的拙敗」,吳乃德執筆。寫1950年代,外省籍自由主義者以《自由中國》雜誌為基地反對蔣介石獨裁,試圖組黨卻失敗的第二波民主運動。 

卷三「民主的浪潮」,作者胡慧玲,寫第三波民主運動。1970年代「黨外」開始集結,屢被打壓,卻像飛蛾撲火般地前僕後繼,終於逼使國民黨解除戒嚴,廢除黨禁。這是一段許多人都曾目睹,甚至參與其中,記憶猶新而且餘波盪漾的歷史。

政治進化簡史

戰後的台灣,1950與1960年代是淒風苦雨。二二八大屠殺及白色恐怖的威脅,讓民主運動陷入冬眠狀態。1970與1980年代則是狂風暴雨。新生代崛起,挑戰以神話治國的古生代,屢挫屢起,百折不撓,最後才組黨成功。1990年之後,新生代人類與古生代恐龍(註1)對抗,一度獲勝。但恐龍未倒,只是埋伏起來,2000年之後伺機反撲,再度威脅人類,至今難分難解。

苦悶的台灣

這本書從1970年代寫起。那時國民黨的統治神話在國際上已經破功。1970年初,曾經擔任駐聯合國代表團顧問的彭明敏教授,因發表「台灣人民自救宣言」而流亡海外。4月,黃文雄紐約刺蔣。10月,台灣被逐出聯合國。蔣介石卻仍堅持「形勢愈險惡,我們愈堅強,必可很快到達彼岸,拯救同胞,光復大陸」。如此冥頑不靈,人民只好自救。長老會三度發表聲明,主張「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虎威減弱,仍可咬人。書中提到1972年新生報主編童常被槍決。新生報大樓那時經常有人墜樓,都是被「陳文成」掉的。1975年選舉時,白雅燦沿街發傳單,質問蔣經國為何不「公布財產、釋放政治犯、解除戒嚴」,就被判無期徒刑。大學時,媽媽常叮囑我出門不要亂說話。當時嫌她囉嗦,其實是自己憨憨不知死。

謊言的時代

現代小孩如果知道,以前聽到「蔣總統」三個字必須立正坐直,寫「蔣總統」前面必須空格,一定會把我們笑死。我們有過七個蔣總統,都是同一個人跟他的兒子。

政府以謊言治國,人民也必須説謊以自保。我們學會歌頌「蔣總統,您是民族的救星」,呼喊沒有人相信的「反攻大陸」口號。學校訓練學生說謊。我還記得老師要我們把參考書藏在講台下,「督學來時,要說沒有補習」。那是一個謊言的時代。

但也有人不需要説謊,因為他們真心相信神話。此人現在正在統治我們,告訴我們要統一中國,回去大陸。每次聽到這種蠢話,我就噁上心頭,仿佛又回到謊言的時代。

黨外崛起

1975年的《台灣政論》是個轉折點。它超越《自由中國》和《大學雜誌》,開始面對本土、與選舉結合、不再期待國民黨。雖然短短五期就停刊,卻為後來的黨外雜誌開出一條路來。

那時每逢選舉。黨外人士興高采烈地搭台演講,黨外雜誌大力傳播,大學生到處發傳單,好像在辦喜事似的。國民黨則忙著查禁黨外雜誌、放黑函、買票、作票,戒備森嚴好像在辦喪事。

作票終於作出大代誌。1977年發生中壢事件,憤怒的群眾包圍投票所,火燒警車,逼使國民黨停止作票。那次縣市長與省市議員選舉,黨外大勝。

在對抗中,民眾漸漸走出戒嚴統治下自我設限的陰影。黨外開始組織化,成為「沒有黨名的黨」。1978年的選舉,成立了全國助選總部。當時提出「十二大政治建設」聯合政見,包括國會全面改選、省市長民選、軍隊國家化、開放黨禁、解除戒嚴、禁止刑求、制定勞基法、實施健保及失業保險、言論及出版自由、司法獨立等。這些現在大多已經實現,當時卻被視為動搖國本的邪説。

民眾的大是大非

新生代黨外引領著台灣進步時,古生代恐龍卻在密謀獵殺。1978年底的選舉因為台美斷交而中止。1979年底,國民黨發動美麗島事件,大捕黨外人士。1980年2月發生慘絕人寰的林宅滅門血案。林宅被24小時監聽監視,誰有能力行凶大家心知肚明。3月,在國際壓力下,國民黨被迫舉行公開審判。被告侃侃而談民主與人權理念,全民第一次認識他們原先誤解的黨外,美麗島大審變成對國民黨的審判。

1981年,陳文成博士被謀殺。1984年,江南命案。統治者要恐嚇反對者,但反抗並未中止。黨外推出受難者家屬參選,她們只是站在台上哭,就高票當選。這就是民眾的「大是大非」!

於是,黨外再起。1986年成立民進黨,1987年解嚴,1991年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1996年總統直選。歷經半世紀的荒謬,台灣終於走回正軌。

本書作者不掉書袋,文筆流暢,把民主運動的崎嶇歷史,變成情節曲折的故事。當年的焦慮恐懼,今日看來竟然高潮迭起,趣味十足。這本書帶你探索自己的,或者你父母的記憶,常有「原來當時是那樣喔!」的讚嘆。

身歷其境的畫面

書中寫到1980年12月13日清晨的大逮捕,非常生動,宛如電影畫面:

陳菊聽到艾琳達敲門大喊:「來抓人了!快跑!」她還穿著睡衣…. 從後門往樓下林義雄家跑。

外面已被層層包圍,玻璃被打破,客廳門也被打破。林義雄想保護陳菊,挺身而出。

特務大叫:「抓起來!」兩人雙手反銬,直接押往軍法處看守所。

艾琳達忙著在屋內布置馬奇諾防線,拿沙發、桌子、書籍、所有拿得到的東西頂住門,不讓特務進來。呂秀蓮自知逃不了,等著被捕,她眼角餘光看到施明德從隔壁日式房子的尾頂往下跳。

我們的歷史教育太制式,太平面,無法深入人心。應該學日本,他們將戰國群雄、幕末劍客、維新英雄都寫成小說,畫成漫畫,甚至拍成電視劇,歷史人物在民眾心中栩栩如生,國家歷史才能變成國民的認同。本書寫影響我們最深的一段臺灣史,有歷史的骨骼架構,又有人物的血肉感情,讓讀者可以進入歷史的情境,被感動,被激勵,非常成功。

時代創造英雄

書中寫到的「黨外人士」,大多還在。有的隱入生活,宛如常人。有的踏入政治,盛極而衰。也有的仍在檯面上發光發熱。年輕朋友L君讀完這本書,充滿了疑惑地問我:「某人看起來沒什麼啊,沒想到以前那麼厲害。」及「我覺得某某很糟糕啊,沒想到以前那麼偉大。」

可見是時代創造英雄,不是英雄創造時代。 生物的演化,從藻類,到無脊椎類、魚類、兩棲類、爬蟲類、恐龍、哺乳類、到人類,氣候變遷是最大的因素。政治的演化,從獨裁,到威權,到民主,追求自由是最大的動力(註2)。蔣氏父子再高壓的手段也抵擋不住自由民主的潮流。掌握潮流,敢於走在波浪前頭的人,就成為英雄,成就千古事業。急流勇退的人,留下最漂亮的身影。留在浪裡的人,則必須與時俱進,否則就會淪為笑柄。這本書表揚歸隱的英雄,同時勉勵還沒退休的英雄,必須捍衛自己在臺灣史上的偉大貢獻。

政治上的恐龍並沒有滅絕。他們有的身居高位,企圖逆轉民主。有的躲在暗處,還在搞監聽暗算。最近的濫權監聽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恐龍王國伺機要全面復辟,必將催生新的民主浪潮。對抗恐龍,鞏固民主。這本書裡提供了豐富的屠龍經驗,可以參考。

註1:古生代與新生代之間還有中生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恐龍其實出現於三疊紀,滅絕於白堊紀。但本文將中生代視為古生代的延續,因為他們雖活在現代,思考卻與帝制時代無異。

註2:熱力學的動力「趨向最大熵」,就是人類發展的動力「趨向自由」。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