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東突厥斯坦:維吾爾人的真實世界

友善列印版本

書名:東突厥斯坦:維吾爾人的真實世界
作者:霍爾.唐日塔格(HÜR TANGRITAGH
出版社:前衛
出版日期:2016/09/01

第一章 新疆的民族分布和簡要概況

各民族人口的布局,以及這些民族定居新疆的年代。

依據二○○四年中共官方統計年鑑資料,新疆人口為一千九百三十四萬人,佔全中國人口的一.四%,其中維吾爾族人八百八十二萬,佔總人口的四五.六%;漢族人口七百七十一萬人,佔總人口的四○%;其他各少數民族人口合計二百八十一萬人,佔總人口的一四.五%;農村人口六五%,城鎮人口三五%。

按人口數排序,維吾爾族人口最多,漢族居第二位,第三位是哈薩克族,第四位是回族,第五位是柯爾克孜族,第六位是蒙古族,

新疆的其他民族,例如塔吉克、烏茲別克、俄羅斯、達斡爾、錫伯、塔塔爾等只有幾萬人,甚至幾千人。所有這些民族人口合計為十萬三千人,佔總人口的○.五%。在此省略不談。

從上述事實中,我們可以得到這麼一個結論:東突厥斯坦(新疆)是維吾爾、哈薩克等土著突厥人民的共同家園,維吾爾人是這塊土地的主體原住民族。共產黨統治新疆以前,維吾爾人比例約佔總人口的八○%,現在降到了四五%,而漢人卻從六%猛增至四一%。這批漢人是近五十年裡遷移到這裡的外來移民,是中共殖民政策的犧牲品。

新疆的真正名稱──東突厥斯坦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新疆」、「東土耳其斯坦」(簡稱「東土」)、「東突厥斯坦」(簡稱「東突」)、「突厥」、「西域」、「維吾爾」等名稱的含義和相互關係,因為大部分的中國人對這些名稱和概念都感到困惑不解。

學術界公認曾經生活在中國以北和西域一帶的匈奴,就是後來突厥人的祖先,而突厥人泛指講突厥語的,分布在中亞、西亞、西伯利亞等地的各民族,包括現在的土耳其、亞塞拜然、土庫曼、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塔爾、維吾爾等民族。英文稱這些民族為:Turkic 或Turk,中文譯為「突厥」。

《北史.突厥傳》曰:「突厥者,匈奴之別種也。」《舊唐書.回紇傳》曰:「回紇,其先匈奴之裔也。」《周書》與《隋書》中的突厥傳中都記載說:「突厥姓阿史那,平涼雜胡,乃匈奴後裔。」世界各地的學術界也都對此早有定論,一直公認突厥民族就是匈奴的延續,而維吾爾人是突厥民族的一個支系。

一提起突厥人,很多中國人就聯想起唐代在漠北大草原建立突厥帝國的突厥人,認為當時突厥人被回鶻人(維吾爾人)擊敗後退出了歷史舞台。中國人將古代突厥和現在所指稱的突厥人等同看待,其實不然。當時唐代文獻裡提到的突厥是指整個突厥民族中的其中一個部落,學術界稱之為「Kok Turk」(藍突厥),而現在廣泛採用的「突厥」一詞,泛指今日世界各地講突厥語的各民族。中國史書上唐代的「東突厥」、「西突厥」是指當時這個北方藍突厥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國,與現在有著相同名稱的「突厥」無關。

造成這種概念混亂的原因是中國人把古代Kok Turk(藍突厥)和現代Turk(突厥)都一概稱作「突厥」。

突厥民族生活的中亞地區( 現在的新疆和中亞五國), 在近代歷史上開始被稱為Turkistan,中文譯為「突厥斯坦」或「土耳其斯坦」,意思是「突厥人生活的地方」,而古代中國史書上稱這片區域為「西域」,近代中國稱之為「回疆」(穆斯林的疆域)。

土耳其、維吾爾、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土庫曼、亞塞拜然、塔塔爾等各突厥民族向來都認為大家是同祖同宗的民族,就像阿拉伯人、斯拉夫人、不列顛人以及華人一樣,雖然分散居住在不同的國家,但是有著共同的歷史、語言、文化和宗教信仰。只是由於突厥人在歷史上以部落形式分散游牧、生活在不同區域,而且在近代歷史中沒有建立統一的國家,因而導致後來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支系。

歷史上在中亞、西亞建立的所有不同名稱的突厥國家都通用統一的突厥語。到了十八世紀末,中亞突厥斯坦被俄羅斯帝國和中國滿清帝國瓜分之後,這些民族開始被人以地區劃分隔開,俄羅斯版圖裡的部分被稱為「West Turkistan」(中文稱作「西突厥斯坦」或「西土耳其斯坦」),沙皇俄國在此地建立了「突厥斯坦總督府」,開始了對西突厥斯坦(今中亞五國)的殖民統治。而被中國佔領的部分被稱為East Turkistan(中文稱作「東突厥斯坦」或「東土耳其斯坦」,也有學者稱作Chinese Turkistan〔中國突厥斯坦〕)。這些名稱長期以來被全世界廣泛採用,成為這個地區的政治、地理、學術名稱。「新疆」這個名稱是一八八四年滿清政府徹底兼併東突厥斯坦後所起的,顧名思義,意思是「新的疆域」。

二十世紀初,沙皇俄國境內講突厥語的各民族在喀山市先後兩次召開了突厥穆斯林大會,試圖統一突厥語言文字和民族名稱,可惜於一九一八年被布爾什維克政權取締。蘇聯十月革命後,中亞突厥人民建立了「突厥斯坦蘇維埃共和國」,亞塞拜然人建立了「亞塞拜然突厥共和國」,後來都被迫加入了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一九二六年三月,來自蘇聯境內各突厥民族的一百六十名代表,在亞塞拜然首府巴庫召開了突厥語代表大會,一致決定所有突厥人使用統一的拉丁文字並確定了通用突厥語。後來,史達林由於擔心人口眾多的突厥人對其政權構成威脅,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一九三七年以「泛突厥主義」的罪名處死了這些宣導者,取締了拉丁文字,將突厥人按部落名稱劃分為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塔塔爾等,以人為的手段創造了許多個民族,並把以前的突厥斯坦分割成五個加盟共和國。史達林從此不允許提及「突厥」或「突厥斯坦」,否則就以「泛突厥主義者」罪名治罪。蘇聯政府為了徹底分化突厥民族,後來又將斯拉夫字母強加給他們,按照各地方方言給他們創造了不同的民族語言。

一九二三年,鄂圖曼帝國瓦解,安那托利亞突厥人建立了共和國,起國名為Turkiye(土耳其),是突厥國的意思。由於這是當時唯一一個獨立的突厥國家,所以只有他們沿用了自己的民族名稱。

而東突厥斯坦(新疆)人民曾分別於一九三三年和一九四四年,兩次建立了獨立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此後,這個名稱就被新疆以維吾爾族為主的突厥人民,公認為是自己的祖國名稱。後來,共產黨政府也仿效史達林,禁止使用這個名稱,不然就以「泛突厥主義」、「分裂主義」、「民族主義」、「東突」分子等罪名予以鎮壓、打擊。

蘇聯解體前,《阿拉木圖報》就曾刊文公開號召成立包括了蘇聯和中國等,所有使用突厥語民族的「突厥斯坦共和國」。烏茲別克的「團結會」曾向莫斯科要求建立突厥語民族聯盟。

九○年代,中亞各突厥國家擺脫蘇聯獲得獨立後,在土耳其的宣導下,成立了「世界突厥國家首腦會議」,為建立一個突厥國家聯盟和制定統一的突厥語言文字,以及統一的教科書奠定了基礎。

一九九二年,在土耳其召開了第一屆「突厥語國家首腦會議」,此後每年召開一次。

一九九三年三月,亞塞拜然、哈薩克、土庫曼、吉爾吉斯、烏茲別克五個共和國的代表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一致同意廢除前蘇聯強加於它們幾十年的斯拉夫字母,而採納以現行土耳其文為基礎的統一新拉丁字母,確立了建立起一個以土耳其為中心,囊括中亞國家(塔吉克除外)和亞塞拜然的大突厥統一體,或仿效阿拉伯聯盟體制,以建立一個突厥國家聯盟作為目標。甚至現在中亞執政的獨裁者卡里莫夫和納扎爾巴耶夫也都提倡突厥各族的統一,卡里莫夫還為此著書《突厥斯坦—我們的共同家園》。

世界各地的學術機構和大學裡都有突厥語、突厥學的研究和教學課程,北京大學和北京民族大學也有突厥語課程和突厥學研究會。一九八七年,中國突厥學權威學者耿世明先生建議在新疆社會科學院成立「突厥研究所」,結果,他被王震轟出了新疆。

也就是說,新疆主體民族維吾爾人與土耳其人,以及中亞的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土庫曼等民族都同屬一個突厥民族,就像華人分廣東人、閩南人、上海人、四川人、新加坡人、台灣人、香港人一樣。甚至,這些突厥民族的方言區別,還沒有中國的方言區別那麼明顯。生活在同一個廣東省的客家人、潮汕人、湛江人、廣州人雖然都是漢族,但是他們之間卻無法用方言溝通,可想而知各省之間的方言區別之大。但是,突厥各族之間的方言溝通,比起漢族卻更加暢通無阻。

總之,被清朝政府起名為「新疆」的這個突厥人的家園,其真正名稱叫East Turkistan,中文譯為「東突厥斯坦」或「東土耳其斯坦」(簡稱為「東突」或「東土」),而這個名稱在中共眼裡是「分裂主義」、「恐怖主義」的代名詞。

東突厥斯坦(新疆)的簡要歷史

讓我們縱觀歷史,簡單回顧一下維吾爾等突厥民族在東突厥斯坦的真正歷史。

新疆,地處中亞腹地。早在西元前,這裡曾是屬於古代伊朗人種的塞特人、吐火羅人和屬於突厥人種的匈奴人的共同家園。這裡曾經歷過多次民族之間的混戰,導致多次民族遷移和民族融和。西元後三世紀到六世紀,突厥人的祖先—匈奴人逐漸融合了其他當地民族而變成了這個地區的主體民族。九世紀起,維吾爾突厥人的政治中心從蒙古大草原遷移到了天山南北地區,從此,新疆(東突厥斯坦)就成了以維吾爾人為主的突厥人的祖國。

西元前三世紀到西元九世紀的一千多年裡,維吾爾人的祖先曾經在中國長城以北的蒙古大草原,和西域天山南北的廣闊地區先後建立了匈奴帝國(西元前二二○~西元三八六年)、柔然帝國(西元三八六~五二二年)、藍突厥帝國(西元五五二~七四四年)、回鶻帝國(西元七四四~八四○年),甚至在中國本土的華北和西北地方建立了北魏拓跋王朝(西元三八六~五八九年)、甘州(甘肅)回鶻王朝(西元八五○~一二二八年)等國家。這些國家當時都是獨立的主權國家,與中國以長城、黃河為界,比起中原同一時代的漢人政權──秦、漢、三國、兩晉、南朝、隋、唐等朝代更強大。在雙方之間發生過的無數次的戰爭中,雖然有幾次被中國打敗過,但是絕大多數的時期,這些國家的軍事力量比中國更加強盛,領土比中國更為遼闊,甚至迫使中國人採取和親政策和修建長城來保衛自己的國家。在這段歷史時期,新疆這塊土地一直是這些突厥國家的一部分。

九世紀以後,突厥人開始放棄了北部(今蒙古一帶)的游牧生活,陸續往西部遷移,定居在中亞、小亞細亞等地。以維吾爾人為主的突厥人在中亞(包括新疆)地區先後建立了喀喇汗王朝(西元八四六~一二一○年)、高昌王國(西元八四三~一二二八年)、察合台汗國(一二六四~一五一四年)、帖木兒帝國(一三三六~一四○五年)、賽伊德王朝(一五一四~一六九五年)、和卓汗國(一六九五~一七五九年)等國家。一部分突厥人在阿富汗和印度建立了迦澤尼王朝,在西亞建立了塞爾柱王朝和鄂圖曼帝國等政權。

從九世紀到十八世紀這段歷史時期裡,這些突厥國家與同時代的中國五代、宋、元、明、清朝都是平等的關係,都是獨立的主權國家。中國的西北邊境一直是玉門關、陽關一帶,新疆一直是上述突厥—維吾爾國家的領土。

九世紀到十三世紀,維吾爾突厥人建立的喀喇汗王朝、高昌王朝統治新疆以後,從漠北遷來的維吾爾突厥部落(回鶻)和天山南北的原住突厥部落開始融合,逐漸形成了現在維吾爾民族的主體。這個時期,突厥人已開始接受了伊斯蘭教,並通過絲綢之路接受了伊朗、希臘和阿拉伯文化,創造了空前的文化繁榮,許多西方先進文化在這個時期,透過這裡的維吾爾突厥人傳到了中國。

十三世紀,蒙古人崛起,成吉思汗的子孫們四分天下,察合台征服了中亞後與窩闊台合併,建立了察合台汗國;旭烈兀在伊朗、伊拉克一帶建立了伊兒汗國;拔都在歐洲烏拉山、窩瓦河一帶建立了欽察汗國;最後,忽必烈征服了中國,建立了元帝國。這四個國家雖然都是蒙古人建立的,但是相互之間是獨立並存的,並不屬於元朝管轄,它們之間發生過多次戰爭。除了元朝被朱元璋推翻,中國的蒙古人被趕回了蒙古本土以外,其他三個國家的蒙古人都被當地人民同化,他們建立的這些國家,成了當地民族的一個歷史組成部分。

這一時期,新疆作為察合台汗國的一部分,進入了一個新的民族融合時期。由於這個國家的主體民族是突厥民族,少數蒙古統治階層在不到幾十年的時間內被突厥化、伊斯蘭化,最終融合到當地的突厥人之中。察合台汗國作為一個伊斯蘭—突厥國家,一直持續到十四世紀末被另一個突厥國家──帖木兒帝國征服。十五世紀初,維吾爾人在現在的新疆一帶建立了獨立的維吾爾突厥國家──賽伊德汗國,與當時中國的明朝是鄰國。

十七世紀中旬,天山北部的準噶爾蒙古人建立了準噶爾汗國,很快地統一了蒙古地區,並和中國的清朝之間發生了持久的戰爭。

此時,賽伊德王朝發生了白山派宗教首領所領導的未遂政變,政變首領阿帕克和卓於是邀請準噶爾蒙古人於一六八一年打敗並推翻了賽伊德王朝,在準噶爾人的幫助下在南疆建立了「和卓汗國」(一六八一~一七五九)。

中國乾隆皇帝於一七五七年派兵打敗了準噶爾汗國後,應和卓汗國反對派大小和卓的邀請,於一七五九年派兵推翻了和卓汗國的統治者,在新疆扶植了滿清的傀儡政權。由此,新疆(東突厥斯坦)與當時的朝鮮、越南、西藏、蒙古一樣,變成了大清帝國的藩屬國。

但是,東突人民不願接受清政府的控制和它的軍事佔領,於是便掀起了一系列的抗清運動。最終在一八六六年趕走了清軍,建立了「哲德沙爾國」,獲得了完全獨立,並很快獲得英國、沙俄、鄂圖曼帝國的承認。

可惜,這個國家只持續了近二十年後,於一八七九年遭左宗棠以屠殺了一百萬人的代價被徹底征服。一八八四年,東突厥斯坦被清政府起名為「新疆」,即「新的疆域」,並劃為中國的一個省分。東突厥斯坦正式被列入中國的版圖。東突人民在以後的一百多年裡,進行了無數次的獨立運動,都遭到中國中央政府的血腥鎮壓,一九三三年和一九四四年先後兩次宣布獨立,建立了獨立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但是都以失敗告終。

自一九四九年起,中國進入中共統治時期以來,東突人民遭受了空前的劫難,直到現在,以維吾爾人為主的東突厥斯坦人民在中共的暴政下慘遭蹂躪和屠殺。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