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李拓梓熱門文章
李拓梓
3 月 11,2014
【週二想想】南九州紀行:那些人,那些事
鹿兒島從最熱鬧的天文館往中央車站的途中,每走一個路口,就會看到幾尊雕像或紀念碑,向遊人介紹著此地曾經發生的歷史。舊稱薩摩的鹿兒島,和舊稱長州的山口縣,可以說是維新的故鄉,因為維新而一舉踏上時代舞台的弄潮兒,於是有機會成為日本現代史上不可缺的人物。 鹿兒島本身則像是個大型的雕像紀念館,留念著這些歷史人物在某個特殊時刻的行為紀錄。...
李拓梓
五月 13,2014
【週二想想】威權主義 vs. 民主體制 哪個較能推動經濟成長?
企業家郭台銘最近提出了幾個問題,「民主可以當飯吃嗎?」、「民主有助於GDP嗎?」,引起了很大的討論。郭台銘可能不知道,這些問題其實是當代政治學的大哉問,有點類似「威權主義還是民主體制誰比較會推動經濟成長?」經驗上看來,多元民主國家經濟大抵都還不錯,但的確有很多經濟上成長快速的國家,並不是民主國家。比如1970年代的台灣,或者當前的中國,就是明顯的例子。 圖片來源...
全球脈動
李拓梓
五月 20,2014
【週二想想】獨裁者有好的嗎?
課堂上談到新加坡,學生總會疑惑,住在那樣一個發展的不錯,但不太民主的國家,算不算住在一個好社會?基於對民主的偏好,我常會舉出新加坡政府對反對黨的惡劣小手段、或者像是電影「小孩不笨」那類過度照顧與壓抑的傾向,來證明住在新加坡並不幸福美滿(但說服效果往往不如不能吃口香糖來的強)。這涉及了一個提問,威權主義可以讓人民過的比較幸福嗎? 為了解答這個關於「好社會」(good society)的疑惑,...
主權兩岸
李拓梓
10 月 17,2012
鋼索上的謝長廷
謝長廷訪中返國,外界褒貶不一、毀譽參半,他如同在鋼索上行走,稍一失足,就可能落入深淵、萬劫不復。敢這樣做的人,民進黨內應無人出其右,某種程度來說,也算是藝高人膽大。 兩岸關係層次:凸顯民進黨對中國太陌生 謝長廷訪中成敗,要分三個層次來說。以第一個層次的兩岸關係看來,他並不成功。謝的訪問凸顯了民進黨人對中國的不了解,比如不知道「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是解放軍的外圍機構,...
李拓梓
10 月 26,2012
下町小料理
外地好友來到台灣,要招待晚餐時,我往往喜歡帶他們去吃日本料理。甚且,我也不會帶他們到條通的日本料理一級戰區,而會選擇萬華、西門町一代的台式日本料理。這裡的生魚片往往切很大,並沾上台灣人才吃的醬油膏;吧檯廚房忙著煎煮炒炸,內外場吆喝不已。店裡放著小林幸子的演歌,客人和頗有年紀的服務生點菜時,開口閉口都是台灣腔的日語菜名。這時我會正色告訴同行友人,其實你們今天吃的不是日本料理,而是「台式日本料理...
李拓梓
10 月 31,2012
媽祖廟的小石佛
位在西門鬧區的媽祖廟,是阿嬤早晨固定唸經的地方,我自小就會被長輩帶著參拜,久而成習,想到就會前往一拜。那小小的廟宇有十個香爐要參拜,其中第十支香參拜的是幾尊很可愛的石佛,有去過鐮倉或京都的人必定對這些石佛特別熟悉,他們經常分布在寺院週邊的草地或參道上,拜拜時我一律稱呼他們為「眾神眾菩薩」。 「為什麼媽祖廟裡面會有日本佛像?」前幾日走霉運前往參拜的老婆回家後如此問到。 「...
李拓梓
12 月 23,2012
【週日想想】說服的過程:談轉型正義與廢死
課堂上的小挑戰 每個學期的「法學緒論」第二堂課,我都會讓學生看談蘇建和事件的「島國殺人紀事」紀錄片,然後第三堂課看鄭文堂導演的「眼淚」。看完之後我會要學生回家google幾個名字,比如誰是江國慶、誰是湯英伸。 我會提醒學生,這些影片有特定的立場,為師者如我,並不要求大家跟著立場走、或者因此改變立場,但我希望大家都可以花點時間,想想我們所以為理所當然的那些事,...
李拓梓
1 月 13,2013
【週日想想】思前想後的「威爾第之夜」
新年假期因為聽了呂紹嘉指揮國家交響樂團的「威爾第之夜」音樂會,遂有機會對自己的生活與歷史作一番反省。很多人喜歡講「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在我看來是一種逃避的想法。對美的審視標準必有其時代背景,若音樂僅就樂理結構去討論,而忽略其時代意義,那就會如同太空漫步般無處施力。所以當年讀到金耀基在《海德堡語絲》的序言時深有所感。他說:「有歷史的通道,就不會飄浮;有時代的氣息,則知道你站在哪裡了...
李拓梓
1 月 20,2013
【週日想想】劇變年代中的快樂小學生
那天是星期三,之所以我還記得,是因為小學星期三都上半天課。所以我記得媽媽在睡午覺,我在檯燈下閱讀《西遊記》或者《說唐演義》之類,東方出版社那種字很多的兒童讀物,一切一如那些年前前後後平凡至極的任何一個下午,波瀾不興卻暗潮洶湧,就在我閱讀的當下,蔣經國嚥下了最後一口氣,渡過了他人生的最後一天。 強人逝世,政壇驚天動地,當時的副總統,法定繼位者李登輝在記事簿中這樣寫: 「(...
李拓梓
1 月 27,2013
【週日想想】To be or not to be:一個反反覆覆的反核故事
幾天前經過書店,看見日本攝影師太田康介的作品《依然等待的動物們:日本福島核電廠第一警戒區紀實2》,那是太田在福島進行動物救援的紀實作品。看著那些被遺忘在無人地區的動物,眼淚不禁盈眶。 又過了沒兩天,看見一則日本酪農因為牛奶遭輻射汙染無法出售而最後自殺的新聞,又再一次逼迫自己反省這十多年來,對於核能立場的反反覆覆,和自己最終是如何成為一位堅定的反核支持者的過程。...
‹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