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李拓梓熱門文章
運動休閒
李拓梓
12 月 14,2012
【週日想想】什麼?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一位中國記者來台灣,為雜誌下了「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個標;不久之後中國作家韓韓也跟進,寫下了「太平洋的風」,稱讚台灣人真好。有些人聽聞很驕傲,也有些人覺得很尷尬,又說不出到底哪裡尷尬。這些觀光客繞台灣一圈之後談台灣,談的都是人,而不是自然或人文風景,到底台灣的風景出了什麼問題?讓他們環台一周之後還是只稱讚台灣「人真好」? 台灣自然風景固然不俗,但開發過度總成為自然的大敵;...
李拓梓
3 月 02,2013
【週日想想】下關:歷史決定的瞬間
歷史社會學中有個理論叫做「路徑依賴」,談歷史上的每一個轉折的節點,都會造成不可逆的結果,而每一個轉折,都因為上一個轉折而來。大學的時候很喜歡電影「雙面情人」(Sliding Doors)就是一個這樣的故事,片中一早進公司發現被炒魷魚的女主角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Kate Platrow)的人生,因為一扇旋轉門而趕上,或者沒趕上一班電車,而有了巨大的不同,那扇旋轉門成為她人生的分界點,...
李拓梓
4 月 22,2014
【週二想想】林義雄先生提醒我的事
知道林義雄先生決定以「禁食」這個非武力抗爭的最終手段要求核四停建,心裡其實很不忍。也不過幾個星期前,這個政府才讓數千大學生犧牲舒服的棉被,忍著風雨露宿街頭;怎麼一下子,這個政府又要讓年近古稀的老翁決定採取如此激烈的行動,承受身體的苦痛來抗議它的冥頑不靈。 我生的比較晚,不像幾位前輩同事,有機會和林義雄先生一起為首次政黨輪替奮戰過。我並不認識林先生,和他的接觸也極少,...
音樂藝術
李拓梓
五月 05,2013
【週日想想】有幸同為東海人:許瑜庭個展「麗」小記
我號稱出身於藝術家庭,但所知道的本土藝術家,除了書裡會出現的那些人像是楊三郎、李石樵或者廖繼春之外,其實不多。其中年輕的,更是屈指可數,尤其進入外傳很黑暗政治圈之後,生活與藝術家的交集更形少數,許瑜庭是我少數認識的年輕藝術家,她最近以「麗」為名,在天母的新畫廊YESART AIR GALLERY舉辦個展,展出有關近幾年在台灣各地旅行的心中所見。 我們是東海大學的同學,但說是同學,...
歷史書寫
李拓梓
3 月 31,2013
【週日想想】先有民族還是先有國家?
上星期談到台灣與日本的關係比連續劇還曲折,有些朋友提出了不同意見。他們認為我所提到被扭轉為日本人認同的的「漢人認同」說,缺乏多元族群的概念。 但我卻認為,當時的人們不太可能具有當今看來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的「多元族群」觀念,因此幾經考量,還是選用了「漢人」字眼。 我選用「漢人」的時候的確有經過一些考慮,我認為中國人、華人或者中華民族,當時都是相當模糊...
李拓梓
4 月 07,2013
【週日想想】鄭南榕問題:有百分百的言論自由嗎?
老實講,我對鄭南榕的回憶是淡薄的。我所知道有關他的一切,都是青春期之後從當時百花齊放般的自由言論中閱讀到的知識,其中最重要的一本,是胡慧玲編寫的《我喜歡這樣想你》。 那本書中充滿對鄭南榕的各種回憶,讀起來總讓人想掉眼淚。在那之前,我只記得那本有很多圖片的「自由時代」雜誌,和他那焦黑乾枯的遺體,還有,他的憑弔隊伍在總統府前突發的自焚事件。 那是1989年,世界的風起雲湧正是進行式,...
李拓梓
8 月 11,2013
【週日想想】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
蔣經國一生講過有道理的話不多,但面臨解嚴的關鍵時刻,這句「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確實影響了後來台灣的方向。很多「唯蔣是從」的人都很愛引用這句話來突顯蔣經國對台灣民主化的重要性,但這些引用的人,卻總是最無法參悟這句話的人。只要有改革的機會,他們一定要站在時代、環境與潮流的對立面。國會改選,不行。總統直選,不行。廢除監院,不行。精簡台灣省,不行。公民投票,不行。軍務改革,國軍士氣會受影響...
李拓梓
2 月 03,2013
【週日想想】這不叫改革:馬政府「年金改革」的偽善
年金改革的「異化論」 我從小數學就不好,大學聯考數學考了零分,連帶影響了對數字掌握的信心,拿起電話總是把數字順序撥反,明明是26我總會撥成62,同事最好戲稱我為打錯電話大王。因此舉凡各種政策涉及精算,大家都知道我一定一片茫茫然,到底1.55和1.25有什麼差別,為什麼那個公式要減掉先乘以1.6再減掉1.7,問我一定不會得到答案。因此每每討論年金改革時,看著銀幕跳動的數字,那些「我的退休金」...
書評書介
李拓梓
9月 22,2013
【週日想想】夢想的三百公里
讀吉田修一的最新小說《路》,有一種特別的感受。像是高鐵試車的段落中,整個車廂的人心理都吶喊著「跑呀!跑呀!跑呀!」的情景「車廂內爆出歡呼和掌聲。以各自的語言互相稱讚彼此工作的話語,四處響起」。這些段落,都讓我想起那幾年,高鐵似乎是一片低迷的社會中,唯一一件讓人興奮的事情。 那是社會蠕動不安的幾年,從99年開始,台灣社會就充滿了躁動的氣氛,似乎期待著某種改變。...
李拓梓
6 月 03,2014
【週二想想】我愛過的那個時代
轉眼學運已經結束一個多月,立法院又恢復莫名其妙的議事運轉、執政黨依然故我,在野黨換了主席,幾位熟識的年輕夥伴真的決定冒著和運動圈不如甭認識的風險來「把手弄髒」,加入包含自我革命意圖的政治改革的行列。我看著他們,覺得他們真是時代的弄潮兒,畢竟我這不老不小的人,已經沒機會做這種選擇。這幾日以來,腦中一直盤旋的是一本翻譯書名和原文書名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作品《我愛過的那個時代》。...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