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李拓梓熱門文章
李拓梓
11 月 10,2013
【週日想想】拒絕公共討論的一千零一種方法
1994年,我讀高中,當時同志議題開始被藝文圈討論,文青必讀的雜誌「誠品閱讀」作了一期「同性戀」主題(「同性戀」是當時的稱呼),介紹了石牆運動(Stonewall riots, 1969)、包括《孽子》和《失聲畫眉》在內,各種有名氣的同志小說,以及電影、劇場與學界對於這個議題的討論,引起一股對於禁忌議題的好奇風潮。當時懵懂的我是校刊主編,決定在校刊上規劃這個主題,此舉當然引起了學校的關切,...
政黨政治
李拓梓
11 月 17,2013
【週日想想】馬克思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嗎?
「基本上馬克思是一個人道主義者」,閱讀社會學教授葉啟政的回憶錄《ㄔ亍躓頓七十年:恰似末代武士的一生》時,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句話。我是從政治學轉入社會學的,一度曾適應不良,比如對馬克思(Karl Marx)的評價。 民主化以來,台灣的政治與經濟學界,對馬克斯主義大多採取沒態度的方式因應,沒態度的很大原因,是因為較為年長的教授在留學以前,受制於蔣家的威權主義意識形態,對共產黨深惡痛絕...
李拓梓
11 月 24,2013
【週日想想】自由島就沒有「公平正義」嗎?
上週末,勞工團體發起秋鬥,批評台灣兩個主要政黨都是走資派,提出「人民向左,國家還我」的說法,批評藍綠政黨「擺爛共治」,並列舉了十個資本家惡人為抗議目標,熱鬧上街。不過,千人上下的遊行年年舉辦,行禮如儀,但其所控訴的不公不義,好像從未有顯著改善。而工人的主張,似乎也沒有得到社會輿論同情之外的其他支持。 幾乎是同一時間,蔡英文在新加坡發表了有關「自由島」的演講,主張台灣應該基於自由經濟、...
李拓梓
12 月 01,2013
【週日想想】平實中的深度
導演李安批評台灣電影「氣虛」,「推演、結構和對白薄弱」的說法,引起很多討論。我想起這幾年看過的國片,確實也有李安批評的問題。我很愛舉的例子是前幾年的賀歲片「雞排英雄」談都市更新的部分,只要對都市更新或政治稍有涉獵之人,便可知劇本寫的荒腔走板,議會的運作有其規則,單一議員不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也不會在表決前突然可以喊聲「停」,然後上台演講。 這種以錯誤的常識敘述政治的情況,在台灣電影...
李拓梓
12 月 08,2013
【週日想想】問題在「老人政治」還是「老政治」?
民進黨確定在新北市提名游錫堃之後,「五府千歲」之說在政治圈不脛而走,部分支持者反彈激烈,連候選人本身都感受到壓力,只好帶著很潮的眼鏡出來說,千歲王爺在民間信仰中有「護國護民」功能,他對這個封欣然接受。 昨天晚上,我經過西門町的電子看板,看到積極爭取台北市提名的前副總統呂秀蓮的廣告,再現的風華竟讓我想起唐朝仕女圖,和西門町的活潑快速有著強烈的違和感,我刻意多停留了幾分鐘,...
李拓梓
12 月 22,2013
【週日想想】國會最該改革的是什麼問題?─國會怪談系列二
這週國會又幹了蠢事,19日交通委員會審查搏弈條款,竟然沒有讀、沒有詢答也沒有處理,就整包由主席陳根德宣布「逕付二讀」。乍聽之下感到聞所未聞,簡直是繼數會期前衛環委員會召委蔡錦隆在主席台被霸佔的同時,手持無線麥克風衝進來宣布「開會,全案保留送院會,散會」以來最令人驚愕的演出,記得當時我還以為蔡錦隆拿著麥克風是要進來唱「雙人枕頭」。 不過翻查立法委員手冊,因為並沒有委員會議事規則,...
李拓梓
12 月 29,2013
【週日想想】再辦一次「中國政策大辯論」
聽說人如果開始懷舊,一般都是老化的象徵。一年行將結束,要我回憶起對這年的想像,腦中卻浮現了1997、98年的樣貌。那是國民黨執政風燭殘年之際,社會力量雖然保守,但有過幾次讓政府震撼的公民抗議活動。民進黨在97年底的縣市長選舉橫掃全國,次年冬天,為了邁向執政,主席許信良決定辦一場全黨辯論,檢驗他所提出極具爭議、和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戒急用忍」主張有明確差異的「大膽西進」論調。...
政黨政治
李拓梓
1 月 05,2014
【週日想想】我理想中的國會選制改革方案:國會怪談系列三
寫了國會怪談系列文章後不久,得到一些回應,談的東西很像,認為同樣是單一選區制度,為什麼英國和美國就沒有久任造成的人才甄補問題,而台灣卻有?論者認為關鍵的問題在台灣政黨不太願意栽培人才,給年輕的有意從政者機會。舉例來說,聽聞歐巴馬2008年勝選之夜,共和黨有智之識齊聚華府,決定大量栽培年輕有意從政者參選兩年後的眾議員選舉,果然在2010年一舉拿下239席,大大威脅了民主黨政府。...
李拓梓
1 月 11,2014
【週日想想】國會怪談系列四:幫老農津貼的「反改革者」講兩句話
人們在政治上有不同立場,各自為信念辯護,是政治的常態。但我平生最討厭一種人,就是為了要為某些特定立場辯護,是非黑白都顛倒說的人。像是任性的政論節目主持人就算再沒知識,應該也知道臉書是一種「偏誤的動員」,如果用「偏誤的動員」投票,可以測出真實的結果,那麼以我的臉書來講,現在台北市長應該是蘇貞昌、總統應該是蔡英文,核四廠早被夷為平地,而多元成家也早就實現了。是以,敢拿著「偏誤的動員」測試結果,...
政黨政治
李拓梓
1 月 19,2014
【週日想想】幾個不會敬酒的人:「黨內編聯會」的想像
數周前,幾位「想想」作者私下的一場小聚會,遲到者一到場,就先為自己的杯子斟滿酒,好像很渴似的喝掉那杯啤酒。這個一飲而盡動作引起了D君的注意,遂以前輩身分半開玩笑的消遣理當先舉杯向大家賠罪的他「連敬酒都不會」。 話一出口,舉座便七嘴八舌地討論了起來,有些人,像我和D君,是懂規矩,但不喜歡如此的人;也有年紀更輕的同行從業者,是根本不懂原來有這種酒桌禮儀。我於是慶幸我們目前為止都沒打算投入選舉,...
‹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