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想想副刊
電影戲劇
電影戲劇
李政亮
2 月 22,2022
【影像內外】1960年代台語諜戰片裡的特務與007
今年是007系列電影第一集《第七號情報員》上映60週年紀念。1963年於台灣上映之後,同樣也引起轟動。(票房排行榜)007系列電影掀起全球諜戰電影的高潮,台語電影一向有低成本、快速拍攝、緊追人氣題材的特色。007系列電影出現之後,台語電影也出現多部間諜題材電影。 典型的諜戰片多有其現實的我者與他者對峙的政治基礎,以此想像創作。這個電影類型的邏輯是明辨敵我,...
電影戲劇
,
音樂藝術
李政亮
1 月 28,2022
【影像內外】是流行歌,也是電影的《孤女的願望》
是流行歌,也是電影的《孤女的願望》 研究台灣電影史,猶如歷史偵探,有時徘徊在十字路口,不知如何繼續前行,有時則有意外發現的驚喜。 陳芬蘭就是一個例子。雖然經典名曲《孤女的願望》膾炙人口,但陳芬蘭出道過程的說法卻眾說紛紜,需要爬梳出較為合理的說法。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發現陳芬蘭參與演出的電影《孤女的願望》。有趣的是,這部電影與歌曲的內容截然不同。然而,...
教育文化
,
電影戲劇
吳薇妮
1 月 10,2022
【勵馨想想】從《當男人戀愛時》看陪伴青少年練習愛
《當男人戀愛時》這部電影在上映時座無虛席,隨後Netflix上播出時,再度躍升為排行榜第一名。雖是翻拍自2014年的韓國電影《不標準情人》,在場景及情節經過在地化後,也被認為是接地氣又吸引人的「台式浪漫愛情劇本」;但在「性別意識」逐漸提升的現在,也有人提出劇情中對「恐怖情人」和「性別刻板印象」的過度美化。 當看完這部評價兩極的電影時,哭到眼睛紅腫的我,...
電影戲劇
李政亮
11 月 30,2021
【影像內外】1960年代台語電影熱之下的明星路
86歲的故事大師黃春明,數十年來筆耕不輟,他最新的小說作品是《秀琴,這個愛笑的女孩》。多年累積的功力,在後輩作家大量冒出的年代裡,依舊寶刀未老,這部作品獲得2021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 小說的背景是1960年代台語電影正盛的年代裡,羅東太和料理店生意興隆,老闆亭亭玉立的女兒秀琴,是公認的三八型愛笑美女。不過,小鎮裡的殷實平靜歲月,就從台北來的導演到店內用餐開始。導演看中秀琴,...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10 月 19,2021
【影像內外】因為「辱華」無法在台灣上映的好萊塢電影
近年來,中國政府動輒因禁止「辱華」的好萊塢電影上映。辱華的理由說來有千百項,但唯一要項就是根植於民族主義的不爽。 翻開台灣電影史,整個戒嚴時期,電影審查對電影的禁映與刪減,有著各式各樣荒謬的理由,其中,好萊塢電影在台灣也有因辱華無法上映的情況,從1958年的《六福客棧》(The Inn of the Six Happies )、1963年的《北京五十五天》(55 Days at...
文化研究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10 月 06,2021
【影像內外】兩位台南作家戰後的觀影記事
電影史不是只有電影名稱與上映年代的組合,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知道某部電影在上映的年代引起什麼樣討論?什麼樣的人喜愛這部作品? 也因此,台灣電影史的研究有時就像歷史偵探,在各種可能的線索當中找尋蛛絲馬跡,探求可能的答案。近20年來陸續出版的日記、回憶錄是基本的資料,反覆翻閱過程當中,時而能夠觸類旁通,另開新局。 蘇聯電影在戰後台灣 舉例來說,《跨世紀電影實錄1898─2000》...
電影戲劇
李政亮
9月 15,2021
【影像內外】1960年代電影裡的台灣
日前,筆者在日本網站購得1960年代台灣與日本合拍的《金門灣風雲》(1962,日文片名:金門島にかける橋)與《海陸空大決鬥》(1966,日文片名:かみかぜ野郎真昼の決闘)DVD。兩部電影分別是由當時的巨星石原裕次郎與千葉真一擔綱演出,前者內容是以八二三砲戰為背景的台日男女愛情故事,後者則是二戰結束前夕,有日本人將價值200億的鑽石埋藏在台南某處。戰後,有人打探寶藏的下落,...
電影戲劇
李政亮
9月 03,2021
【影像內外】1960年代台日電影合作變奏曲
武漢肺炎肆虐之際,多位日本知名藝人不幸過世,近日是82歲的動作巨星千葉真一。他的演藝生涯當中,以動作片成名,也以此與美國、香港的電影合作,成為國際級演員。其實,千葉真一也與台灣有些淵源,1966年的《カミガセ野郎 真昼の決斗》正是日本與台灣電影的合作,他也親身來台灣拍攝。不過,讓人困惑的是,在網路搜尋這部電影的相關資料時,將會發現兩個中文片名——《白日之銀翼》與《海陸空大對決》,...
電影戲劇
,
音樂藝術
李政亮
8 月 20,2021
【影像內外】從香港電影《空中小姐》裡的〈台灣小調〉談起
近年來,家族故事的出版蔚為盛事。以個人生平為主軸,透過生動的生活史,讓人走入歷史現場,也在字裡行間帶出鮮少被注意的歷史細節。 2015年出版的《五線譜上的許石》與2019年的《西螺大橋:我的父親李應鏜》,兩部作品的作者徐朝欽與李雅容是許石與李應鏜的子女,他們以對父親的紀念寫下傳記,並讓後繼研究者得以就歷史文本進行研究。兩本看似不相干的家族敘事作品,故事主角的作品與成就,...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7 月 21,2021
【影像內外】水果裡的政治味
夏日炎炎,台灣水果從西瓜、芒果到鳳梨等,都是香甜好物。 然而,在台灣電影百年歷史當中,電影中的水果隨時代變化,有不同的意涵。這些變化,恰好也是另一種台灣電影史與社會史。 日治時期的甘蔗、香蕉與鳳梨 台灣水果第一次進入影像當中,應是1907年高松豐次郎所拍攝的紀錄片《台灣實況紹介》,事實上,這也應是第一部以台灣為背景的紀錄片。...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