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如與頂新魏家的「16個夏天」

友善列印版本

1998年,對你我看似平凡的一年,悄悄地發生了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甚至可能早已被你我遺忘的往事,正逐漸一點一滴地為人所了解以及回到人們的印象中。當年唐家妮與方韋德不經意地擦身而過以及相知相識,糾結了16年的錯過、分開、遺憾與再見,終於在2014年互許終身而結合;然而結局終究不如童話故事般地完美,卻又造成了另一次令人心碎的離別。雖然人們都期望一個完美的永遠,但本劇體現了生活的現實面,徒然留下一個不完美的句點。或許所有美麗的過程都將有其終點,但是只要我們曾經努力過,我們終將了解:記住了就是永遠,結束了其實是另一個開始。

以上描述的1998-2014年所發生的故事或許並未真實發生,但是對於許多的台灣人來講,卻是非常熟悉的故事,因為這是由林心如擔任製作人與女主角的電視劇「16個夏天」的劇情。這個創下收視率破2的電視劇,在過去四個月融化了許多台灣人的心,終於在2014年11月初播出完結篇後畫下了一個帶著些許缺憾的完美句點。劇中男女主角們的友情與成長過程戲碼喚起了許多人在大學時候的酸甜苦辣的記憶,方韋德與唐家妮的愛情橋段深刻描寫了都會男女的無奈與抉擇。分別十年卻仍心繫對方,上海偶遇但選擇隱藏情感以謹守人妻份際,讓人感嘆愛情與現實的衝突。戲中也巧妙地串連了幾件台灣人的共同記憶,包含方韋德準備告白當晚的全台大停電、造成汪俊杰跛腳的921大地震、以及促成汪俊杰與唐家妮結婚的SARS。或許有人仍會以偶像劇來歸類「16個夏天」,但當你細細品味之後,「16個夏天」雖然仍然具有商業劇不可或缺的帥哥美女愛情故事,但它深刻描寫了5個朋友16年的愛情與友情歷程,其內涵深度早已超越當今多數偶像劇,成為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優質台製戲劇。

對於年輕的九年級生而言,林心如這個名字或許有些陌生與遙遠,但是相信三十歲以上的朋友對她應該不陌生。1998年林心如因為演出「還珠格格」劇中的紫薇一炮而紅,成為那個年代台灣家喻戶曉的當紅偶像女星。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中國經濟逐漸在世界經濟版圖上佔有一席之地,中國十三億人口所形塑的廣大內需市場以及豐沛便宜的生產力,成為吸引大量各國資金與人才的一個市場。因為與中國使用共同語言、相近的文化背景、以及便利的地理距離,為了競逐國際經濟發展的機會,台灣無可避免地必須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而中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也借重了大量的台灣資金與人才。為了追求事業上的成長,林心如踏上許多台灣商人與藝人的步伐,西進努力尋找更大的揮灑空間。身為演員的她,在戲劇表演上的成就有目共睹,而近年來她進一步自我挑戰,更上一層樓往製作人的方向努力。而在離鄉打拼多年之後,林心如在台灣的這個家鄉製作與主演了這部以「再見」為發想起點的戲劇,呈現出令人激賞的細膩戲劇張力與內容。

部分媒體曾形容,這齣戲之所以成功,一部分要歸功於林心如將她在中國的資源帶回台灣;但她在電視專訪中表示,她並不是將資源帶回台灣,只是想回家鄉做她喜歡做的事情而已。在對岸強大的磁吸效果之下,雖然台灣所養成的許多人才逐漸出走,但這齣戲再次證明台灣戲劇人才的實力,只要肯投入,台灣也能夠創作出貼近人心的動人戲劇。雖然這齣好戲已經結束,對台灣觀眾所激起的漣漪仍將存在。如同這齣戲的標語:「記住了,就是永遠;結束了,就是開始」。

而另一齣由頂新魏家自編自導自演的跨世紀大戲「16個夏天」,卻是真實地在台灣社會上演。這個故事的開端其實廣為台灣投資人所週知,就是1998年頂新國際取代黃烈火家族成為味全的最大股東。這個陪伴許多台灣人成長的食品大廠從此改朝換代,成為衣錦還鄉的頂新魏家旗下的子公司,台灣人也慢慢地知道了這個發源於彰化,兄弟齊心攻下中國方便麵市場最大品牌康師傅的台商公司。這個曾經被台灣人視為「台灣之光」的企業,在接下來的幾年努力經營台灣市場,逐漸進入你我的生活當中。

正在10年後方韋德與唐家妮於2008年偶遇於上海,劇情進入另一波高潮,不過兩人只能選擇塵封回憶,掌握當下的幸福。幾乎就在同時,頂新魏家在台灣的發展也在返鄉十年後創造出傲人的里程碑。2009年頂新成為台北金融大樓公司(台北101)的最大持股的民間公司,其後幾年取得實際經營權後,顯示了頂新集團在台灣社會的經濟地位。同年頂新也發行了台灣存託憑證TDR,向台灣投資人募集了171億新台幣。2013年台灣之星成立,頂新跨足提供4G的電信服務。若非此次爆發黑心油事件,恐怕入主中嘉網路進入媒體產業,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林心如的「16個夏天」有漸入佳境的感人劇情,而魏家的「16個夏天」卻在一帆風順成為台灣富豪家族之後,醜態儘露。當唐家妮與方韋德於2013年的第三度相逢掀起戲劇的另一波高潮時,頂新魏家的劇情也在同時開始出現歹戲拖棚的戲碼。猶記得當時大統問題油事件爆發之後,頂新魏家四兄弟在記者會中大談祖訓、良心以及童叟無欺,我們都快要以為真是錯怪了這個造福鄉里的魏家。2014年再次牽涉在食安問題當中,善良的台灣百姓終於再也受不了,自發性地發起滅頂運動,期使消費者自覺能夠改善台灣的食安問題。倒是握有行政權的執政當局,竟然在還拿不定行政作為之前鼓勵老百姓制裁魏家,真是嗚呼怪哉。或許台灣消費者力量的團結,終將會讓頂新魏家於2014年在台灣演出完結篇,那麼這部片子真的是魏家所主演的「16個夏天」,而不是17個或更多的夏天了。

商管教育當中有個案分析教學,透過對不管是成功或失敗例子的研討,吸取未來企業經營的經驗。頂新魏家事業的成功在此不多做贅述,相信另有其他學者已多所論述,當然最為我們熟知的成就是中國方便麵最大品牌康師傅、台灣地標台北101的實際經營權、台灣富豪家族等等不凡的成就。但是,曾經是黨政高官爭相拉攏的對象、曾經被喻為鮭魚返鄉的最好範例、曾經被視為台灣之光,卻在食安風暴中讓台灣人徹底了解,原來頂新給中國和台灣消費的食品品質是不一樣的,著實徹底傷了台灣人的心。曾經被視為有「新」真好的頂新,如今品牌形象一落千丈,頂新版的「16個夏天」留下許多的不堪與諷刺。

相較於頂新的鯨魚返鄉,這個鮭魚返鄉的林心如,只因為想做喜歡做的事情,在劇情、道具、演員等多方講究的精心製作之下,給了我們另一種的「16個夏天」,讓我們感受到台灣戲劇的精緻,其實也讓我們看到台灣經濟要能成功的一個方向。沒有一個模式可以完美地解釋每個有成就的企業家或個人的因素,但是要成功一定有一個變數,就是「心」,而且是正向的心。只要有心,別人一定感受的到,我們就可以做得更好。有「心」,真好。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