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教育文化
,
政黨政治
呂東熹
1 月 19,2014
【時事想想】仍然停格的台灣
也許年紀大了,容易感傷,也很輕易掉淚。元月16日下午參加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第二任會長楊汝椿的公祭,深夜回家,讀了FB,看了前室友徐玫怡(知名的《交換日記》作者)有關鄭南榕自焚當天的回憶,哭了一場。 1990年左右,採訪聊天之餘,台北地檢署一名善於易術的主任檢察官,幫我卜了一卦說,晚年,我很容易傷懷掉淚,直到現在,我還不知真假。因為我寧可像我一位大學同學,那樣的早熟、那樣的浪漫。 那一年...
陳牧謙
1 月 18,2014
【時事想想】評成功大學王文霞教授的發言:一個歷史學的、伊斯蘭研究的觀點
成功大學歷史系的王文霞教授於校務會議的發言中,將鄭南榕與自殺炸彈客等相比等譬喻,於音檔和逐字稿披露後引起輿論關注。而鄭南榕基金會已對其言論發佈聲明。身為歷史學、伊斯蘭文化研究的學生,王文霞教授的言論從專業的角度而言,並不符合歷史學之價值與伊斯蘭研究之常識:其對於事件脈絡的刻意忽略、錯置,歐洲中心論的心理,加上對於不熟悉的伊斯蘭文化理解有誤,草率地將鄭與自殺炸彈連結指陳,在在令人懷疑其發言時,...
吳叡人
1 月 18,2014
【時事想想】殉道者鄭南榕與臺灣民族主義倫理的重建
林世煜兄提到他跟南榕先生是「同期之櫻」,什麼是同期之櫻?這是一首描寫日本神風特攻隊的軍歌的名字。這首著名的軍歌借用櫻花的短暫綻放,創造了一種日本軍國主義關於「死亡」的美學。各位曾經看過日本人所說的「櫻吹雪」嗎?櫻花花瓣飄落有如下雪一般,非常美麗。戰前,同一期進入空軍學校受訓、一起開飛機的這些神風特攻隊員,他們彼此之間就互稱為「同期之櫻」。世煜兄用「同期之櫻」...
張智程
1 月 17,2014
【京都想想】從南榕廣場談起:京都大學的台灣人留學史──傳承「自由學風」與「反抗精神」
明治時代創立於日本千年古都的京都大學,除了囊括六座諾貝爾獎傲視日本以及世界之外,更以自由的學風與反抗的傳統馳名,從戰前作為左翼反法西斯學生運動的大本營、到戰後成為六零年代學生運動的主要根據地,自由反抗的傳統至今代代於校園中傳承:校園中到處設立著學生抗議看板、工會的抗議與選舉文宣;六零年代被學生占領後至今仍然由學生完全自治的社團空間「西部講堂」,是日本搖滾樂的發源地之一;每年遭到學生惡搞的校長銅像...
楊兆中
1 月 16,2014
【時事想想】從香港明報更換總編輯說起
一直以公信力第一自許的香港報章明報,近日成為了新聞的主角,原因是報社管理層決定更換上任不到兩年的總編輯,並打算外派新人空降明報編輯部。事件令不少新聞從業員對明報老闆大加批評,認為老闆干預編輯部運作,向中共獻媚。但事實上,傳媒的編採獨立權都是老闆決定的,一份報紙的老總,最多只能算是老闆意志的執行官而已。若要追求真正的獨立自主編採權,只能走回文人辦報的舊路,以文人辦網去延續夢想。...
王思捷
1 月 06,2014
【時事想想】柯文哲現象
到處都在談「柯文哲現象」,資訊快速傳播的世界中最麻煩的問題之一就是,從一開始幾個人講,變成一堆人講,它就彷彿真的存在。這個現象是否存在?它是什麼?指涉的又是什麼? 柯文哲現象說穿了其實應該是「賭爛民進黨現象」,柯文哲這三個字是可以替代的。換句話說,因為剛好柯P目前站在這個位置上。但話說回來,如果以柯P目前的民調數字,就可以稱為「現象」,那麼2008年之前馬英九的民調,應該可以稱為「...
文化研究
蔡亦竹
1 月 05,2014
燃燒的聖堂(二)再論靖國神社與A級戰犯問題
靖國神社對日本人的影響,信仰部分遠大於政治的部分。就算在日本國內有政治作用,也是因為固有信仰被國際政治、尤其是戰後處置再次「內政干涉」的問題。很多人,包括中國和朝鮮半島,一直強調的是「因為靖國神社裡祭祀了A級戰犯」,所以他們才會認為首相參拜是對軍國主義的歌頌。很多人提出德國在戰後的反省,重點要講的就是日本「死性不改」。 好的,我們暫時用「A級戰犯是戰爭元凶」的前提來思考吧。回頭想想...
新一
12 月 26,2013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為什麼國民黨不倒之「地方政治服務業」
小時候常聽阿公語重心長地說:「國民黨沒倒,台灣不會好」。原以為阿公跟長輩們偏激了,隨著年齡增長,益發覺得此說跟頗具俗諺式的應世智慧,是長輩們現實生活中所結晶出的智慧箴語。換言之,如果用社會科學的關係邏輯來解讀,則「中國國民黨從台灣蒸發」是台灣社會變好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白話地講,國民黨滾出地球,台灣不一定會變好,但國民黨沒有從台灣蒸發,則台灣絕對不可能變好。長輩的話,...
曾柏文
12 月 23,2013
【時事想想】一種不能用錢計算的侵權:關於范可欽回嗆霍夫曼
有次我參加一場露天音樂會,演出巴哈音樂。沒想到現場響起巴哈音樂的唱片錄音、電子鈴聲,出現兜售音樂CD跟相關玩具的小販。音樂家憤怒中斥責小販不尊重音樂會。小販回嗆「巴哈音樂又不是你的專利,你還不是在門口賣自己的 CD」。 好吧,故事是虛構的。但這正是昨晚看到范可欽回嗆霍夫曼時,我忽然想到一個惡趣味的畫面。 范可欽抨擊霍夫曼,指出台灣過去有五十件黃色小鴨延伸商品,...
司法人權
,
社會安全
侯腦
12 月 22,2013
耶誕夜‧ 東海教堂 ‧ 同志婚禮
唯一篤信的,是愛情;能夠償還多年來的苦痛,是婚姻。 「我們都活在同樣一片蒼穹之下,多麼不同的不同都不會成為彼此的差異。」那是我體認了同志朋友的苦痛後所領悟的一句話,也成為這次【我讀東海 ‧ 我挺同婚】系列活動的一個楔子。這個社會在非異性戀者的身上刺上了二等公民的紋身,他們隱藏著,就像用衣物遮蓋刺壞了的刺青一樣,不敢表現,也不願多說明。 11月29日台灣基督宗教大學校院聯盟(...
‹
…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