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曾任職香港媒體業十二年, 先後在香港星島日報, 明報, 南華早報及信報任資深記者, 現為自由撰稿人, 題材篇及中港政治, 科技及無線互聯網。嚮往台灣的民主自由, 曾二度到台灣觀摩總統大選, 夢想香港有一天也可以在沒有中共的威脅下, 選出自己的領導人。
一直以公信力第一自許的香港報章明報,近日成為了新聞的主角,原因是報社管理層決定更換上任不到兩年的總編輯,並打算外派新人空降明報編輯部。事件令不少新聞從業員對明報老闆大加批評,認為老闆干預編輯部運作,向中共獻媚。但事實上,傳媒的編採獨立權都是老闆決定的,一份報紙的老總,最多只能算是老闆意志的執行官而已。若要追求真正的獨立自主編採權,只能走回文人辦報的舊路,以文人辦網去延續夢想。
筆者此說並非欲為明報大馬籍老闆張曉卿開脫,只是想說明一件事,只要傳媒的擁有權為商人所把持,則傳媒只會是商品,商品最大目的是利潤最大化,而如何利用傳媒賺錢,則是媒體經營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這種想法當然與傳統的新聞教育有所衝突,但問題是傳媒除非是一門非謀利的事業,否則都會面對同樣的問題。
事實上,以香港新聞界為例,除了官方辦的香港電台由公帑贊助經費,毋須依賴廣告收入外,其他電子及印刷傳媒都是私人機構。在以往,傳媒老闆大多是讀書人,或所謂的文人,他們透過好的文章,好的評論及生花妙筆的新聞報導,去吸引讀者購閱。草創初期的明報,便是以創辦人金庸的小說來賣紙,及後以權威的中國新聞報道及對中共的批判奠定在華人報壇的地位。在八十年代中後期,創辦人年長開始鋪路退出報社營運,先把報社上市成為商業機構,要向公眾股東負責,及後明報在九十年代先後兩度易主,至1995年被大馬常青集團老闆張曉卿收購後,便一直擁有至今。
最近數年,明報在市場上的信譽好像有點下跌,不少讀者都說明報不再獨立公正,變成了一份支持特首梁振英的「梁粉(絲)報」,特別是在2011年末2012年初的特首選戰,先後踢爆梁的對手唐英年多宗醜聞,但卻輕處理有關梁振英的負面消息,被視為梁振英「逆轉勝」的主要原因。及後明報雖然在梁勝選後揭露梁宅涉違建,但已不足以影響大局,報社的公信力亦已受損。
傳媒機構要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其實可用的彈藥不多,一是依賴資深記者的功力去揭弊,天天大獨家,成為人民喉舌,但在商業社會下,揭弊很多時會踢到富商名門的後腿。一旦惹毛他們,報社的廣告收益便可能被抽掉了,只能依賴銷售來支撐。香港的壹傳媒受到地產財閥杯葛多年,每年少收逾億港元廣告費,這就是敢言的代價,也要老闆口袋夠深才行。
現今香港的媒體都被大財閥把持,如英文南華早報由郭鶴年家族擁有,信報由亞洲首富李嘉誠幼子李澤楷控制,星島日報由煙草商何柱國掌舵,這些在回歸前都是數一數二的香港報章,回歸前後都先後易手,雖各有原因,但都不離把媒體視作他們生意王國的一部份,用以換取王國或老闆個人利益最大化,特別是換取中國業務的入場券。
今次張曉卿撤換明報港籍老總,並計劃空降他的愛將入主明報編輯部,相信也是以張的生意王國利益而下的一步棋。至於為何要選在今年做,而非十年前做,外人則難以干涉,除非是明報控股公司世華媒體的小股東,或可在股東大會舉手質問張的安排。但若張回答說相關安排是股東利益為先,所謂的新聞自由根本不會在生意人眼中有半點地位。這樣的明報當然仍會生存,因為老闆已計算好了。
傳媒要追求真正的獨立自主,編採自由,在商界控制下根本不會有半點成功的空間。今天在明報工作的同業,在示威抗議老闆安排的同時,也要想想獨立媒體的出路,在於脫離財團自立,以讀者收費或贊助的模式,去創立新媒體,這才能闖出一片天。雖雲傳統媒體仍有其影響力,但在通通變成老闆的生財工具下,讀者自然想追求更高質素的內容,新媒體便能提供這個跑道讓有志者實踐他們的夢想。2014年,勢必是香港獨立新媒體湧現的一年,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