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楊虔豪
11 月 23,2013
【首爾想想】區域發展不均與弱勢難以翻身的高等教育
這幾年來都有報導指出,就讀台大的學生中,台北出身者就佔五成。《蘋果日報》前幾天也公開調查,許多頂尖國立大學中,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生比例越來越低。事實上,在韓國也有類似情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韓國高等教育問題。 除首爾大學外,各位所能聽到的韓國名牌大學皆為私立,首爾大後還有高麗(고려, Koryeo)與延世(연세,Yonsei)大學,這三所學校合稱「SKY」,與我們「台清交」類似,...
林琮盛
11 月 17,2013
【中東想想】以色列的芭樂乾(balagan)和虎子爬(Chutzpah)
「真是balagan!」,若被色列人問到對以色列的看法,你(妳)用"balagan"回覆,對方可能會帶著一抹認同的微笑:「你還真瞭解以色列!」 希伯來文的balagan (姑且給它一個很台的音譯:芭樂乾),差不多是「亂七八糟」的意思。舉個例子,過去三年來,以色列外交部的「罷工」舉動,看在東方文化的眼裡,絕對是一種很不可思議的balagan。 早在2010年六月,...
新一
11 月 13,2013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一頁荷蘭「寬容」史:話說「多元成家」引起的「包容」爭議
含括同性婚姻、伴侶制度與多人家屬制度的「多元成家」法案,在網路引起各種正反兩造的連署對壘。持異見者的藝人,受到支持多元成家的網友鄉民攻訐,於是便有人以自詡多元與包容性大的台灣,不該圍剿持異見的藝人云云。 記得,末法時代,魔王波旬發大願,要求徒子徒孫披上袈裟毀壞魔法,本師聞之淚下。於是,披上袈裟,口頌阿彌陀佛者,可能是魔不是佛。同樣的,要求寬容或反歧視者,...
杜弘毅
11 月 12,2013
你不能不知的《台灣關係法》 (下)
第四章:金馬是中華民國領土,難道台澎不是嗎? 那我怎麼會有中華民國身分證? 你是你爸生的,你的中華民國國民身分就是從你爸傳下來的。至於你爸是不是你阿公生的,這要問你阿嬤。 言歸正傳。 對於當時所謂的200萬外省族群,情況較為簡單。自 1912 年以降,這些人就身為中華民國國民,代代相傳至今日。 至於當時所謂的600萬本省族群,情況就明顯錯綜複雜。 1945...
林琮盛
11 月 10,2013
【中東想想】法輪功、KOSHER 和雅法古城
無所不在的「法輪功」 26日,安息日,特拉維夫的海岸上,充滿陽光、沙灘、比基尼,搭配25度溫暖適中好的氣溫,我漫步到已有3000千年歷史的雅法古城邊,望著地中海。這是一個沒有政治、沒有嚴肅消息的一天。但我錯了。在五十公尺外,我就撇見一幅熟悉的布條,布條上印著熟悉的人像:李洪志!布條中寫著我看不懂的希伯來文。布條下方,還貼著「法輪大法好」的中文字樣。我當下噗哧一笑:「...
Yuming
11 月 09,2013
【時事想想】反台灣的修辭:從張懸與她的國旗談起
新聞連結: 國旗事件後張懸北京演唱會傳被取消 中國官媒評論為張懸舉旗事件降溫 我並不是張懸的歌迷。只在女巫店聽過幾次她的現場表演,並從各種臉書的訊息裡得知她對社會運動與弱勢的關懷。相較於眾多台灣藝人皆曰來自「中國台北」,並爭相奔赴「內地」淘金的行徑 (關於內地一詞的意義,可以參考周婉窈老師〈我們的內地是南投〉一文),張懸在一個滿是中國人的英國表演場地裡,...
黃聖峰
11 月 08,2013
【時事想想】別讓恐同蒙蔽你的心靈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簡稱伴侶盟)嘗試透過立法方式推動的同志婚姻、伴侶制度與家屬制度的修正等三項訴求(簡稱多元成家議題)隨著立法院通過一讀、反對多元成家團體的集結,以及近幾日女星郭采潔臉書文字的推波助瀾下,再度成為爭議話題。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這場有眾多人參與的論辯中,許多人並沒有辦法很清楚地區分前述這三個訴求,從而導致許多似是而非的論點出現。而在這團渾沌之中,...
新一
11 月 07,2013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工業垃圾」級神人馬邦伯:話說「廢五金再進口」
2008年,馬邦伯勝選之後,英文的「新聞週刊」(Newsweek)刊登一篇政治評論文章,將馬邦伯的當選視為是當時亞洲一系列政治變天潮的一環,亦即亞洲人民想從沈重的內部政治爭議逃逸,並轉向擁抱「務實懷舊」的「拼經濟」老路。 原以為馬邦伯的「經濟懷舊」,只是重拾過去國民黨利用發展主義,以延緩對其統治有傷之政治與民主議題的改革,因此,馬邦伯的當選,可預期的勢必會讓台灣民主政改停滯甚至倒退...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楊虔豪
11 月 02,2013
【首爾想想】假公共真國營的KBS「叮朴新聞」時代
上面這張圖是今年年中起的KBS晚間新聞開場進棚畫面,主播的姓名字卡都會標示「KBS 9點新聞是以閱聽眾所繳納之珍貴收視費製作而成。」 而聊到韓國的電視新聞,有個家喻戶曉的名詞叫「叮全新聞」,乍聽起來甚為有趣,實際上卻不怎麼歡樂。 這緣自80年代全斗煥前總統執政時,受軍政府操控的KBS與MBC電視台都會在9點報時後開始播送晚間新聞。8點59分的最後4秒「登─登─登─叮」進入整點...
文化研究
Chu Ka-li̍p
11 月 02,2013
台灣文化與中華文化難解的結
十月21日中國時報的社論〈請教育部停止扼殺中華文化資產〉,引起台文界人士一片嘩然,期期以為不可,原因無他:台灣最寶貴的多元文化被簡化成中華文化。 雖然「中華」一詞出現年代極早,然而中研院學者王明珂、沈松橋指出,「中華概念被大量運用並且以炎黃作為始祖的想像則是在清末民初,為了富國強兵,複製西方列強的民族主義,甚至當年中國知識份子爭論要以黃帝或孔子何者作為中國文化的想像起點」。...
‹
…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