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想想】以色列的芭樂乾(balagan)和虎子爬(Chutzpah)

友善列印版本

「真是balagan!」,若被色列人問到對以色列的看法,你(妳)用"balagan"回覆,對方可能會帶著一抹認同的微笑:「你還真瞭解以色列!」

希伯來文的balagan (姑且給它一個很台的音譯:芭樂乾),差不多是「亂七八糟」的意思。舉個例子,過去三年來,以色列外交部的「罷工」舉動,看在東方文化的眼裡,絕對是一種很不可思議的balagan。

早在2010年六月,俄羅斯外交人員就吃足了以色列外交部罷工的苦頭。當時,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飛機機輪當觸到Ben-Gurion機場跑道時,以國政府竟猛然發現,外交部根本沒人到場接機。

最後,逼得以國副外長十萬火急,臨時上陣,緊急挖出俄羅斯國旗和紅地毯迎接貴客。

更扯地,以色列外交部也沒給拉夫羅夫提供任何貴賓服務,隨行俄國官員被迫為他租車、自行辦理文件。即便有以色列外交官到場接待,有的還穿著拖鞋、牛仔褲,一整個呈現「怠工」狀態。以色列外交部的「擺爛」,令俄方怒火中燒。

故事還沒完,不僅外國高官難堪,連自己大老闆也吃癟。

2010年八月,以色列總理納坦亞胡準備去美國參加「以巴和談」之際,以色列外交部的「工會」竟然向以國駐美使館勒令要求使館官員集體罷工,不為納坦亞胡的美國之行提供任何外交服務。

一位台灣駐以色列的外交人員說,在外交部罷工期間,以國政府為了能繼續接待外賓,只好派出軍方或秘勤局莫薩德(Mossad)的人來「代打」。不料,外交部人員完全不領情,還率隊跑去莫薩德大門抗議。

不僅如此,以色列外交部罷網站首頁更以斗大紅色字體標明:「作為以色列外交部工會組織罷工的一部分,領事部將不接聽電話,也不向公眾提供服務」。講白了,就是「不加薪,我就擺爛!」。

為何外交部人員憤恨不平要求加薪?原因是:相對剝奪感。外交部認為,外交部駐外人員的薪水津貼低於國防部等其他部門的駐外人員:國防部駐外人員的補貼比外交部的同僚多出一倍。

為此,外交部工會還向總理「叫囂」:「如果納坦亞胡想要避免難堪,就應該指示財政部與我們開始談判」。

好吧!最後政府妥協。2011年初,以色列財政部提交給外交部工會解決方案,計劃當年把外交人員的薪水平均提高10%。但竟被工會回絕。因為工會認為,就這麼一點糖想要塞他們的嘴,「簡直是侮辱」。

結果,以色列外交人員的罷工故事又繼續在今年中旬上演。搞到連以色列簽證、護照都沒法核發;外交部長出訪外國,還沒人代為處理文件、提皮包,一切自己「DIY」。外交部長幹成這樣,看在東方人眼裡,窩囊啊!

更詭異地,以色列媒體竟然鮮少報導,以色列社會運作一切如昔!這種「balagan」的鳥事若發生在台灣,十個外交部長下台恐怕都不夠看。

要論就這種「balagan」現象,文化因素難以迴避。特拉維夫大學東亞系教授張平說,希伯來文有句詞稱為「Chutzpah」(音:hu-tz-pa / 虎子爬)。這句話融合「勇氣」、「大膽」、「厚顏無恥」、「公然冒犯」等等的辭意。

簡單說,以色列猶太人與身俱來某種Chutzpah的氣質,不懼尊卑之分,耿直敢言。

張平舉例,有一位希伯來大學教授曾向他評價以色列學生的特徵:「學生在課堂上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想方設法找出老師的弱點來,並將他擊潰。」

還有一位教授在解釋以色列學生跟美國學生的不同時稱:「美國學生多半會把教授看作專家,上課的目的是為了從他那裡學點東西;以色列學生則往往傾向於把教授看成騙子,上課的目的是讓他露出馬腳來。」

張平認為,以色列學生在課堂對教授進行肆無忌憚的批評,他幾乎每天都在體驗。

這種Chutzpah的精神,本質上是「反權威」的。即便這帶來以色列社會某種「balagan」,但也成為這個猶太國家充滿活力、主動積極、毫無框架的創新思惟的文化驅動力。諾貝爾得獎主中,就有180多個是猶太人,不就證明了Chutzpah的威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