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轉型正義
司法人權
陳昱齊
1 月 10,2018
轉型正義的基本功:「政治檔案內容分析」的重點
檔案管理局在去年12月28日發佈新聞稿表示,日前完成約50萬頁政治檔案的內容分析索引,可以讓使用者更快速查詢及掌握政治檔案的內容型態。對於檔案局正在進行的政治檔案整理工作,筆者認為應該將重點放在建立每一份文「件」的內容分析及人名職銜資料庫的建立這兩大部分。 首先,近年來檔案局徵集大批政治檔案,早期徵集的檔案多已做到以「件」為單位的內容分析,但新徵集的檔案多數僅建檔到「案」的層次,...
司法人權
陳昱齊
1 月 01,2018
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幫兇?檢視威權時代大法官的歷史責任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下稱「促轉條例」)終於2017年底由總統公布,接下來就是籌備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關於「促轉條例」的立法目的,第1條開宗明義要處理「威權統治時期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不法行為與結果」。大法官會議的解釋,過去二十多年來對於台灣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深化是有目共睹的,但比較少人會去討論,事實上,大法官會議的解釋在威權統治時期,也是促成「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共犯。...
全球脈動
彭孟濤
12 月 24,2017
轉型正義在波蘭
波蘭自2015年由右翼的「法律與公正黨」(PiS)取得國會過半席次後,便積極推動去除共產主義遺緒的工作。繼2016年5月正式生效的「去共產主義法」,今年6月波蘭國會更進一步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一項法律修正案,明訂地方當局與國家記憶研究院(IPN)共同商議,在法律生效後的一年內,清除境內跟共產主義有關的各種雕像與紀念碑;11月24日並表決通過決議,譴責共產主義意識型態,並向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受害者致敬...
全球脈動
彭孟濤
12 月 10,2017
遲來的正義:「波士尼亞屠夫」穆拉迪奇被判終身監禁
11月22日,聯合國成立的「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ICTY),於荷蘭海牙的總部,宣判「波士尼亞屠夫穆拉迪奇」──曾在波赫戰爭期間,犯下種族滅絕、違反人道與戰爭罪的塞族共和國將軍穆拉迪奇(Ratko Mladić)──終身監禁。 歸根結柢,這場奪走20萬條人命的波赫戰爭,源自於民族和宗教差異。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簡稱波赫,Bosna i Hercegovina)...
全球脈動
彭孟濤
11 月 27,2017
轉型不徹底的羅馬尼亞
對羅馬尼亞來說,2017年可說是多事之秋。一、二月間,全國各地爆發反貪腐示威,抗議現任的社會民主黨(PSD)政府於1月31日火速通過「貪腐除罪令」。光是通過的隔日,就有三十萬人走上街頭,被視為是1989年推翻共黨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抗議人數至2月5日達到巔峰,估計約有五十萬人上街。 儘管總理不敵民意壓力,旋即宣布撤銷這項命令,司法部長也辭職下台,但當局企圖大修司法系統的腳步,...
歷史書寫
彭孟濤
11 月 13,2017
後紅色高棉時代 轉型正義路漫漫
影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為柬埔寨養子執導的《弒父:柬埔寨女孩的回憶》(First They Killed My Father),九月在Netflix首播,並將代表柬國角逐明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這部改編自黃良(Loung Ung)同名回憶錄的電影,以當時還是孩童的作者視角出發,呈現1975至1979年間「紅色高棉」下那段逐漸被世人遺忘的沉痛歷史。 1975年,...
司法人權
彭孟濤
10 月 30,2017
真相尚未完全大白的孫立人案
近日,一起產權訴訟判決,意外讓當年孫立人案檢舉人身分曝光,也使這個塵封多年的孫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 一八九九年安徽出生、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畢業的孫立人,以對日抗戰期間,率新三十八師遠征緬甸,解仁安羌英軍之圍,並與美軍合擊收復緬北,揚威中外。對日抗戰時期,曾在東北指揮新一軍作戰,後來,戰績彪炳的他,奉命赴台訓練新軍,並任陸軍總司令,兼掌台灣防衛總司令。但在事業臻於頂峰之際,...
政黨政治
彭孟濤
9月 28,2017
何止勳章要改名
國會開議第一天,有立委提案修正勳章條例,主張將采玉大勳章、中正勳章更名,遭國民黨團退回。提案的林昶佐批評,這些象徵國家最高榮譽的勳章,背後是以意識形態命名,特別是位階最高的采玉大勳章,是以蔣介石的母親王采玉命名,蔣的媽媽與台灣毫無瓜葛,「這種陌生人勳章不能代表國家!」結果引發兩派爭論,一派認為民主時代國家名器不該以此命名,另一派認為,此采玉恐非彼采玉,風馬牛不相及。...
教育文化
許又方
8 月 13,2017
語言的轉型正義
上個月初,文化部公告了《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開宗明義便說:「以法制保障本國各族群語言及語言文化之發展,維持語言多樣性並強化保存、傳承及推廣,以促進國家多元文化發展。」雖然戒嚴已經解除三十年後才催生此法略顯延遲,但文化部能關切語言與文化之多元發展,仍然值得肯定。而且,某種程度而言,《國家語言發展法》的制訂,也是「轉型正義」重要的一環。 表面看來,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然而,...
司法人權
陳昱齊
五月 22,2017
白色恐怖不法、不當審判案件救濟問題之分析
司改國是會議第一分組於5月16日通過決議,為促成轉型正義,賦予戒嚴時期因叛亂、匪諜等案由受有罪判決確定之人民救濟權利,俾使當事人得以追求真相、恢復名譽並與國家和解,應研議建立戒嚴時期疑似不當審判之有罪判決救濟機制,使國家有義務真摯面對過往時代背景下公權力之不當行使,積極以適當法律途徑治癒不當審判被害人的社會與心理層面創傷,達成和解共生: 1、...
‹
…
3
4
5
6
7
8
9
10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