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轉型正義
歷史書寫
馬非白
7 月 28,2019
【被遺忘的歷史】二二八事變的高雄屠夫:彭孟緝(上)
1947年二二八事變中,嘉義和高雄兩地,是最早遭到中國國民黨政權以軍事行動血腥屠殺鎮壓台灣民眾的,為什麼?主要原因:這兩地軍事主管是高雄要塞司令兼南部防衛司令的彭孟緝。 彭孟緝1945年卸任印緬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砲兵指揮官後,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偕同「要塞調查組」來到台灣,擔任高雄要塞司令,二二八事變發生後又兼南部防衛司令。 南部防衛司令部負責嘉義以南區域的防衛,...
馬非白
7 月 21,2019
【被遺忘的歷史】不知悔改的二二八劊子手:柯遠芬
二二八事變中究竟有多少台灣人被殘殺,至今仍然是一個莫衷一是的問題,事變後有不少台灣人繼續遭到撲殺或下獄,中國國民黨蔣政權不但無人為此負責,當年的大劊子手且能升官安享天年,台灣的社會價值觀的扭曲、道德的淪喪,當以蔣家王朝極權政權處理此一事件為肇始。 當年負責執行屠殺任務的大劊子手,就是警總參謀長柯遠芬和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兩位超級鷹派特務頭頭,他們到了晚年不但毫無愧疚悔意,...
歷史書寫
馬非白
6 月 23,2019
【被遺忘的歷史】突破報禁的地下報紙《潮流》和奇女子陳婉真
中國國民黨蔣家政權假造余登發匪諜案之後,先鎮後暴炮製美麗島事件之前,台灣的政治氣氛既緊繃又詭譎。在輿論方面,雖然將一年前停止的雜誌登記作有限度開放,但是,蔣政權對於新聞言論控制依舊絲毫都沒有放鬆。 當時有一份高舉突破「報禁」大纛的地下報紙《潮流》,聲稱要「向公然違憲三十年的『報禁』政策和歪曲的輿論報導表示強烈抗議」,有如平地一聲雷般地冒出來,不但惹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歷史書寫
根雨屋
6 月 17,2019
【當年不能做的事!】你不能選立委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統統都不准做。例如現在的立委每4年改選一次,可是首屆立委自1948年選出後,居然可以連當44年,直到1992年才全面改選;其中雖有進行過補選,但不只有1/4的席次是總統掌控的僑選立委,總統還能直接停辦選舉。 中華民國在1948年初選出行憲後首屆立委,...
教育文化
,
司法人權
楊佳恬
6 月 16,2019
在柏林巷口裡的小學 遇見最溫暖有力的轉型正義
施納柏格區(Schöneberg)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西邊,在東西德分裂時期,這裡曾是西柏林的行政中心。在冷戰時期,美國總統甘迺迪拜訪西柏林,他站在施納柏格市政廳的陽台上,發表了一場歷史性的演講。其中許多段落成為名言,如「自由有許多困難,而民主亦非完美」(Freedom has many difficulties and democracy is not perfect)、...
馬非白
五月 19,2019
【被遺忘的歷史】蔣政權監獄受刑人大量暴斃事件
中國國民黨蔣政權接收台灣初期,即逐步實施警特高壓統治,加上官僚普遍貪污腐化的情況下,原本有良好法治基礎的社會治安也漸漸出現混亂現象,但是,蔣政權將台灣當作佔領地、次殖民地,以「台灣人被日本奴化」的藉口,下令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指揮警特展開濫捕亂關,於是,戰後不到一年,日治時代留下來的監獄很快就人滿為患了。 根據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四日的報導,第三監獄第二分監(高雄刑務所)就因收容的受刑人太多,...
歷史書寫
江昺崙
4 月 24,2019
哲人日已遠:紀念葉博文大哥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第一任館長葉博文先生,因肝炎於2019年4月1日離世,享壽72歲。 葉先生大半生,都在追求台灣人的尊嚴獨立與民主自由。他因為美麗島事件及林宅血案,開始關心各項社會議題,之後各種社會運動,幾乎無役不與,直到前年生病罹癌,仍然在街頭爭取公投法修正。 葉博文生前曾經跟我說了很多他的故事,他希望我記錄下來,但不需要公開發表,他認為自己是平凡的人,不需要做什麼回憶錄。...
歷史書寫
李永熾、李衣雲
4 月 18,2019
《李永熾回憶錄──邊緣的自由人》一九九○年代台灣的民主化運動(一)
獻給為台灣奮鬥的每一個人 出生於八仙山的李永熾,從小過著彷彿與世隔絕的生活 沒有感受到二戰的總動員,也不知道二二八與白色恐怖 插秧、除草、游泳、抓蝦、捕蟬,就是他童年的全部 那時他從沒想過,有一天他會成為台大歷史系教授 更沒想過,他會參與社會運動與台灣獨立運動 成長於客家小村庄的他,隨著求學,一步步邁向更大的城市 東勢初中、台中一中、台灣大學、東京大學 留日期間,...
文化研究
藍士博
4 月 16,2019
【桃籽:想想】玫瑰、少年,與我們不逃避的世界——楊翠、陳嘉行對話錄
民主是台灣社會的百年追求,不管是宿命或者是機遇,一代代的台灣人心手相連,傳承記憶、勇氣與希望,也成為了面對強權威脅的堅實後盾。作為楊逵的孫女,楊翠從目睹多少風雲人物走踏東海花園,終至勇敢接下重擔,承擔台灣轉型正義的重要任務;相反地,原本在螢光幕上唱唱跳跳、耽溺於花花世界小確幸的焦糖——陳嘉行,卻意外地從《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這本書開始,踏上思辨、倡議的公共領域。...
歷史書寫
馬非白
4 月 04,2019
【被遺忘的歷史】校園白色恐怖的濫觴——「四六事件」
一九四九年,就在中國國民黨蔣介石政權即將在中國內戰完全潰敗、逃來台灣之際,陳誠受命壓制學生運動,曾經炮製了一樁對學生進行大逮捕的「四六事件」。 這起事件不但是台灣學生運動史上的重大事件,更是校園全面進入白色恐怖的濫觴,軍訓教官公然進入校園,情治人員滲透學校環境,師生言論受到官檢嵌陷,學生自主性活動沈寂。 「四六事件」發生在一九四九年的四月五日、六日兩天,涉及台大、省立師範學院兩個學校...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