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轉型正義
林楷翔
12 月 25,2016
【時事想想】扮演納粹事件中的轉型正義啟示
新竹市光復高中校慶活動中一場以歷史人物為主題的變裝秀,因為有班級學生集體裝扮為納粹軍團而引起了軒然大波。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以及德國在台協會皆發聲明表達了譴責、遺憾;多數台灣民眾亦批評這樣的行為;藍綠立委齊聲撻伐;教育部與總統府表示要追究責任,而教育部長潘文忠更代表道歉。或許是學生的無心之舉、教師的疏忽,但在國際社會中納粹本來就是個嚴肅的歷史議題,更不容許以此來開玩笑。...
全球脈動
劉威良
10 月 24,2016
加害者的面貌
恐懼改革 10月17日政論節目「正經看民視」討論轉型正義,引用本人觀點,談到德國在兩德統一後對前東德司法改革的轉型正義。德國全面解聘再重新招聘檢驗徵用, 為的就是不讓獨裁時期的司法人員殘害人權。中國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張斯綱被問及看法時說,東西德法制不同,像德國這樣的全面革除再徵用,台灣社會一定亂。如果持續的改革就是亂的定義,那人民何須要新的政權?台灣沒有對過去追究加害者的罪行,...
全球脈動
楊佳恬
10 月 06,2016
當你踩到這塊絆腳石的時候,請你停下腳步
它,面積只有10x10公分,卻負載著歷史中被遺忘的淚痕,那麼的安靜,卻能夠淹沒你的情緒。 剛認識我先生時,他剛從法律系研究所畢業沒幾年,一個在奧地利二戰補償基金會(Restitutionsfonds)工作的熱血青年。我們當時的約會內容很簡單,就是他會帶著我,在維也納市區中挨著大街小巷,尋找著他工作時候檔案上出現的地址。我們會站在一棟看起來再平凡不過的公寓前,聽著身後呼嘯而過的車聲,...
教育文化
,
主權兩岸
林唯莉
8 月 04,2016
原民自治百里啟動,「我們」離道歉半九十
「還有人不了解為什麼要道歉,這就是為什麼要道歉的主因。」8月1日,蔡英文以總統身分向原住民族公開道歉;同時,這也是中華民國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之首例。該篇道歉全文共達三千兩百餘字,將以最高規格設置「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力將歷史記憶的追尋、原住民族自治的推動、經濟的公平發展、教育與文化的傳承、健康的保障以及都市族人權益的維護為工作重點。 不諱言,...
全球脈動
劉威良
7 月 03,2016
「用筷子吃蛋糕」的回想與展望
用筷子吃蛋糕:一個德國女孩的上海人生(Torte mit Stäbchen: Eine Jungend in Shanghai) 作者:洪素珊(Susanne Hornfeck) 譯者:馬佑真 出版社:左岸文化 漢學家洪素珊(Susanne Hornfeck)女士在2012 所著的德文著作「用筷子吃蛋糕」,在2014年由馬佑真女士翻譯成中文。...
政黨政治
蔡榮裕
五月 24,2016
從顧腹肚到轉型正義:歷史創傷等待綻放的沾血花朵
也許需要淡淡口味,但是溫柔而堅定吧。因為接下來要走的每一步,都會比以前的政策更觸及人性上深處的幽暗。 首先,我提出蔡英文在520總統就職演說裡的一段話:「我們看到了社會的對立,進步與保守的對立,環境與開發的對立,以及,政治意識之間的對立。這些對立,曾經激發出選舉時的動員能量,不過也因為這些對立,我們的民主逐漸失去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嘗試從其它向度來談談,...
歷史書寫
楊虔豪
五月 19,2016
【首爾想想】華麗的假期 悲劇的歷史
36年前的5月18日,是南韓民主運動史上,風起雲湧的開端。烈火點燃於西南方全羅道的中心都市─光州,那是領銜抗衡獨裁軍政的領袖─金大中的故鄉。 1979年10月,執政近18年的軍事強人朴正熙遭刺,陸軍少將全斗煥不久後發動政變,各地陸續出現要求民主化的示威,持續近半年時間。至1980年,為強制平息接二連三的工運與學潮,全斗煥宣布全國戒嚴;5月18日,金大中等當時反對派領袖遭逮捕,...
史努比
五月 16,2016
【開往台灣的慢船】四個故事,說明為什麼轉型正義在台灣轉不過來
經濟和轉型正義是蔡英文上任後的兩大任務。由於經濟不會在一夜間變好,至少要耕耘一兩年,因此轉型正義很可能是蔡政府在蜜月期內交出成績面對人民的唯一選項。轉型正義的呼聲強,但阻力更強;信不信由你,這阻力不但來自國民黨,也來自一般民眾。 罪犯當然會高喊自己沒作案同時湮滅證據,所以國民黨阻擋轉型正義是很正常的。重點是,許多人在聽了國民黨「轉型正義有針對性」、「是政治追殺」、「...
書評書介
蘇瑞鏘
4 月 27,2016
【書評書介】 悲暗觀光自由行 ──余杰《我也走你的路──臺灣民主地圖(第二卷)》引介
當臺灣的民主政治逐漸崩壞之際,余杰以多篇臺灣百年來反抗者的故事,描繪出動人的臺灣民主地圖,不僅回顧臺灣民主所來徑,更指明臺灣未來該走的道路。 超越薛西佛斯的宿命 回顧臺灣自由民主的百年追求,往往是呈現希望與失望的交替循環。最晚從1920年代開始,伴隨政治、社會與文化啟蒙運動的發展,臺灣人民(如林獻堂、蔣渭水等人)展開對自由的追求,然卻在逐漸進入日本的戰爭體制後不斷受挫。...
歷史書寫
,
司法人權
,
政黨政治
Mattel
4 月 24,2016
【島嶼邊緣】綠色警總、綠色恐怖?陳文成命案告訴台灣人何謂警總與恐怖!
為了推動轉型正義,民進黨提出《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並於2016年4月15日首度在立法院進行表決。想當然耳,國民黨不想被台灣人知道當年國民黨戕害台灣人民的黑幕歷史,所以極力反對。國民黨除了抗議外,也高舉「轉型不是抄家、追殺不是正義」、「多數暴力何來正義」、「民粹加霸凌、轉型不正義」等標語,並高喊「反對多數暴力」強力杯葛《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促轉條例)。 由於國民黨反對《促進轉型正義條例》,...
‹
…
5
6
7
8
9
10
11
12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