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柯文哲選舉辯論真贏了嗎?

2014年市長選舉首場電視辯論會結束後,網路輿論一致認為柯文哲的表現顯著優於連勝文,而各媒體所舉辦的辯論會後即時網路投票亦顯現此一趨勢。

【政策想想】韓中FTA的「實質協議」與台灣的應對之道

根據韓國與中國媒體的報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南韓總統朴槿惠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高峰會談時,正式宣布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之談判,達成「實質協議」。韓國青瓦台經濟首席安鐘範隨後表示,之所以稱為「實質協議」而非「完全協議」,主要的理由在於「因其後還有協定文的撰寫、必要字句的修訂,以及國內法律的檢討等必要程序之故」。不過,這代表兩國談判代表團已在相互妥協之下,排除爭議部份,並完成協商過程。

由於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對象國,加上近年來韓國遇到「低成長、低消費與低日円(日圓持續貶值)」的「三低」經濟成長瓶頸,因此一直以來韓國政府對於與中國簽訂的FTA,有著勝過「韓美FTA」經濟效益的期待。據悉,一旦韓國與中國簽訂FTA,將使韓國FTA的經濟領土從目前的61%,大增至73%。

【時事想想】超時不等於勤奮:從國碩老董辭世談起

國碩科技董座陳繼仁因積勞成疾,在日昨不幸辭世。這位人稱「拼命三郎」的科技人,生前為了公司業績,幾乎天天工作超過17小時,最後終於不敵勞累索命,留下一句發人深省的慨嘆:「17年來過度超用我的身體,未來要慢慢償還過去不當對待身體的債務。」

超時工作在台灣早已是「全民運動」,不僅一般勞工平均每週工作超過44小時者比比皆是,連仍在求學階段的青少年,平日上學加上課後輔導、上補習班,每天耗在教室的時間八、九小時,也屬稀鬆平常。根據勞動部研究報告,2012年全球主要國家中,台灣以年總工時2141小時名列第三,僅次於新加坡(2402小時)和墨西哥(2226小時)。

【政策想想】電力與電信的全民化vs.自由化

看到香港占中行動的年輕人樹起了風機,用直發直用的綠電,來對抗巨大的政府勢力,從能源自主,走向真正民主,正是未來世界的必要革命。反觀台灣在討論電力自由化的議題時,完全沒有看到未來電力與電信必須走向「全民化」,才是真民主的開始。

21世紀對人類最重要的是能源與資訊,對台灣人而言,可能對資訊網路是非常熟悉的,幾乎可以隨時隨地上網,但是對電的常識是非常缺乏的,因為長期以來,台灣的電業是被政府完全壟斷的,雖然台電也有幾趴的「民股」,但基本上是完全被政府掌控的,那些民股小股東都是小數點後幾位,可以被忽略的數字。

雖然台灣有 70%的人反對核電,部份人都不知道,也不懂台灣的「電業」是怎麼回事,即使反核,也反核無力。拙作《台灣.能.革命》中,指出未來電業未來的兩大方向:一、電力與電信必須結合,形成最先進的「電際網路」;以及,二、直流電與交流電必然併行。這是電的本性,所以是必然要發展的趨勢,但在這之前,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未來的「台電──台灣電力電信公司」的組織結構,進行全民的公民革命性,才能建立未來 50年的台灣共同願景。

如果前進 50年來看,既危險又昂貴的核電廠必然終止,台灣如果能夠倖免於核災的摧殘,但仍難逃數以萬噸計的核廢料的壓力,而且持續數十萬年都要花極大的能源、社會成本來照料這些核廢料,這是未來子孫不可承受之重。

【開往台灣的慢船】馬英九先生,Tear down this wall!

1989年是富有天命的一年,在當年6月發生六四天安門屠殺之後,11月9日夜,因為一項有點烏龍的命令,東德向民眾開放邊境,宣告柏林圍牆的崩塌。2014年,全球各國在回顧天安門大屠殺25週年之後,這兩天再度把眼光望向25年前那個命定的時刻。

在東西集團冷戰結構的背景下,樹立數十年的柏林圍牆最終能夠被打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在1987年造訪柏林時,在鄰近柏林圍牆的布蘭登堡廣場演講中,對時任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的喊話。

【政策想想】哪來的閒錢發放年終慰問金?

為了挽救低迷不振的選情,近日執政黨從行政部門到立委,都積極推動放寬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的發放基準,想要討好被視為國民黨鐵票的軍公教人員。政院發言人還大言不慚說是衡酌國家整體經濟狀況而檢討發放基準,但他們沒說的是,即便整體經濟環境改善,政府的財政卻仍持續惡化,舉債破錶在即,根本沒有閒錢供政策買票!

9月29日江宜樺院長在立法院報告「104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時說,『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稅出適度擴增2.3%,歲入則因稅制調整及隨同經濟發展成長5.4%』、『歲入歲出差短較103年度大幅減少429億元,減約20.2%。』差短減少,財政不是改善了嗎?然而政府財政早已抓襟見肘,總預算案不止虛列收入,連支出也刻意不編,或改列其他項目支出,依這幾年舉債規模,政府後年就編不出預算了!

謝易宏

作者為德國杜賓根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歐洲當代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興趣包括民族主義、政教關係、環境治理、原住民自治等。

九合一選舉中的台灣民族主義解組與重組

2014年11月29日,台灣將舉行台灣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總共有九種地方選舉同時舉行,將選出11,130公職人員。然而,唯有台北市長選舉受到全國性注目。全台灣人,不管是否具備台北市民身份,皆投入或密切關注這場選舉,這是何故?原因不只是因為台北作為首都的重要性,也不只是因為三位主要候選人的鮮明特性容易吸引選民注意,還有一個更重要、但是未被講明的原因:台北市長選舉是本次選舉中,中國民族主義與台灣民族主義交鋒的主要戰場。

台灣的民主政治與歐美民主國家大相逕庭之處,就在於:台灣政治的攻防主軸並非「左右之分」,而是「不同的民族主義之間的爭鬥」,相關議題例如:統獨之爭、國家認同、轉型正義、族群緊張、對中政策…等。然而,民族主義攻防戰正處於「解組」(dealigning)的過程,所以面目模糊、難以辨識。

【島嶼邊緣】都是民進黨的錯

馬英九這幾天到處輔選,不斷指責民進黨必須為頂新黑心油事件負責;11月8日,馬英九乾脆直指陳水扁應負最大責任。不過,彰化地檢署起訴書明確指出頂新「自101年(2012年)1月起,以飼料用油製造成攙偽且妨害衛生之食用油」。也就說,馬英九在2011年12月21日親自為頂新魏應充頒發工商後援會副總會長聘書10天後,頂新就開始混製黑心油,毒害台灣人。

地檢署起訴書已經明載飼料用油製造攙偽時間為2012年,然而,國民黨卻不斷將黑心油責任推給民進黨。例如,國民黨發言人陳以信除了連續指責民進黨外,更指明蔡英文必須負責;此外,馬英九的愛將邱淑媞繼前些日子嗆宜蘭縣民不選她就等著瞧之後,也嗆民進黨必須為黑心油負責。

拉丁族裔正在改變美國風貌

日前經濟學人雜誌提及,美國日益增加的拉丁美洲族裔(Latinos)的消費習性對於當地電影工業的影響。由於拉美移民與其第二代或第三代(以下統稱「拉美族裔」)在娛樂消費上的花費比例,遠高於其他族群,因此電影工業紛紛因應其習性,做出改變,例如美國第二大的連鎖影城集團AMC,就針對拉美族裔喜歡邊觀賞電影邊用餐的習性,強推dine-in式電影院,強調觀賞電影時可在桌邊點餐與調酒等飲料,同時享受美食與電影。

這樣的嘗試雖在台灣也有部分高檔影院曾想推動,終究未被大部分群眾接受。但是AMC在美國這樣的舉動,卻受到拉美族裔的普遍歡迎,其營收也大幅增加。怪不得中國影城集團已經買下AMC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