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族裔正在改變美國風貌

友善列印版本

日前經濟學人雜誌提及,美國日益增加的拉丁美洲族裔(Latinos)的消費習性對於當地電影工業的影響。由於拉美移民與其第二代或第三代(以下統稱「拉美族裔」)在娛樂消費上的花費比例,遠高於其他族群,因此電影工業紛紛因應其習性,做出改變,例如美國第二大的連鎖影城集團AMC,就針對拉美族裔喜歡邊觀賞電影邊用餐的習性,強推dine-in式電影院,強調觀賞電影時可在桌邊點餐與調酒等飲料,同時享受美食與電影。

這樣的嘗試雖在台灣也有部分高檔影院曾想推動,終究未被大部分群眾接受。但是AMC在美國這樣的舉動,卻受到拉美族裔的普遍歡迎,其營收也大幅增加。怪不得中國影城集團已經買下AMC集團。

另外根據娛樂業界網站The Wrap的報導,拉美裔女性已經成為最常至電影院消費的族群之一,也因此好萊塢片中也盡量納入拉美裔女星,除了增添「異國風情」以外,也試圖藉此爭取同族裔觀眾群。比較讓好萊塢尷尬的是,他們認為現有拉美裔男演員多難以扛起一部電影,因此常以白人演員演出這些拉美裔角色,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亞果出任務」中的主角CIA探員原為拉美裔,卻由班艾弗列克擔綱演出。

而其實在美國政治上,拉美族裔也越來越有影響力。和基於文化因素普遍不喜歡涉入政治的亞裔族群相較,拉美族裔很清楚,在任何一個民主國家,政治參與都是強化特定族群影響力的必經途徑。因此,拉美族裔人士除了積極參政投身兩大黨的公職選舉外,也紛紛在其切身議題上表態;而正因為其對移民政策寬鬆化及全民健保議題的關心,歐巴馬才得以在兩次總統選舉中都在拉美族裔選票中大有斬獲,也使支持嚴格規範移民政策的共和黨痛失兩次進軍白宮的機會。

同時,拉美族裔也對美國的人口成長率貢獻良多:美國的非法與合法移民向來是以拉美族裔為主力,而因為其多信仰天主教與文化的關係,他們通常生育的孩子也較美國人其他族群來得多。美國的人口出生率一直是所有已發展國家中最高的,這一點拉丁族裔功不可沒。

拉丁族裔的成長,一方面帶動美國對於其鄰居語言的重視,在許多州開始將西班牙文納為第二官方語言,或是納入中學選修或必修的第二外文;另外一方面也不免使許多保守人士害怕,認為美國的文化現況將被拉丁族裔所改變。例如杭亭頓就曾在其「我們是誰:對美國國家認同的挑戰」一書中,表達對於美國風貌即將因大量的拉丁族裔移民改變一事之困惑與不安。

但是在美國歷史的不同時間點,在地美國人都曾表達對於新移民或原住民是否能納入美國文化,抑或是會將改變美國文化與其認同的不安,不管他們是愛爾蘭人、義大利人、亞洲人、猶太人或是美洲原住民。而歷史也一再告訴我們,美國納入了這些移民的文化,不斷的變化,成為一個更強大的國家。

這些新移民們接受了美國當地人對於美國本身的獨特性(所謂的「美國特例主義」The American Exceptionalism)與其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的信仰,但是也貢獻出其文化,讓美國文化一再蛻變。於是美國人今天將源於德國的熱狗、源於墨西哥的玉米餅捲burrito及起源於猶太人的kosher食物都納入了美國速食之列,還創造出中國餐廳的幸運餅、日本壽司店的加州捲與美式越南河粉等新產品。永不停歇的移民文化與在地文化的衝突、妥協,乃至於互相尊重融合,造就了各式各樣的融合式文化產品與飲食習慣,也成就了今日美國。美國的國族認同,一向是一個動態認同。

但是拉丁族裔的興起,勢必使得幾年後的美國與現在有著不同的風貌。筆者在前文「拉丁美洲成人禮與美國社會」曾提及,現在也開始有美國其他族裔的家庭,也隨著拉美族裔一樣舉辦十五歲成年禮quinceañera;拉美西班牙文(與西班牙說的西班牙文有文法與用字上的不同)將會在美國文化裡越來越重要,同時拉美族裔的形象也會隨著其消費能力及社會地位提升而有所改善。

旅美台灣人慣常認為拉美人就是做粗重工作的非法移民「老墨」,這樣的觀感勢必也會有所改變。身為領導世界消費潮流的國家,美國這樣的變化除了會透過電影電視等文化產品傳達至全世界,也會讓商人創造出更多的新商機。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這也可能會讓美國主流民意漸漸轉向其國內與拉美議題,因為傳統上拉美裔選民對拉美以外的國際事務較不關心。如果這種情形發生,則國際情勢必然會有所變化。台灣政府應該把這樣的可能性列入未來政策與規劃之考量。台灣的西文教育,也可考慮納入更多與拉美西班牙文及其文化相關的內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