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中的台灣民族主義解組與重組

友善列印版本

2014年11月29日,台灣將舉行台灣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總共有九種地方選舉同時舉行,將選出11,130公職人員。然而,唯有台北市長選舉受到全國性注目。全台灣人,不管是否具備台北市民身份,皆投入或密切關注這場選舉,這是何故?原因不只是因為台北作為首都的重要性,也不只是因為三位主要候選人的鮮明特性容易吸引選民注意,還有一個更重要、但是未被講明的原因:台北市長選舉是本次選舉中,中國民族主義與台灣民族主義交鋒的主要戰場。

台灣的民主政治與歐美民主國家大相逕庭之處,就在於:台灣政治的攻防主軸並非「左右之分」,而是「不同的民族主義之間的爭鬥」,相關議題例如:統獨之爭、國家認同、轉型正義、族群緊張、對中政策…等。然而,民族主義攻防戰正處於「解組」(dealigning)的過程,所以面目模糊、難以辨識。

過去三十年來,台灣的民族主義政治都與「族群屬性」、「政黨競爭」糾結在一起,如今已經開始與族群屬性脫鉤、與藍綠政黨解離,並迅速與中共「以經促統」的經濟民族主義戰略糾結在一起。一旦重組完成,將出現「有中國特色的台灣版『1% vs. 99%』的戰爭」:屬於前1%的兩岸權貴政商集團(以下稱之為「『紅-藍-金』聯盟」)向屬於99%的台灣公民索討的,不只是無窮盡的經濟與環境的剝削,還有台灣成為一個真正獨立國家的民族主義願望。

第一個「解組」的現象是候選人的「民族主義主張」與其本身的「族群屬性」脫鉤。

無黨籍的台北市長候選人馮光遠是外省人,但是他的台灣民族主義主張卻是最清楚、也最基進─他既主張抵抗『紅-藍-金』聯盟對於台灣自主性的鯨吞蠶食,也主張各種「去中華民國殖民」的理念。國民黨籍候選人連勝文來自「半山」家庭(「半山」就是半個大陸人的意思,但是反過來說,就是「半個台灣人」),在此次選舉中順利成為中共屬意的『紅-藍-金』聯盟的代理人。獲得民進黨支持的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是來自228受難家庭的本省人,但是他的民族主義矛頭只針對當前的『紅-藍-金』聯盟,對於中華民國的在台灣殖民歷史與轉型正義一概以一種鄉愿的態度輕輕帶過。在過去,台灣的民族主義論爭總是和族群因素糾纏在一起,這次選舉中兩者明顯脫鉤,這是「民族主義解組」的第一個面向。

第二個「解組」的現象是民族主義的社會力量從兩大黨中「解離」出來。

國民黨所提倡的意識型態,是一種模擬兩可、自欺欺人、且在民主化後的台灣情境中顯得不合時宜的中華民國版的中國民族主義,這種意識型態的支持者也開始質變或從國民黨解離出來。這個現象從國民黨在2005年正式宣布「聯共制台獨」之後,就開始產生,但是在本次選舉中看得最清楚。第一,在國民黨台北市長黨內初選中,連勝文(被普遍認為是一個出身有錢半山家族的紈袴子弟)除了成為中共屬意的『紅-藍-金』聯盟代理人之外無任何政治歷練,竟然獲得67%的國民黨黨員票,大勝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支持的丁守中(一個形象清新的老牌國會議員、外省第二代)─他只獲得30%的黨員票。

馬英九在藍軍鐵票中的高人氣,我們應該不健忘。2005年馬英九(時任台北市長)與王金平(一個從1999年開始擔任立法院長的本省人)競選國民黨主席,以72.4%的黨員得票率狂電王金平的27.6%。可見,許多意識型態型的「藍軍」鐵票已經逐漸「變紅」,脫離國民黨中央所能掌控。原因不難理解:在兩岸整合與國共合作的背景之下,中華民國式的中國民族主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版的中國民族主義之間的差異已經模糊到難以辨認,而對國民黨的鐵票黨員而言,中共看起來是更強而有力的中國民族主義品牌代言人。

再者,自從2008後馬英九大幅開放各式各樣的兩岸交流,已經讓中共繞過國民黨中央,與地方派系建立許多直接的聯繫。這些地方派系與國民黨的關係建立在侍從主義式的利益交換,而非意識型態認同上。這種「有奶便是娘」的政治忠誠,很可能轉移到更慷慨的「恩主」─也就是中共─身上。此次地方選舉,國民黨籍候選人甚少找馬英九去站台助選,這與四年前有天壤之別。當然,主要的原因是他們不想被顧人怨的馬英九拖累。然而,這次總共有六個地方派系出身的候選人投入六個縣市長選區與國民黨提名人選對打,細心的觀察者可以嗅出國民黨的隱憂:地方派系不再獨獨依賴國民黨,因為有一個更有權勢的恩公正對他們的忠誠出價。最後,那些在國家認同上自認是台灣人但是過去投票給國民黨的選民,開始對國民黨的加深兩岸整合的政策感到質疑,且受到非民進黨的「對抗『紅-藍-金』聯盟」第三勢力所吸引。純粹從選舉競爭的角度來看,國民黨採取聯共策略無疑是飲鴆止渴,成為自己的掘墓人。

親台灣民族主義的社會力從民進黨解離出來,這個過程從陳水扁總統執政後期一直持續至今。當2006年陳總統被指控貪腐後,開始操弄對立式的民族主義衝突為自己保駕,一群長期支持台灣民主與獨立的學者與知識份子發表「715聲明」,這是親台灣民族主義的社會力從民進黨解離的開端。

2008年底,學生發起「野草莓運動」抗議台灣警方為保護來台中國官員,而過度執法侵害人權與言論自由,此時民進黨不被學生們信任,被嚴格區隔於運動之外。此後,各種大大小小具有社會意識或對抗「『紅-藍-金』聯盟」的社會抗爭,民進黨若不是缺席、被排斥、就是僅能扮演不重要的跟隨者的角色。反之,社會抗爭者從一次又一次、且規模愈來愈大的街頭運動與動員中,逐漸獲得信心與經驗。

也有許多一般市民經歷過這些抗爭後,變成堅定的台灣民族主義者。他們開始不擔心與民進黨合作會被收編或利用;但是他們對民進黨也沒有太高期待,僅視之為可有可無的隊友。過去二十年來,民進黨都是台灣民族主義的主要組織載具與議題設定者;如今,公民團體成為主導者。一幅非常生動的畫面,彰顯了此種主導權的逆轉:2014年三月,當學生為了抗議服貿協議而佔領立法院,而民進黨的立委只能輪值在立法院門口為裡面的學生看門、買菸、送便當。

這股親台灣民族主義的社會力在本次選舉中,以兩種形式呈現。在單一選區式的台北市長選舉中,柯文哲不願加入民進黨,而是以「在野大聯盟」的形式參選。支撐著柯文哲的社會能量壓過民進黨奄奄一息的社會聲望,形勢比人強的狀況下,民進黨沒有在首都選舉提名候選人,並讓出了「在野大聯盟」的主導權。

然而,自願、熱情、無組織的全台灣年輕網路鄉民,才是柯文哲競選的主力部隊,而不是民進黨。這些網路鄉民一面倒地、自發地替柯文哲宣傳、辯護,並用最有創意的手法無止盡地嘲弄和批判連勝文。所有對連勝文及其背後代表的勢力最嚴酷、最深刻、最基進的批判都是來自這些鄉民。鄉民的無償付出不但讓柯文哲能用最少的經費去對抗財大氣粗的連陣營,鄉民們也佔住基進的位置,讓柯文哲可以專心提出一些溫和、低政治性的市政政策,以爭取同樣不滿國民黨施政和厭惡『紅-藍-金』聯盟的淺藍選民。與其說鄉民們的付出是因為他們確信柯文哲能成為一個好市長,倒不如說是因為他們確信連勝文及其代表的勢力若當選,將陷年輕人於萬劫不復之境地。

在SNTV制的議員選舉中,這股親台灣民族主義的社會力則成為民進黨候選人的競爭對手。參與在太陽花學運之中的台灣綠黨與基進側翼分別提名了12名和5名市議員候選人,人數雖少,但是兩者的議題設定能力都比兩大黨提名的縣市議員更強。

綠黨在黨綱中明白支持台灣獨立,並著重在環保議題;基進側翼則主張更基進、明白的台獨立場─抵抗『紅-藍-金』聯盟、消滅國民黨並去中華民國殖民,並著重於社會正義議題。這兩個團體明顯有意要競逐那些較進步、親台灣民族主義、意識型態基進的選民,這些選民傳統上被看作泛綠陣營的堅定支持者。

另外,成立於太陽花學運之後的台左維新,則是與原有的獨派團體結合,組成「台灣獨立建國選舉連線」,共有67名縣市議員候選人加入連線(其中民進黨42、台聯黨16、綠黨1、無黨籍7、其他黨1)。他們的十點共同主張都是基進的台灣民族主義主張,但是都超出縣市議員的職權範圍。他們若能因為加入連線而多得選票,這些選票也必是從其他綠營候選人那裡轉移來的。

除了縣市議員以外,另有兩百多名年輕人投入村里長選舉(其中50餘名與民進黨合作,20名與台聯黨合作,其餘則是由公民團體支持)。

太陽花學運帶起一股年輕人參政的能量與風潮,其與民進黨之間有競合關係,同時又獨立於民進黨,不受其掌控。2012年總統選舉中曾經廣受年輕人歡迎的蔡英文,在太陽花運動後再任民進黨主席,她曾試圖吸納年輕運動者加入民進黨,但是沒什麼年輕人理會她。

這股年輕的能量對於國民黨與『紅-藍-金』聯盟卻是有清楚的敵意。民族主義解組與親台灣民族主義的年輕社會力崛起,是柯文哲的民調至今能夠大幅領先連勝文的原因。雖然連勝文的一言一行都被社會大眾當作笑柄,但是沒人敢輕看他的背後的勢力─這是他的民調支持度大幅落後,看好度卻微幅領先的原因。

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可能成為2016年總統選舉的縮影或預演嗎?讓我們想像以下兩個劇本。第一,公民團體(例如已經宣布要投入2016年選舉的公民組合)提出一個擁有全國知名度、形象良好、能力與經驗備受肯定的候選人,以類似柯文哲的「在野大聯盟」模式取代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成為代表在野勢力對抗『紅-藍-金』聯盟的總統候選人。第二,無論今年連勝文勝選或敗選,2016年『紅-藍-金』聯盟都會派出比連勝文更強、更具競爭力(這並不是一件難事)的代理人出馬競選總統,例如:郭台銘。如此一來,國民黨內有意角逐大位的實力者,例如:王金平、朱立倫、吳敦義、江宜樺,除非他們之中有人成功爭取成為那個中共屬意的代理人,否則他們無法擊敗像郭台銘一樣的對手,而成為代表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他們會成為下一個敗給中共屬意的『紅-藍-金』聯盟代理人的「丁守中」。

以上兩個劇本若成真,代表在台灣的民族主義攻防戰的陣線已經重組(realigned)完成。在這個重組的民族主義攻防戰中,兩大黨─國民黨與民進黨─都將失去在各自陣營中的主導權。在總統大選中,一邊是以中共為首的『紅-藍-金』聯盟勢力,另一邊則是由公民團體領銜的對抗『紅-藍-金』聯盟的台灣公民力量。

而在國會大選中,國民黨仍可能是最大黨,但是會有愈來愈多立委不受國民黨中央控制,而是直接、間接聽命於中共;民進黨則必須面對公民團體所提名的立委候選人的競爭,長此以往,甚至可能重演類似20世紀初英國自由黨被工黨取代的戲碼。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