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想想】國民黨敗選(上):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互不否認的問題所在

友善列印版本

台灣總統與立委選舉終於落幕,去年此時還處於「連任機會微乎其微」的蔡英文總統,一舉突破馬英九前總統的紀錄,以817萬票的史上最高得票,打敗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而成功連任;立法院雖席次有所下滑,但仍保過半優勢,對比去年初,還處在地方選舉慘敗的陰影中,如此結果可謂「華麗的逆轉」。

還記得2016年選前幾天,爆發南韓偶像團體TWICE的台籍成員周子瑜,原本手舉中華民國國旗,最後官網的國籍被竄改,還錄製稱「兩岸是一體的」、「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的公開道歉影片,第一次有總統選舉牽涉到藝能新聞,而且還是韓團偶像,引起年輕世代對中國影響力進逼的危機感。

當時,儘管蔡英文幾乎勝券在握,民進黨立委選情也普遍樂觀,仍有不少人從外地甚至外國,返鄉投票。一位民進黨幕僚在選舉當晚告訴我,周子瑜事件,讓許多原本與國民黨競爭對手處於伯仲之間的緊繃選區,全面告捷,連不分區政黨票,也比預期高出許多。

而碰上去年中後期開始的香港反送中抗爭,除港人的「五大訴求」一直得不到正面回應,直到示威兩個月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才撤回逃犯條例,卻以無法平息眾怒;而街頭上,警方濫捕、暴力對待平民與記者,又多次被捕捉縱容白衣分子,這些畫面看在台灣民眾眼裡,恐懼感更甚4年前子瑜事件。

2016和2020年的選舉,「中國因素」都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許多人說香港反送中抗爭,讓民進黨「撿到槍」、國民黨指責蔡總統藉著操作「亡國感」來圖謀政治利益、不少支持韓市長的民眾也批判,民進黨靠「介入」、「指使」香港局勢來哄抬選情,才會導致民進黨的盤勢,由逆轉勝。

但若我們回頭檢視兩回選舉的「中國因素」,從周子瑜事件到香港反送中抗爭,就能發現,國民黨的兩岸政策論述,不僅越來越沒說服力,而且無法「升級」。4年下來,國民黨仍在談「一中各表」──認為中國沒否認「各表」,台灣就能利用這樣的模糊地帶,以「中華民國」名義,繼續生存。

事實上,這樣的「各表」,對在海外跑新聞的我們而言,實在沒太多說服力──因為在外媒的相關報導或評論,不論日本、南韓還是西方主流媒體,只會出現「一中」,而無「各表」,我自己就曾為了跟南韓同業解釋「各表」而耗上近半小時,最後他們也很好奇,為何到處見報的,都只有「一中」而無「各表」。

而兩岸關係立基於雙方「互不否認」來形塑模糊空間,讓台灣得以生存的原則,邏輯上也有問題。互不否認真的代表對方認同、存有實質共識,一直是個疑問。這就現象就好比,反對同婚的部分基督教徒,他們也沒否認同志確實存在,卻也無法接受同志與婚姻平權等概念。

從前述例子就能知道,「互不否認」根本不能代表對方真的同意,甚至可能藏有隱性的反對,若人們繼續依循這種苟且與消極的心態,覺得相安無事,最終若遭致反撲,後果就不堪設想。中國可能採取同樣的姿態,在不認同國民黨的情況下,卻也想立基於這樣的原則,利用國民黨。

而面對如此窘境,國民黨仍只忙著在國內向民眾喊「各表」、向民進黨怒吼為何不遵循「各表」,卻不去積極對中國、對外部世界積極闡述、釐清與推銷,到頭來,就會有諸如「國民黨對內喊『一中各表』,對外卻只喊『一中』」的批評,也讓許多人覺得,既然國民黨自己都不對外力爭,談「各表」都是浪費時間。

而「一中各表」若能被實踐,依照國民黨的原則,起碼應做到「互不否認」,但若真如此,為何只是拿著中華民國國旗的子瑜,最後必須道歉,還要如此地無銀三百兩般,強調自己是「中國人」?這就已證明,「各表」根本毫無用處,只是自欺欺人的幌子而已。

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初,重新將「九二共識」定調為「兩岸同屬一中、共謀國家統一」,同樣未提及「各表」,這開始引發台灣內部警戒,蔡總統也回擊「不支持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讓她在地方選舉慘敗後不振的支持率,出現回升;但國民黨還沉浸在「韓流」的喜悅中,未去思索該如何完善論述。

往後閱讀:【首爾想想】國民黨敗選(下): 韓市長葬送發展新兩岸論述的機會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