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超時不等於勤奮:從國碩老董辭世談起

友善列印版本

國碩科技董座陳繼仁因積勞成疾,在日昨不幸辭世。這位人稱「拼命三郎」的科技人,生前為了公司業績,幾乎天天工作超過17小時,最後終於不敵勞累索命,留下一句發人深省的慨嘆:「17年來過度超用我的身體,未來要慢慢償還過去不當對待身體的債務。」

超時工作在台灣早已是「全民運動」,不僅一般勞工平均每週工作超過44小時者比比皆是,連仍在求學階段的青少年,平日上學加上課後輔導、上補習班,每天耗在教室的時間八、九小時,也屬稀鬆平常。根據勞動部研究報告,2012年全球主要國家中,台灣以年總工時2141小時名列第三,僅次於新加坡(2402小時)和墨西哥(2226小時)。

而去年另一項企業調查則指出,台灣有將近50%的勞工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這般操勞,好聽點說是「勤奮」,但事實上則是在透支自己的健康,拿生命開玩笑。更何況,工時長,未必代表工作效率高,反而易因長期的勞累,影響大腦思考力與精神專注力,造成工作的延宕或失誤。同時,它也是對人才最嚴重的耗損,不僅是企業的警訊,更是國家競爭力的危機。

不久前,一位年約40、從事媒體公關業的女性,因主管習慣在下班後用通訊軟體交辦工作而經常加夜班,最後過勞中風過世;而大約三年前,筆者一位學界同仁也因工作負荷過重而不幸猝死。事實上類似這般沒日沒夜工作而積勞致死的案例,在台灣幾乎是無月無之,每年不知因此折損多少一流人才。即便暫時沒有生命危險,健康因而出現問題者也是與日俱增,在一般內分泌疾病中,台灣人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僅次於糖尿病,原因即與工作壓力過大息息相關。常聽人開玩笑說,年輕時賣命工作,為的只是老了有錢看醫生。這是多麼令人悲嘆的事!我們為了提昇台灣的經濟實力拼命工作,到頭來賺的錢真的足以支付醫治身體的費用?政府每年的健保支出,有多少是浪擲在不必要的超時工作所造成的健康問題上?一來一往間,孰得孰失?

多年前,筆者曾短暫旅居德國,因此有機會就近觀察其社會實況。筆者發現,德國的企業幾乎一到下午五點就準時讓勞工下班,學童也是早早就下課回家,根本沒有補習這回事。但德國的競爭力有因此而下跌嗎?人才有因此遜色嗎?作為一個世界工業先進國家,「德國製造」在全球口碑如何,科技成就如何,世人皆知,無須筆者費言,但他們卻不需要像台灣這般嚴重超時工作。

為什麼?很顯然的,德國人善用時間,用短時間創造高效率。反觀台灣,我們的人才幾乎從小就被父母、社會灌輸「超時」=「勤奮」的錯誤觀念,正規教育以外還要上安親班、才藝班、補習班,連假日都不得好好休息。試問,沒有飽滿的精神,怎可能有優良的學習?長大後工作繼續複製學生時代「揠苗助長」的愚行,也難怪台灣勞工會有高達50%的比例認為自己既不健康,也不幸福。

最近台灣的科技大廠佳世達及其旗下的明基公司開始效法歐美先進國家實施員工五點準時下班制,筆者認為這是十分聰明且正確的作法。理由很簡單,讓員工有更多時間休息、放鬆身心,不僅可以提昇工作效率、延長人才壽命,更能凝聚其對公司的向心力,至少,縮短辦公室的使用時間,一年所省下的水電費、減少的碳消耗,就不知凡幾了。

看看佳世達、明基的作法,再想想其中所締造的經濟、環保,乃至健康上的利益,任何人都會發現這是最睿智的選擇。如果一般企業仍執迷於員工超時工作就是老闆「賺到」、父母覺得子女犧牲睡眠苦讀才叫勤奮,那麼,我們的人才只會愈來愈凋零,國力只會愈來愈消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