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弘毅

中文系畢業,政大台文所碩士班就讀中,升學補習班國文科講師。文學研究專業外,亦關注教育及性別議題。

中國的亞太自貿區大夢

就在APEC藍的籠罩下,2014年亞太經合會的閉門戲正式於北京結束。這次的討論有一大看點,即是亞太自由貿易區(FTA of the Asia-Pacific, FTAAP)的倡議。輿論均認為這攸關美中兩國角力,如會前美國就反對在公報中加入FTAAP,但最後仍形成結論紀錄,足見經歷不少波折。

事實上,在今年初舉行的APEC高官會上,中國官員放出FTAAP的風向球,總理李克強也在博鰲會議中提到重啟FTAAP,換言之,北京對此乃是胸有成竹、勢在必行。然而眾所皆知,中國並非FTAAP的首倡者,早在2004台北峰會時便由加拿大提出,絕非如中國經濟民族主義的大力宣傳,FTAAP彷彿成為對抗美國主導之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的神兵利器。看待這個問題,首先要先理解TPP與FTAAP兩者關聯。

【澎湖想想】風櫃來的人們,行動代號1129

澎湖很特別,夏天的太陽特別毒,冬天的風特別大,老人特別老實,年輕人特別留不住,而人與人的距離特別近,我的鄰居可能剛好是我媽的弟弟的姊姊。想體驗走到哪裡都有熟人的感覺,歡迎你搬到澎湖住。

我們的首長特別虔誠愛媽祖,看看他這麼喜歡,還欽點了大倉島作為設置媽祖文化園區的地點,完全不管反對的聲音,資金利用募款也就算了,不夠的更是直接把腦筋動到中央頭上,硬是招標工程澎湖縣民共同承受,卻不處理澎湖重要的民生,交通、醫療、教育問題,做夢的想著在那尊偉大媽祖的保佑下就可以為澎湖帶來不少觀光財。

說實在我有點擔心下一任的首長如果特別愛耶穌,他會不會也在澎湖欽點一個地方,仿造里約熱內盧的耶穌像也設置一個耶穌像地標,這樣一來未來的澎湖不就成為歷屆首長的展示櫃,展示著任期內的公仔玩偶或模型。

走路魚

生長在鹹鹹的澎湖,從事著不知所云的工作,總覺得自己算的上是一位微藝術家,喜歡台灣更愛澎湖。

中國的民主轉型與西藏的中間道路

1988年6月,達賴喇嘛受邀訪問史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在此期間他正式提出解決西藏問題的中間道路。在這個計劃中,西藏將是「一個自治、民主的政體,並跟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其權力結構由「一個人民選出來的行政首長、一個兩院制的立法部門、一個獨立的司法系統」所組成。二十多年來,中間道路獲得了大部分海外藏人、關心西藏問題的西方人士以及一部分認同民主自由價值的中國人的肯定,卻遭到中共當局以及持強烈民族主義理念的中國人的反對。

面對此種情形,除了達賴喇嘛繼續發揮其無可替代的國際影響力,藏人流亡社區持續其民主化的實踐,中國民主派知識分子繼續關注西藏日益惡化的人權狀況之外,還有哪些事情可以做?觀念可以改變世界,中間道路無疑是一種優質的觀念;但首先觀念必須得以普及,並在更為寬廣的制度和文化層面贏得支持。在這一領域,中國民主派知識分子不能袖手旁觀,而是大有可為。

中間道路應當具備寬廣的闡釋空間

如何利用更少閱讀時間提高閱讀質量

我想,即便提出「要好好讀書」或者「讀好好的書」等口號,眾人在面對茫茫書海的龐然對比下,依舊沒有方法的解決出口,更別說閱讀的數量在今天忙碌的生活中(或者受科技影響)而大大縮減。但我們依然可以在被限制的時間中提高閱讀在質量上的價值,就「議題」性以篩選書目、書單。閱讀時間的壓縮說不定更是讀力進化的可能,針對就「議題」性以篩選書目、書單一點,最簡單的方式即是從「文」、「史」、「哲」三個大方向著手。

林倢

作者為民主鬥陣總召,台灣大學國發所碩士生

林心如與頂新魏家的「16個夏天」

1998年,對你我看似平凡的一年,悄悄地發生了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甚至可能早已被你我遺忘的往事,正逐漸一點一滴地為人所了解以及回到人們的印象中。當年唐家妮與方韋德不經意地擦身而過以及相知相識,糾結了16年的錯過、分開、遺憾與再見,終於在2014年互許終身而結合;然而結局終究不如童話故事般地完美,卻又造成了另一次令人心碎的離別。雖然人們都期望一個完美的永遠,但本劇體現了生活的現實面,徒然留下一個不完美的句點。或許所有美麗的過程都將有其終點,但是只要我們曾經努力過,我們終將了解:記住了就是永遠,結束了其實是另一個開始。

林靖中

作者為南臺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副教授

從陳以真的合成照看台灣的性別印象

是否女性「漂亮」外貌真的這麼容易引起爭議?嘉義市長候選人陳以真繼柯文哲的「櫃台說」之後,又有一個引發熱烈討論的性別議題-­她的競選看板­被合成了同等比例的爆乳照,大大的懸掛在鷹架上。其實,我真的覺得陳以真那張圖是蠻美的,雖然是假的,但是一點都不色情。不過,從社會大眾和媒體的反應,為什麼這張圖這麼自動化的被歸為一種「攻擊」、「抹黑」?又,這究竟算不算是一種「物化女性」?這張圖的各種反應,似乎可以看出一些台灣現在性別印象的一些蛛絲馬跡。

女神現象

在台灣,我覺得最莫名其妙的一種文化便是近期瘋起的「女神」潮:太陽花女神、電玩女神....各種領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有一個「女神」,被媒體和鄉民競相大肆報導。在「女神」現象中,幾乎所有的焦點都圍繞在──「這麼漂亮的她,『居然』會關心、會去抗議!」、「身材這麼好的她,『居然』是台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