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想想】面對全球化 台灣的下一步

台灣過去將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心主要集中在電子業,但電子相關產業發展的集中並非問題,問題在於廠商幾乎集中在中間或上游電子產業,在缺少品牌出海口,加以關鍵零組件掌控在外國大廠手中的情況下,電子廠商為了搶食外國品牌廠商訂單,都在「自己的廠商自己打」的情況下,形成低價與低利潤的「毛三到四」廠商。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廠商無法從外國大廠身上得到好處,只好回頭想辦法說服政府簽自由貿易協定降關稅、增加外勞雇用人數或壓低工資來增加成本面的競爭力,進而造成台灣陷入經濟成長遲緩、貧富差距擴大與實質薪資倒退的惡性循環。

蔡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Comet

作者為博士研究生

給我支持藍營的朋友們

你們也許覺得非常清楚我的政治立場,覺得成王敗寇有什麼好說的,但是,我也要跟你們說,你們感受到的失望或絕望,我和跟我立場相同的朋友們,在兩年前總統大選完都更加倍強烈地感受到,甚至還因為宇昌案的關係,有更多的憤恨不平,更不用說在六年前那次,因為當時陳水扁、吳淑珍所牽扯到的事情,原本對於政治滿懷理想、但逐漸又接著加速崩解的失落的陳水扁世代。

國民黨還沒倒,別高興得太早

2014年地方選舉底定,國民黨落敗的幅度出乎眾人預料,不僅直轄市只勉強守住新北,全國縣市更一口氣探底至六席。一時間各種說法紛紛出爐,舉凡馬政績不佳、太陽花影響等等,不一而足。而廣泛流傳於網路世界的口號:「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似乎已然達成。但是,局勢真的如此樂觀嗎?

國民黨的大敗,不代表國民黨的末日

國民黨敗選後,黨內檢討聲浪不斷,各方勢力積極佈局,一場颶風即將來臨。只是國民黨的權力鬥爭,總讓人覺得似曾相識,這個場景,就是陳水扁執政後期的態勢。當時的民進黨,比起現在的國民黨,恐怕猶有過之而不及,因個人德行而引起爭議的陳水扁,在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台灣,其風波要遠勝於政績不佳的馬英九,最終呈現為2008年的民進黨大敗,甚至連黨主席都出現時任大老乏人問津的局面。

【開往台灣的慢船】民進黨什麼時候才能開心

11月29日晚上,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率黨部主管迎接1949年以來該黨的最大挫敗。同一時間,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率黨內人士一字排開,奇怪的是他們臉色也很凝重,感覺比較像是敗選記者會而非勝選。接下來,湧出一卡車的評論警告民進黨「不要太開心」、「今夜不是民進黨的成功」。勝文不開心,國民黨不開心,藍營支持者傷心,懲罰國民黨的選民這一票投得不開心,連民進黨也不開心,真是奇妙的一場選舉!

民進黨在狂勝之後的嚴肅氣氛,一來是為了不再激化正為敗選神傷的藍營支持者,畢竟,六年前民進黨也身為遭受選民重懲的那一方;另一方面,如此巨大的勝差,使民進黨已形同地方執政黨,執政的開始,就是挨罵的開始,壓力隨之而來。但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這種「勝利卻無法開心,亦不受肯定」的景象,不但很貼切的描述了這個最大在野黨自2008年以來的處境,也暗示著它未來應該努力的方向。

無期徒刑

一位以落實台灣的公平正義及獨立自主為職志的政治從業人員,因其目標難以在有生之年達成,宛若無期徒刑,故為名之。

精神錯亂還是兼容並蓄:從行政院文化獎談戰後台灣文化場域的兩種心靈

文化部24日公布第34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名單,由甫離世的建築人文學者漢寶德先生與兩位資深文人齊邦媛女士、作家余光中獲獎。諸如此類由官方主辦的國家級獎項無疑代表最高的肯定與尊榮,得獎者往往必須有相當的年資,除了專業成就外更需要對社會有著綜合層面的影響。

有趣的是,本屆除了漢寶德外的兩位獲獎者皆來自於文學領域,特別是齊邦媛、余光中兩人在生命經驗、學思歷程、文化意識與行動實踐的同與不同,在在反映了戰後台灣文化界的兩種心靈傾向,值得大家進一步來思考。

戰後台灣文化場域的兩種心靈

齊邦媛(1924- )與余光中(1928- )在台灣文化場域中的代表性無庸置疑,除了兩人皆是於戰後遷居台灣,擁有外文專業以及在大學執教的經歷以外,他們各自對台灣文學、文化場域的參與頗深,門生子弟更是在文壇中頭角崢嶸、嶄露頭角。值得留意的是,齊邦媛女士與余光中的經歷雖然如此類似,但他們兩人的行動與實踐卻恰好映襯了戰後台灣文化圈的兩種心靈傾向,等而視之絕不公平,一概而論更是褻瀆。

談英國職場的宗教自由困境

61歲的娜迪雅原任職英航在倫敦希斯洛機場的地勤櫃台人員,2006年上班期間她因拒絕公司要求遮住她的十字架項鍊,而後被迫離職。這位英國女子因為穿戴十字架項鍊,丟掉了工作,只因她被要求脫項鍊,但她不肯就喪失工作權。

娜迪雅提起司法訴訟,英航反駁說,她佩戴十字架項鍊違反了公司制服規定。英國法院認為,項鍊不足夠代表宗教信仰,既然項鍊只是一般裝飾品,如果有礙工作,是可以要求不能戴的。

娜迪雅跟宗教團體認為,宗教自由是受到英國憲章保障的,戴宗教性質的項鍊是宗教自由的一部分,也是受憲章保障,工作場合不應該排斥宗教信仰者。但是英國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裁決駁回後,當事人再向歐盟的歐洲人權法庭提出申訴。

蘇穩中

國立高雄大學政法所碩士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