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為什麼中山學生抗議郝柏村?

如果太陽花學運的光芒像一只照妖鏡,奪走了包裝威權心理的「民主外衣」,並把他們的反動本質揭露出來;那台灣的九合一選舉,大概就像一場邪教神壇,招喚了早該在威權時代消亡的幽靈。

柯汎禧

中山大學政治所碩士生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一】底層工人寫革命史:民主文物館靈魂人物賽羅(上)


25年前的119日柏林圍牆倒下,一年後兩德統一,歐洲結束戰後長達40多年的對峙和分裂。德國在東德由威權轉型為民主後,即立法追討共黨黨產,開放情治檔案供全民調閱,並在監獄和情治單位等威權統治的遺址廣建紀念館,揭露獨裁政府侵犯人權和追究加害者不遺餘力。時值2014年國際人權日,旅居柏林的林育立將以一系列報導,回顧轉型正義在德國的實踐。

【撲馬想想】阿扁、絕食與赤裸的生命

針對阿扁到底要不要放出來一事,呂秀蓮表示,如果不放出來,就要絕食抗議。

在這個悲劇當中,我們可以看見赤裸的生命。所謂赤裸的生命,是形式上有生命,但實質上已經接近死亡的個體,這個死亡指的是社會上的死亡:它沒有法律權利,沒有法律義務,而它的人權就這樣「合法」地消失了。

裸命並不是單純的生物體(zoē ),任何生命價值被合法破壞殆盡的人類,都應屬於裸命的範疇。而裸命的特色是,任何對其施加的暴力,都是合法的。而透過對裸命暴力的展現,可以顯示國家的主權(sovereignty)。

學者正不斷地將研究裸命的範圍擴大,舉凡對非法移民的限制,對精神病患的處遇,對性犯罪者不正常的監禁、對死刑犯施加的成罰,甚至對尚未死亡的人體做器官移植等,都是開始被定義為對於裸命的暴力。

看見建立問責的機遇

國民黨受困於後馬政局賽局結構

敗選完一周,國民黨副主席們上演一齣「搶逃生」,一聲「通通不許動」道盡「門太小、人太多」的無奈,只好通通回來坐好,比賽痛定思痛。目前的行政團隊,如同沒有板凳深度的籃球隊,能替換上場的人力有限,撐完球賽避免難堪已屬不易。官員不需擔心半夜「被辭職」。然而,一個失去「替換部屬」能量的長官,沒有領導威信,總統對閣揆如此,閣揆對閣員亦同。各部官員將疲於滿足有選票壓力需賣力演出的立委,否則備詢會比出席院會更難熬。部會本位主義優先,跨部會整合困難。各部施政優先項目逐漸由立法院主導,變形內閣制,似有若無。議員搶加碼,區域搶補助,自認2016沒戲唱的忙鋪後路。施政失去整體性,資源依遊說實力配置而非願景,立委、官員人人盡力,但江河日下,孤臣無力回天。弱勢與不公依舊,民怨難解。

陳冠旭

英國愛丁堡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SCRIPTed Journal of Law, Technology & Society 編輯。

談「趙衍慶事件」:臺灣需要有歷史感知

江昺崙關懷趙衍慶的述寫,在選舉前引起廣大討論,就在眾人猜想這位隱藏版人物是誰,又開始大量蒐尋澎湖事件時,突然有位自詡「歷史專業」者,指稱江文「報導不實」,又指責他非歷史專業,一度使媒體藉此進行選舉議題炒作。所幸,就在趙衍慶饒富故事性的魅力感染之下,所有吵鬧煙消雲散,眾人專心聆聽著他的歌唱,這號傳奇人物最終拿下1萬5000多票,說自己有了美麗回憶。

請教柯市長:治大城如開小刀?

最近「都更副市長」是否合適的爭論甚囂「城」上。我是醫療的外行,也並不擅長都市規劃,但作為一個在台北市工作、關心土地環境的市民,有一些問題想向現在的柯醫師、未來的柯市長請教:

首先,不論副市長們過往功過、如何擅長都更或土徵,城市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更包含許多完整的個人。當我們在進行城市重新規劃時,我很好奇柯市長您是依據怎樣的理念在進行──是把街廓當成一塊一塊的機械零件,看不順眼就拆掉更新?還是把房屋住居視為一個人的某些器官,當這個人的皮膚鬆弛、齬齒、頭髮花白時,謹慎思考是否直接摘掉,或者儘可能地保留其功能?

【Yu'fafoinana逐路者】深藍鐵票區?原住民族什麼時候有選擇權了

2014年的地方選舉甫過,網路上隨即興起一波波對原住民族的撻伐聲浪,原因無他,皆因非原住民朋友們普遍無法理解,在國民黨施政如此不得民心的時刻,國民黨在原住民族地區的得票率卻仍舊穩如泰山;在西台灣選民以手中神聖的選票教訓國民黨之時,為何原鄉地區卻仍不見對執政黨的制裁?甚且有「國民黨已退守中央山脈」之結論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