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在以色列中部的一個城市裡,舉辦了一場大型的國際會議。主題和農業科技有關。長期以來,先進的農業技術就是以色列的強項。透過高科技,讓以色列種植出反季節作物,甚至成為歐洲冬天的「菜籃子」。有趣的是,這場會議裡,中國代表團的人數就佔了全部人數的10%。
中國人大舉湧向以色列的場景,也出現在另一場以色列舉辦的網路安全峰會上。中國電商巨頭阿裡巴巴還派出規模不小的代表團親臨與會。看準了以色列的網路科技能力,今年一月,阿裡巴巴就入股了以色列一家研發二維條碼技術的科技公司。
以色列的對外經貿「再定位」
這兩場會議背後所隱含的,不只是一般的國際經貿會議,也召示以色列對外經貿戰略的「再定位」(re-pivot)。以色列對外經貿戰略的「再定位」有其重要的背景,值得台灣探究深思。
長期以來,歐盟和美國一直是以色列的堅定且強大的政治及經濟伙伴。尤其是歐洲,更是以色列第一大貿易夥伴,一年的貿易總額超過3000億歐元,主要商品多是化學原料、機械、石油礦產、運輸設備等等;美國(眾所皆知)則是以色列的重要盟友,海外的猶太人超過7成居住在美國,成為影響美國中東政策的幕後推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