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邊緣】我不明白 我是中國人

網路串流影音公司Netflix為了宣傳美國電視劇「Better Call Saul」(媒體譯:風騷律師),最近在法國推出廣告呼應鑽研法律漏洞的律師性格,有則廣告諷刺喜歡逃票的中國人;廣告也標示出律師建議逃票被抓時的回應漢語拼音:「我不明白,我是中國人」。相關中國人的逃票廣告,還有一則是電視劇男主角律師Saul告訴喜歡逃票的中國人:「跟你們講,另一個出口查票少喔」。

這兩則廣告,前些日子引起法國華人與中國人在網路上的爭論,不少中國人認為這是污辱中國人的廣告,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反映事實的幽默。對許多台灣人或香港人而言,「反映事實的幽默」應該是台港兩地網友選擇的答案。

【日本想想】文創是什麼──淺談京都國際攝影展經驗

台灣最近文創議題吵得火熱,到底什麼是文創?文創園區內該有什麼?不該有什麼?怎樣的文創才稱得上合格?這些問題,每位專家、金主都有不同解釋,筆者姑且用前陣子才參加的京都國際攝影祭當作例子,來談談身為「一般民眾」與文創相遇的經驗。

京都國際攝影祭今年邁入第三屆,展期於4月18日至5月10日。筆者住在神奈川縣橫濱市,選擇最便宜的交通方式「夜行巴士」抵達京都,短暫停留一晚,然後再搭乘夜行巴士返回,中間有完整兩天的時間參觀。不過,身為一個攝影愛好者,參加京都國際攝影祭會發生什麼狀況?──就是看不完、看不完、看不完。

朱習會:朱立倫的聽訓之旅(下)

提到面對兩岸關係形勢的複雜,國共論壇「越要堅定發出鞏固政治基礎,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強大呼聲…凝聚強大民意和輿論支援」,這就是對國共論壇下任務,要其積極在一中原則為前提的九二共識與反台獨等議題上積極努力,主動發聲與操作,並配合輿論戰的支援,以鞏固這個政治基礎。

俞正聲也將國共論壇位階提升,認為包括海峽論壇、雙百論壇、紫金山峰會、和平論壇、以及「城市論壇」等,都是在國共論壇的示範下所帶動。並提到國共論壇是「國共兩黨搭台,各界人士唱戲,是兩岸各界的論壇,是兩岸同胞的大合唱」。

【眷村想想】佛前的一百個磕頭──眷村的宗教信仰錨點

農曆初一或十五重要節慶,村內只看到幾戶台灣人家庭會按傳統習俗拜拜。外省人鄰居除了幾戶篤信天主教,多數人家很少持香,更不曾參加廟會或到土地公廟拜拜。

我小時候知道天主教,是因隔壁王伯伯家是教徒,王媽媽每個禮拜都會帶女兒們上教堂。外國人神父會講中文,教堂距離眷村很近,在大雅路和文武街口,走路僅需數分鐘,內有繽紛漂亮馬賽克玻璃窗佈置,我曾隨王家女兒小媛媛、小辛如到教堂中庭玩耍。

王家女兒每次從教堂回來都很興奮,常聽到她們唱當天所學聖歌,或討論聖母馬利亞神蹟及教會趣事,還有就是在家爭搶神父所送的糖果。

計媽媽也是教徒,我同學小華與她三個姊姊跟著上教堂,客廳也掛馬利亞聖像。小華非常虔誠,出社會後,還是固定到天主堂禮拜。

2015英國大選中蘇格蘭因素的側面觀察

多數評論家相信,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的成功,除了可以歸因於保守黨黨魁卡麥隆(David Cameron)不停的以「拚經濟」或「起厝起一半,師傅不能換」等選戰口號批評最大在野黨工黨(Labour Party)相對較為偏向社會福利的左翼路線與較為開放的移民政策外,英格蘭地區的選票之所以大批流向保守黨甚至英國獨立黨(UKIP)的原因,正是因為英格蘭選民心中深層的「蘇格蘭恐懼」。

古文應佔課綱比例多少?

日昨有十多名作家、學者赴立法院抗議新版國文課綱的古文比例太高,恐有阻礙台灣文學發展,降低青年自我認同感之虞,詩人鴻鴻甚至痛批將古文比例調得太高,是「很不健康的行為」。抗議的學者專家呼籲教材應增加較高比例的台灣文學與現當代文學,以深化台灣文化。

然則古文、今文應佔課綱多少比例才算合理?或者依提出抗議的學者訴求,「台灣文學」及「當代文學」應該佔有多少分量?一旦涉及其人所謂的「文化」、「認同」等敏感議題,原本這個即已不易拿捏的比例原則,立馬會顯得更複雜而難解。關鍵即在於,什麼是「台灣文學」?什麼樣的台灣文學才能提昇年輕學子的「自我認同感」,又足以深化「台灣文化」?

一般而言,文學可分「口傳」及「書寫」兩大部份。而所謂的「台灣文學」,若吾人以「在這個島嶼上所創作、流傳的文學作品」為定義,那麼歷史上至少可涵括西班牙、荷蘭佔領期,鄭氏時期,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及1949國民政府遷台迄今;而族群則至少包括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及後來所謂的「外省人」。這些人在過往歷史中所創作的口傳或書面文學作品統稱為「台灣文學」,其牽涉範圍之大,可想而知。

寫在記錄片《末代叛亂犯》之前 ──獨台會事件補記

1991年,一個看似遙遠卻其實很近的年代!那一年蘋果公司推出了重量只有2.3公斤的PowerBook 100宣示攜帶型筆電的年代正式來臨;那一年地球環境會議在東京舉行,呼籲全球重視威脅人類未來的環境問題;那一年發生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發了第一次的波斯灣戰爭;那一年華沙公約集團解散,龐大的蘇聯政權在年底正式的解體⋯⋯

而島國台灣,卻在該年的5月9日發生了一件只因為閱讀史明先生所著作的《台灣人四百年史》一書,並協助製作、散發相關文宣就被KMT調查局闖入清大校園,逮捕在學研究生廖偉程以及校外人士陳正然,王秀惠,與林銀福等四人的「獨台會事件」。

朱習會:朱立倫的聽訓之旅(上)

朱立倫擔任國民黨主席後首度訪中參加國共論壇與朱習會,但結果慘不忍睹。不論朱立倫在習近平面前是怎麼提中華民國,或是其承認「兩岸同屬一中」是否就是同意統一,亦或台商董娘的國共合作包凍蒜的經典名言,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對此會見的細心鋪陳,更可發現習近平對朱習會的期待更甚於朱立倫,但懼中成性的國民黨不僅沒有利用這個機會,反讓習近平、俞正聲等人長驅直入對朱立倫與國民黨反覆訓斥,使國共論壇成為共產黨教訓國民黨的場合。熟悉政治精算的朱立倫會曳兵卸甲至如此田地,也證明了九二共識帶給台灣的不是和平,而是加速被中國併吞。

中國什麼都不給

陳建志

作者Vincent Chen,曾為1990野百合學運文宣組召集人,現服務於資訊產業。

【台灣觀察】圖解維持現狀!!

是說絕大多數台灣人應該都搞不清楚「一中各表」、「同屬一中」、「不獨不統不武」、「一中一台」這幾個名詞之間有什麼不同。而這絕對不是你的錯,因為這本來就是政客們故意要講到讓你搞不清楚,這且還有個專有的名詞叫「創造性模糊」,意思就是在講不清楚中可以混水摸魚,創造自己的利益。在這樣子的情況下,我們想到利用圖解的方式來說明,也許會比較簡單易懂,就目前多數民意最支持的所謂「維持現狀」,闡明一些我們的看法,因為我們認為長期以來台灣社會對於「維持現狀」是有錯誤認知的,多數人所認為的「獨立、統一、與維持現狀」是如下圖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