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們,我們不怕政治 ──「330法蘭克福行動組」初衷、道歉與感謝

兩個月前,《太陽,不遠》德國特映會順利落幕。身為主辦單位的我們日前得知,「德國台灣協會總會」(以下簡稱台協)劉威良會長投書「想想論壇」〈年輕人你怕什麼? ──從舉辦太陽花紀錄片德國巡演的聲明說起〉,因此在此回覆。

感謝劉會長開啟了這個契機,讓分處於台灣及德國各城市的夥伴們多日來不斷討論,並藉由此文重新向大家闡述我們的理念,避免誤會繼續擴大;同時誠實地檢視我們的疏失之處,誠摯道歉,以期在往後活動避免重蹈覆轍;並向關注及支持本小組及此活動的各界,表示歉意和謝意。

值得慶幸的是,在多方溝通後,歧異與誤會已得到劉會長及其他前輩的理解與包涵,也已與多數夥伴達成共識,並不會影響日後的合作關係。

初衷

首先,請容許我們大致介紹本小組,究竟在想什麼?做過甚麼。

「330法蘭克福行動組」是由一群分散於德國各地城市,在318太陽花運動期間焦慮地坐在電腦前、無法回台灣參與,卻也無法只是旁觀的台灣學生及在德國工作的台灣人所組成。

330法蘭克福行動組全體成員

「330法蘭克福行動組」由一群分散於德國各地城市,在318太陽花運動期間焦慮地坐在電腦前、無法回台灣參與,卻也無法只是旁觀的台灣學生及在德國工作的台灣人所組成。

東南亞鏡裡的台灣

在我居住的國宅周邊,除了上學、放學時風風火火的喧嘩,大部分時候都處於一種時間近乎停止的歲月靜好,便利商店或幾家較早拉開鐵門的飲食店,提供了我每日經過因而熟識其面容的幾位長者安坐整日的餘裕,他們神色安然地望著馬路的方向,似見又似不見,我有時打招呼,有時則匆匆而過。另有一些行動不便,需要仰賴輪椅的,率多由外勞陪著,靜靜待在公園或人行道一隅曬太陽、或繞著公園與國宅周邊轉圈。偶然於日間回家,我總有種闖入專屬老人與外勞的城市空間的侷促不安。

老年人的閒適,外勞居功厥偉。台灣早是個欠缺跨國勞工協助就無法順利運作的社會,來自東南亞的跨國勞工們,填補了台灣勞動力以及照護系統的龐大 缺口。然而,每天在相同的空間裡極「親密地」共同生活著,卻絲毫無助於相互理解,「東南亞外勞」這本該中性的名詞,承擔了過多不屬於它的負面指涉,包括治安、髒亂、疾病、以及影響本地人就業等等。

當代台灣人大概很難想像,百年前的台灣曾以截然不同的角度思考東南亞。

北市房價登上世界巔峰之謎

近日媒體引述CNN專題報導台北市的高房價問題,並提到美國顧問公司調查顯示,台北市是全球房價最高的城市。根據內政部去年全國的房價所得比顯示,台北市為15.19倍。這代表著許多人可能窮一生之精力,都無法在台北市換來一間房子。針對高房價的問題,政府官員只會一昧地使用打房政策,或是抱著「全球資金寬鬆,很多國家房價都漲」的心態,卻不去探究深層的原因並謀求改善。

大學個人申請的弔詭現象,不斷上演中!

聯考年代,成績排名全國第654名、PR99,能否錄取兩千個名額的醫學系?成績排名全國第4800名、PR97會名落孫山,連一個合理想要的志願科系都填不上嗎?在現今大學個人申請制度下,筆者周遭卻有兩個真實但殘酷的案例。

第一個真實案例發生在筆者的學生身上。他錄取了國防醫學系,眾人恭賀聲中,他心中卻仍有不平。這位學生考了73級分,排序在他前面的75級分有182人、74級分有451人,合計共653人,而同為73級分則有730人,但他卻無法擠身全國各醫學系第一階段的兩千人錄取名單中。

原因就在於繁星放榜在個人申請之後,排序在他前面的74、75級分學生在不確定繁星錄取與否的情況下,也參加了個人申請。這兩個頂尖級分的學生中,推估有「六成」申請醫學系,每個人申請時可以選填「六」個志願,這些學生佔據了約兩千三百個醫學系名額(註1),造成原先預估72、73級分可以通過醫學系第一階段的學生通通落榜。

印刷業,非賣品 ——拆穿國共合作下的一著好棋

近年來中國開始從過去吸引台商、台資西進的方式,逐漸地往進駐台灣、加強雙邊往來的階段進展。文化界在面對台灣、中國日益頻繁的經貿往來,擔憂的始終是我們的思想、言論與出版自由會不會在服貿、貨貿協定下遭到犧牲?另一方面,雖然馬政府再三強調有限度開放的是印刷業,而不是出版業;但是從台灣歷史中可以發現:印刷業不僅具備了大量複製、生產、傳遞思想與意識形態等功能,更與出版業、文化界唇齒相依,是捍衛思想與言論自由的橋頭堡。

出版/印刷是知識生產的前後環節

印刷與出版之所以被視作為是密不可分,在於如今已被數位印刷取代的活字印刷,其技術原型是由十五世紀古騰堡(Gutenberg)所發明的技術演變而來,雖然現在我們習慣將出版與印刷視為不同的產業,但是「版」(名詞)與「印」(動詞)原本就只是知識生產過程的前後環節;作者與讀者的身份亦是伴隨著印刷產業蓬勃發展後才逐漸固化的認知。

林睿奇

作者為經濟小說作者,清華大學經濟系、英國伯明翰大學EMBA畢業。2000年開始投身於金融界,曾任職美林私人銀行,擔任首席副總裁。

美軍基地與教科書:「親中沖繩」背後的真實與教訓

近來由於美軍基地問題,沖繩縣翁長知事與中央政府的連番交鋒,使得邊陲小島成為日本政治的焦點,對此,台灣不少媒體表達了對沖繩走向「親中」的憂慮。有趣的是,在去年一場318運動參與者在沖繩的座談中,由於與會者表態支持反基地運動,而讓在場原本期待「反中同盟」的日本右翼,翻臉怒批台灣運動者是「中國共產黨」。事實上在「反美親中/親美反中」的二分法之外,同為強權夾縫中的小島,沖繩其實提供了許多可供借鏡、思考之處。

在「槍、劍與推土機」下建立的美軍基地

找回一座森林 ──一場體育到公民的對決

2015年4月25日,護樹團體以「找回一座森林」,宣示對巨蛋的不滿,是臺灣體育運動與公民運動的關鍵對決!走上街頭,看著光復南路碩大的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宣傳海報。心想,曾有多少盼望台灣躍上國際舞台的光榮時刻的公民,對比今日走在街頭的這群運動者,不禁唏噓。沒想過巨蛋還未開幕,便能聚集三、四千人一同表達對政府、財團的憤怒。請問,您們有看見公民這顆的直球嗎?沒有!一好球!

【時事想想】 離北京太近,離人民太遠:國民黨只剩一張「兩岸牌」

4月29日,對於處理兩岸事務的人來說,是異常忙碌的一天。總統馬英九赴陸委會視察並發表講話,國台辦舉辦例行記者會,而新台灣國策智庫以及台灣指標民調公司雙雙公佈最新的兩岸議題民調數字。

馬總統在陸委會闡述七年執政下的兩岸關係及外交、經貿狀況,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雖不是萬靈丹,但可以解決問題。他同時針對台北市長柯文哲的「一五新觀點」以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維持兩岸現狀」主張提出批評,認為兩人都迴避「一中」,並要求蔡身為總統候選人、應該說清楚何謂「現狀」、以及將如何維持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