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台灣的慢船】台商比國民黨老實

5月3日,英國董氏全球金融公司董事長董淑貞贏得了她人生中的15分鐘


這名事業有成,而且據說也是大慈善家的台商,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訪中座談會裡表示,該談的是國共合作,而不是只有2300萬的人口,不需要考慮台灣人的聲音,否則台灣走不出去。同時強調,落腳中國、在中國成家立業的台商多達百萬以上,如果返台投票,「國民黨還不會贏嗎?」

【政策想想】 新觀念「循環經濟」:今日產品就是明日的資源

工業革命歷經近250年,歐美國家「循環經濟」的概念正在形成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聯手轉變其傳統製造,走向「循環經濟」的新模式。

循環經濟的概念是透過區域系統性的合作,優化配置資源,儘可能地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使生產過程中減少投入,減少排放,達成利潤的創造。「循環經濟」雖然看來不是個新有的名詞,但其中帶有更新的作為,與傳統經濟有實際的區隔。在歐洲,循環經濟超越了環保道德上的永續概念,成為21世紀企業獲利的新趨勢,甚至可預期在21世紀不久的未來,循環經濟將成為國際企業的主要生產模式。

循環經濟的規模究竟可以有多大?英國循環經濟的推動組織Ellen MacArthur基金會委託麥肯錫顧問公司曾經估算循環經濟的效益。依據該公司的估算,歐洲經濟的發展模式如全面走向資源循環運用的概念,每年將可創造高達5,000億歐元效益(約16兆5,000億台幣,大致與台灣全年國民生產毛額相當);且未來一旦全面普及,商業利益更是無可限量。正由於這是利之所在,循環經濟突破過去環保概念的道德範疇,成為歐洲企業尋求獲利的新趨勢。

權力、性別與文化資產 ── 剖析媽祖進香的世俗建構

台灣漢人的民俗信仰,從三、四百年前隨大陸沿海的閩粵移民來台灣,流傳至今,蘊含豐富的漢人移民歷史、結合本土文化特色,反映地方集體意識、生活經驗與情感認同,其中以媽祖信仰更為興盛,並與台灣各地衍生的許多靈驗與傳說,成為一種跨祖籍、跨地域的重要主神及其進香遶境等活動。

傳統民俗信仰雖然缺乏較嚴謹的經典和教義,但信仰的誠敬和倫理道德教化則深植人心;因此,在往昔的神誕慶典活動,縱使是一些娛樂性、世俗性的表演,當中仍能保留信仰的規範和約束力量,而不致流於毫無節制的混亂現象。

【島嶼邊緣】德國納粹、猶太人與鐵絲網上的小花

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戰落幕第70年,歐洲戰事隨著德軍在5月8日宣佈無條件投降而結束,3個月後日本投降,二次世界大戰正式謝幕。我們的歷史課本已經講了很多東半球的中國戰區故事;不過,台灣在二次世界大戰究竟是戰勝國抑是戰敗國的爭論,一直是台灣人身分認同的重要課題。在西方記憶中,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的歷史傷痕,尤其德國納粹在集中營的罪行,更是人類記憶的最痛之一。

【Formosa小賊獵影冊】都蘭小農見習記:透早綁稻草

一位長輩答應把自家稻田的稻草給小青使用,我們約好隔天透早去把長輩田裡稻草綁好,好帶回小青的田裡使用。

黃美英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班,暨南大學歷史學系講師,相關著作:《千年媽祖》、《台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及學術論文多篇。

台灣人的英語自我殖民:從媒體嘲諷李全教談起

這是一件嚴肅的事情,絲毫看不出好笑的部分。台南市議會的議長李全教召開所謂的「國際記者會」後,被部分媒體揶揄嘲諷,針對國際記者會沒有國外記者提出質疑是在合理範疇,但最令人難過的是那些被認為本土派的媒體,包括《自由時報》、《壹電視》和《三立新聞》在內,分別用「像韓國人在講英文」、「台式英文」和「口音很重的東南亞腔」來對李全教進行人身攻擊。這玩全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新聞操作。

我先說明,由本土派媒體產製的這些嘲諷新聞,到底有什麼遺憾之處?把時間拉回去年縣市長大選前,國民黨動用廣告手法,將韓國人再現為邪惡淺笑的敵人,極盡「刻板想像」並挪用台灣人仇韓心態的傳播策略,在當時遭到不僅是韓媒的抗議,當然還有本土派媒體的抨擊,而部分媒體現在卻在作一樣的事。拉開網友留言,雖然記者是援引某英語老師的說法「會以為是韓國人說英文」,但根據台灣記者好煽動的習慣,這更像是選了一句剛好講到台灣人仇恨的國族對像,來加以渲染嘲諷情緒的再現手法,從一些網友嘲笑李全教「跟狗一樣」就可以知道。

【眷村想想】 王媽媽洗澡──洗澡曾經是大事

「王媽媽在洗澡,小明小華在偷看,王媽媽嚇一跳,小明小華哈哈笑!」這是眷村常唸的一首童謠。由於我家隔壁姓王,王家唯一兒子就叫小明,真正的王媽媽聽到都很尷尬,小孩子更是哈哈大笑。

在光大一村,洗澡是家家戶戶大事。早期還沒裝設自來水,村頭、村尾各有一口水井,每家都得提水桶裝水,來來回回要走好幾趟。冬天更麻煩,還要燒熱水,童年的我也曾一個人練習點煤球生火。

我家也沒有浴室,每天就在廚房角落用一個大臉盆裝水洗澡。到了大姊、大哥漸漸長大,老爸才自製一個可折式遮簾,洗澡時遮光用。

【京都想想】危機或是轉機?美日新同盟關係對台灣的意義

中國一連串在經濟與軍事大規模擴張、企圖取得亞洲霸權角色的行動,喚醒了美日同盟的焦慮,三月底中國在亞投行成立的外交戰場上成功拉攏美國最堅實的歐洲與亞太盟友對美國倒戈相向,使得感受邊緣化危機的美日關係加速進入「蜜月期」。

美日兩國近期內除了加速TPP的談判之外,睽違18年的「美日安保指針」---作為美日同盟軍事行動基礎的規範也修訂完成。本周安倍晉三首相訪美,成為戰後首位在美國國會發表上下院聯合演說的日本領導者,這場主旨名為《希望的同盟》的演說,更意味著亞太區域將隨著美日同盟進化而步入全新的局面。

網路?霸凌?專訪靠北系列創始版主

近來社會對於霸凌議題特別關注,在網路平台這一塊則是有著全新的理解,而靠北系列的匿名功能也引起大家的熱議,普遍認為匿名是不道德的歪風,說話就要堂堂正正,不要躲在網路背後暗地罵人又不負責任。因此本篇專訪到發明靠北系列粉絲頁的版主,一一探討靠北系列與網路平台的發展。

靠北系列創始版主簡稱K,他在去年五月底成立靠北系列的第一個粉絲頁,主要是利用「Anonymonkey」的臉書程式來匿名發文,Anonymonkey的發明原先是用在告白系列粉絲頁,K則認為既然可以用來告白,那轉換成靠北更是合情合理,告白背後無論是在現實或是網路都需要有一個主體要承認自身的告白,不過靠北則是相反,因為權力位階上的落差,才需要匿名來保護自身,讓人有勇氣在不被反追蹤的情況底下揭露出一些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