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北上沒有南下…是嗎?

閱畢《這不是太陽花學運》一書,掂著厚重的書體,其中關於南方的篇幅不過占了四百餘頁中的十多頁。或許人們可以很輕易地從比例上來說,這就是南與北、主流與非主流、核心與邊陲的差距。但再思考書中的編排,〈只有北上沒有南下的夜行巴士〉一文,卻又緊接在結語章節之前,實在也不可謂不重要。我認為,這種「既不重要卻又很重要」的矛盾,恰如其分地透露出所謂「南方意識」焦慮的來源。

【學與業壯遊】 除了上課用電腦,科技會將教育如何改頭換面?

系列上篇:人類生活在往自由方向衝刺,教育呢?

在過去一百年之間,我們吃飯、聽音樂、購物的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再受限於時間、空間、人物的限制。原因是什麼?不是法令寬鬆了,不是推動了改革,不是人們讀了哲學。

讓我們仔細看看這些變化從何而來。

科技翻轉人們生活,飲食、音樂、購物已做了示範

過往,人們不能隨心所欲地吃飯,不是因為法令,也不是極權壓迫,僅僅是因為科技程度不夠高──燒柴加熱食物非常麻煩又難控制火候,食物難以長期保存,很容易腐壞,風味更是容易流逝。因此,吃飯這麼單純的事,無可奈何地被限制在特定時間、空間、人物條件下,而不得自由。

在二十世紀,因為發明了殺菌技術、因為冷凍設備普及,所以食物即使不脫水醃漬也可以保存很久;因為發明了密封包裝,即使是有湯有水的食物也可以帶到遠方,到荒山野嶺沒有主婦與廚師的地方,甚至到外太空出任務都有東西可以吃。

台灣也有湯瑪士小火車

最近花蓮北埔很熱鬧,除了大批的陸客團之外,鐵道迷也非常多,不過不是來看石頭的,而是將目標鎖定在佳山基地外的一條小支線,這條全長不過1.4公里的鐵道,僅有一輛塗著橘紅藍白四個顏色的小調車機,以十幾公里的時速拖著油罐車緩慢前進,由於小巧可愛塗裝鮮豔,所以鐵道迷便戲稱他是湯瑪士小火車。

承接陷落:佔領忠孝西週年

林義雄先生以禁食行動對政府提出停建核四的呼籲,一天天時間過去林先生身體近況訊息的釋出讓各方人士感到焦慮;剛從立法院退場多方面都尚且在整合階段,一場佔領行動的退場讓組織還沒有跟上腳步,許多當時受啟蒙的人們在街頭參與,紛紛成立嶄新組織團體,沒有組織的人成為自主公民,在街頭繼續參與運動,政治時程和情緒與精神的緊繃卻沒有停下來的打算,這是2014年4月27日當時的樣態。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的行動在318太陽花佔領立院之後開始進入高峰,繼續承接著一時間滾動出來的人民巨大能動;反觀,國民黨與行政部門卻不僅未回應民間對黑箱安檢和鳥籠公投法的批判,以一句「不能因少數人的意志而改變既定政策」的回應來粉飾民團提出的問題,促成臺灣歷史攻佔凱道、佔領忠孝西路的行動走上歷史舞台。

當晚看見新聞台佔領忠孝西的畫面,我和眾立法院議場糾察們匆匆從苗栗苑裡反瘋車趕回台北,抵達忠孝西已經是晚上10點多,現場人數已降為3000多人,依照經驗判斷:清場機率非常大。然而我帶著318太陽花期間的種種運動傷害包括退出民主鬥陣團體的低潮,躺在忠孝西路柏油路上面提不起勁來,感受不到自己的施力點,也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需要再次感到憤怒。

【開往台灣的慢船】網路實名制是台灣人「膝蓋哲學」的產物

近年來美國校園槍擊案、沿街掃射案不斷,每一次都是頭條國際新聞,都引起武器持有權的熱烈討論,但美國人依然堅持著1791年批准的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聲稱「人民持有並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受侵犯」,一再拒絕對人民擁槍下達禁令。

台灣人一定覺得這是很奇怪的堅持,因為每一次的槍擊案,就是多達數十條人命,社會氣氛更為之恐慌。無論是國家大事或是生活小事,我們的思考邏輯通常是,只要鬧出人命而政府和法令不作出回應,就是腦殘政府;只要什麼事發生問題,或是為了不發生什麼問題,「禁止」就對了。

重新品味參加亞投行的官方說帖

亞投行議題從美國歐巴馬政府3月下旬態度軟化後,直到台灣無法成為亞投行的意向創始成員國,新聞熱度已平淡下來。然而,平淡才是冷靜思考的時機。至少,我國未來還要決定是否參加普通會員呢!本文的目的不在冷飯熱炒,而是重新品味亞投行的官方說帖,期盼督促官方對重大議題的說明能更精進。說帖禁得起檢驗,代表政策經過深思熟慮,才容易建立社會共識,誰執政通通適用。好的,現在就走趟亞投行的利益之旅吧!

說帖提到的首要利益是,我國可以參與制定章程、監管機制,並提升國際能見度。誠然,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57個,是大型國際機構。問題是,台灣是亞洲銀行(簡稱亞銀)的創始會員國,從1966年參加至今近50年,參與規章修訂次數不知凡幾,難道歷史悠久、擁有多元化員工的亞銀監管機制會輸給剛出生的亞投行?亞銀的資本額1,750億美元,在亞洲有近1,000億美元的未償放款,為亞投行初始資金的2倍,從亞投行可以學到甚麼?亞銀會員國達67國,與亞投行幾乎重疊,還能提升多少國際能見度?

去台灣化的課綱:中國對台統戰真有效

教育部快要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戰部了!馬總統為了尋求他「去台灣化」的「歷史定位」,找他的好友王曉波等人,組了一個太上皇的課綱「檢核小組」,搞了一個中國至上的洗腦課綱,硬要他的教育部通過。教育部一方面為迎合上意,一方面又怕民眾反彈,最後只好偷偷摸摸、趁大家都沒注意時匆促跑完公聽會跟審議大會,然後強行公布課綱。

結果現在遇到鐵板了!司法還了人民公道。高等行政法院直接判教育部隱匿會議紀錄違法敗訴。但是我們卻看到教育部無視法院判決,還要硬拗今年八月課綱上路。拜託!這裡是民主法治國家,有憲法「權力分立原則」要遵守的。行政機關現在完全不甩法院,你們不是在當皇帝好嗎?中國才有皇帝,台灣沒有!

【島嶼邊緣】有病的是媒體不是手語

台北市議會在4月15日進行柯文哲就任後首次施政報告,而為了因應議會網路轉播,台北市政府邀請手語翻譯員同步翻譯;結果,公共廣播電視集團的華視竟然以聳動報導,指責柯文哲請來手語翻譯員浪費公帑。

林柏寬

作者台灣師大數學系、台南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自我期許為一個「操縱文字的數學藝術家」、「教育實踐者」,不打教育高空,針對社會不公現象抒發見解。

黃益中

師大公訓系畢,政大東亞所碩士,海軍陸戰隊預官,現為台北市大直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課堂外的身分是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巢運」發起人之一,並擔任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言人。著有《思辨-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他心目中的品格教育是公平正義,最害怕學生長大後只會考試賺錢卻對弱勢冷漠,努力在課堂上翻轉錯誤價值,取材時事進行公民思辨,啟迪多元價值觀念。

 「我就是譁眾取寵!」他把社會運動視為全民教育,積極參與社運,用熱血形象打破傳統老師的刻板印象,為年輕人發聲!向不公不義的社會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