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fafoinana逐路者】 318運動周年回顧──從未缺席卻被迫隱形的原住民族

時間過得很快,勢必在台灣歷史上留下標記的318運動已經滿周歲又快兩個月,若以一個孩子來說,應該能走得很穩了,那台灣呢?不論是那場盛大運動的主要核心訴求、在運動中展現的公民力量,或是隨後被社會力量擾動的政治力,是否也穩穩地朝更好的方向前進了呢?這個問題該留給台灣的每個人自己去判讀,今天我想跟大家談談318運動的另一個面貌,一個甚少在主流媒體與運動相關論述中出現的樣態──原住民族與其行動。

自318運動發生以來,各類型的出版品便如雨後春筍般,而在318運動屆滿周年之際,諸多組織紛紛進行對當時運動的各種盤點與回顧,包括各地學生社團以各種形式舉辦的回顧展,但無論哪種媒介或場域似乎都有個共通點,那就是很難看見這場運動中的多元樣貌,特別是族群的。

【日本想想】 猴子取名夏綠蒂很糟嗎?──漫談日本人的角色設定

「サル(猴子)」和「シャーロット(夏綠蒂)」,最近同列日本新聞網站的熱門搜尋關鍵字,因為日本大分市高崎山自然動物園新生小猴子,和英國皇室小公主撞名了,引發討論。動物園方一度出來道歉,在英國皇室不以為意的情況下,最後仍維持原案,以「夏綠蒂」為小猴子命名──但為什麼小猴子不能取名叫夏綠蒂?

少來了,我們真的渴望自由嗎?──閱讀佛洛姆《逃避自由》

書名:《逃避自由:透視現代人最深的恐懼與孤獨》
作者:埃裡希‧佛洛姆( Erich Fromm)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4月

小時候看過一繪本,女孩穿上了渴望已久的紅舞鞋,竟然如被下咒語般晝夜跳個不停,跳到她求饒仍無法停止,這頗像我們當今頌揚的資本主義社會,當我們擁有夢寐以求之物後,卻如紅舞鞋的詛咒一般,跟著它旋舞一生,如佛洛姆說的:「我們擁有之物,成為了我們的主人,而我們創造出的東西成為我們的上帝」。

「自由」是否只是很潮的「商品」?

我在讀《逃避自由》一直浮現的畫面是電影《沉默的羔羊》其中一幕,食人魔醫生漢尼拔與史達林探員的談話,史達林講到自己的童年回憶時說道:「半夜時,我聽到外面有嚎哭聲,以為是嬰兒的哭聲,下去一看原來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牠們在哀嚎,但我把門打開時,卻沒有一隻走出牢籠。」當時這部電影把羔羊比喻為人,讓我們反思為什麼沒有羊走出來?

馬欣

作家、知名影評人

意外中的不意外: 2015英國大選

執政黨在選舉裡失守是自古以來的定律。然而,保守黨在這次大選裡取得過半數的席次獨自組閣,告訴我們這世界上沒有什麼一定。

從兩個月前開始,英國所有民調數據都指向一個懸持國會(hung parliament)。絕大多數政治評論員都預測投票結果應該是兩大黨(保守黨和工黨)旗鼓相當、國會席次都不過半數並由其中一方組成少數政府。

所以為什麼結果跟民調差距那麼多?

第一,蘇格蘭民族黨(SNP)在傳統工黨北方票倉大獲全勝。蘇格蘭總共有59個選區,由新任女黨魁斯特金(Nicola Sturgeon)帶領的蘇格蘭民族黨就贏了56席。然而五年前,比起工黨在蘇格蘭的40席,蘇格蘭民族黨只有6席。由此可見,獨立公投對工黨是多麼具有破壞性的。工黨反獨的立場,在蘇格蘭人民眼裡看來,是一種背叛、不可原諒的背叛。在卡麥隆(David Cameron)之前的兩位英國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和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都是在蘇格蘭出生和受教育的,所以在蘇格蘭人民的意識形態裡,工黨這兩位前黨魁是他們的驕傲,他們願意相信工黨是蘇格蘭人的代表。但是對米勒班(Ed Miliband)來說情況完全不同,而反獨的立場也只凸顯了這個倫敦小夥子跟蘇格蘭是多麼的格格不入。

教育科技化意味老師將被淘汰?

教育科技化,首當其中的自然是學校與教師。不久前,比爾蓋茲曾聲稱​五年內最好的教育將來自於網路​,不少人以此臆測:這是否代表老師與學校將被大幅淘汰?而前日,同樣的論點在想想上被謝宇程先生的​教育需要愈來愈多專業人士,但他們不當「老師」​一文重燃。敝人相信這論點將是國內外教育界的重要議題。至此,希望能夠以一教育科技人的觀點來拋磚引玉。

我們的教育,只剩下鐘聲

星期二的下午四點半,颱風剛從太平洋邊緣掃過,在昨夜下了整晚的雨後,台北的天空今天一整天陰霾,氣溫也比昨日的高溫降了快十度左右。

我從學校側面的小門走到人行道上,離開約聘教師的身份,離開人文學科的窘境,離開沒有人發現的小型腦內革命。這是臺灣小學校園裡尋常的一天,三十分鐘前,擠滿走道的學生背著書包、魚貫走出校門口,等在圍牆外接送他們的除了少數的父母、爺爺奶奶之外,更多的是安親班、補習班的車輛和工作人員。

今天功課是什麼?是大人們一致的招呼語,少數幾個大人會問起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怎麼樣,但大多數人不太在意今天孩子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比較關心接下來要做什麼。大家期待孩子可以像電子產品一樣,用不斷電的學習模式塞滿他們小小的腦袋,安排配合家人下班時間才告一段落的加強和才藝課程。

你說,這是現代社會的常態,是的,這是出生在知識爆炸時代的必然經驗,甚至是一種全球化的新興育兒形式,所以,你也錯過了今天發生在孩子腦內的小型革命。你不會知道他今天學會了什麼叫全球化下的經濟體系,你可能不相信在考量成本與收益的情況下,他已經知道要如何把臺灣的珍珠奶茶行銷到國外去,當然,如果你看見他自信滿滿的站在台上發表如何縮短貧富差距的看法時,一定就更加訝異了。

如何讓孩子對文學感興趣:對國文課綱修改的建議

「你知道台灣有位很棒的科幻小說家,葉言都先生嗎?」當我這樣問我的學生時,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件事,讓我覺得有點悲傷。他們知道漫威與DC那些在螢幕上打得轟轟烈烈的超級英雄們,即將上映的星際大戰接下來的三部曲,以及最近出版的日本台灣輕小說。但是台灣的科幻小說作家?沒聽過。我不免有些失望,原先至少希望他們至少可以舉出多年前一直推動科幻小說的張系國。「學校又不教。」有學生這樣向筆者反應。

【政策想想】 政府用心,民眾換思維,才有真食安 ──訪主婦聯盟秘書長賴曉芬

2011年迄今,食品安全事件不斷佔據台灣媒體版面,塑化劑、香精麵包、混米,再到食用油、茶葉農藥殘留、日本輻射食品,以及久久不去的美牛、美豬議題,民眾幾乎對廠商和政府同時失去信心。無怪乎在最近一份民調中,食品安全名列媽媽們對政府的三大不滿(其他兩項為長照和托育)之一。食安涉及層面既深且廣,在台灣更是長年沈疴,政府政策該如何降低民眾疑慮並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