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都構想公投反映的「南北格差」

友善列印版本

5月17日晚間由大阪市長橋下徹力推的「大阪都構想」公投,最終在66.83%高投票率表態下,以反對票數略多於贊成約1萬票、0.8個百分點差距,否決了這項公投提案,讓橋下徹所希望實踐的改革受挫。

其中大阪市全24區有11區贊成票數高過反對票數,13區反對票數多於贊成票數,從分布區域看,明顯看出贊成的區皆集中在北大阪,反對的區幾乎集中在南大阪及港灣地區,好比台北市東西區在政治傾向上呈現的顯著藍綠差異般。這樣的地域支持差異,除反映大阪市南北不同的歷史發展背景,實際上這樣南北差距的發展背景,也充分反映到日本不同階級對政治改革意向的支持程度。

歷史上大阪人習慣將大阪分為「北」(キタ)及「南」(ミナミ)兩大地理區域。從江戶時代初期開始,北大阪便是商業、金融及行政機關聚集區域,大阪知名地標、象徵大阪政治中心的「大阪城」便位在北大阪,因此去過大阪的人只要到北大阪著名的「梅田」、大阪車站、新大阪車站與大阪城周遭,便可見現代化高樓大廈、金融中心、百貨公司、商店街及地下街林立,呈現類似東京新宿地區現代化金融中心樣貌,因此也是各大企業設立辦公室的主要「現代性」建築聚集地。

另外,二戰前由於大阪工業發達,吸引大批民眾前往大阪工作,此時阪急、阪神、京阪與近鐵等西日本大資本財閥開始在大阪周遭從事鐵路、建設等開發事業,逐漸在大阪與神戶之間的西宮、蘆屋、寶塚、豐中、池田及伊丹等地形成大阪市郊的衛星城市地帶。這些衛星都市不僅靠近北大阪,更與北大阪成為西日本近畿地區經濟水平最高民眾聚居的地區。

據日本近畿大學2007年所做近畿地區前30大高所得者居住自治體調查,北大阪與上述衛星都市地區占前30大中的29個自治體,南大阪僅八尾市某自治體入榜。

南大阪方面,代表地區即著名「固立果看板」所在心齋橋、道頓堀、難波、天王寺及著名「通天閣」所在地新世界,這些地區的文化風格與北大阪有明顯差異,因歷史上南大阪為家族型態中小企業及娛樂聲色場所聚集地帶,商業模式及街道風格與北大阪有著迥然不同樣貌,相信去過大阪的民眾皆可感受到此一明顯的南北文化差距。

南大阪保有昭和時代西日本工業高度發展下的建築與街道樣貌,加上二戰時期美軍轟炸機對大阪的空襲未對南大阪造成全面性毀滅,因此這類昭和時期風貌一直存續於南大阪地區,如在南大阪西成區可見不少日式木造低矮平房,通天閣內也可見該區昭和時代大阪發展歷史的介紹。

但也因二戰後此地未受全面性破壞,大阪傳統重工業與家族企業在南大阪仍持續發展,保留此地產業結構,都市再造速度相對較慢,加上歷史上此區商業型態與北大阪有明顯差異,長期歷史沿襲下,南大阪也成為大阪市社會與經濟水準相對較低民眾的主要聚集區。

此一南北差距便形成住民對大阪都構想改革意向的差異。以歷史上幾次重要革命或改革行動觀察,一個社會要進行一定程度政治改革,多半是由該社會中產階級所發動,如法國大革命及俄羅斯共產主義革命的主導階層皆非工農階級,而是中產階級,因中產階級在溫飽、經濟有餘裕下才有能力進一步思考社會改革。

但經濟相對弱勢的民眾連三餐溫飽都有困難,終日只求三餐溫飽即可,對於更上一層政治改革需求相對較低也無暇思考,因此在政治改革上展現的態度較為保守。此次反對派指一旦大阪市廢除,居民獲提供的服務將降低,此一福利減少的宣傳對經濟水準相對較低民眾的說服力也相對較大。

由此看此次公投,經濟富裕的北大阪一面倒贊成大阪都構想改革,其中以梅田為中心、現代化辦公大樓林立的北區,贊成比例高達59%,緊鄰的福島區也有55.6%贊成;反觀南大阪住宅區為主的平野區、住吉區反對比例達55.3%、54.3%。不過南大阪同樣有不少企業聚集、靠近北大阪的中央區,卻有54.1%贊成比例,由此更可看出不同經濟型態對此次公投意向的變化。

 

關鍵字: 大阪橋下徹公投江戶二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