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No name
書評書介
9月 24,2019
《想想20世紀》:馬克思主義與辯證法的虛實
編按:探討馬克思主義對歐洲革命的影響,是賈德(Tony Judt)和史奈德(Timothy Snyder)這兩位研究東歐的歷史學者必須面對的問題。這段對話提到馬克思主義對群眾的魅力,以及兩個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詮釋者:恩格斯與列寧。 賈德:馬克思主義當時是歐洲激進思想的深層結構。馬克思並沒有完全意識到,他自己便綜合了十九世紀早期許多社會批判和經濟理論的潮流:比方說,...
歷史書寫
根雨屋
9月 23,2019
【當年不能做的事!】你不能去金門馬祖觀光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戒嚴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統統都不准做。例如位於最前線的金門、馬祖,長年實施軍事管制,所以很多人或許去過金、馬服役,但平民卻不能前往金、馬觀光;在台灣已於1987年7月解嚴,金門遲至1992年11月才解嚴,並於1993年初開放觀光,馬祖則在1994年初才開放觀光。 因為金門、...
歷史書寫
,
司法人權
,
休閒育樂
黃彥瑄
9月 23,2019
國產恐怖遊戲到電影改編:《返校》如何重構敘事?
上映於2019年的《返校》為導演徐漢強第一部劇情長片,該部電影改變自2017年的同名國產恐怖遊戲。於此之前,徐漢強所導演過的作品也大都與遊戲有所關聯。無論是2004年《第十五伺服器》還是2005年《請登入線實》,皆以線上遊戲作為主題發想,在虛實的交替間,構築出似真似假的世界觀。 2017年的《返校》遊戲是一款以恐怖冒險為主題的解謎遊戲,其中仰賴大量的道具和資訊去推動劇情的發展。因此...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藍士博
9月 23,2019
歐里桑走了,但我們要繼續向前——「史明經典重建計畫」及其後續規劃
史明(1918-2019)歐里桑是台灣近代史中的傳奇人物,如此的評價,應該不會受到什麼質疑。然而就像一切貴重的物品一樣,稀有、難以重複,是它/他們之所以珍貴的主要原因。但是,這也意味著他們難以複製、只能追隨,卻很有可能只能望其項背,永遠看不到他們的車尾燈。 對我來說,歐里桑有一件事情是我始終「佩服」,卻又無法效法的,就是他對自己的「糟蹋」與「任性」。不管是為了投身反帝國主義陣營,...
歷史書寫
馬非白
9月 22,2019
【被遺忘的歷史】原住民悲歌(中):林昭明等山地菁英被整肅案
中國國民黨極權政權在二二八事變後至五○年代白色恐怖期間,對原住民族群進行次數不詳的整肅,遭到處決或禁錮的原住民中智菁英超過70人以上,他們追求原住民權益的「高山自治」理想,都被極權政權栽誣為「顛覆政府」的罪名。 前文所述的『蓬萊民族解放委員會』案,林瑞昌、高一生、湯守仁等人都是追求原住民族權益、希望「高山自治」,卻因極權政權深怕統治正當性遭到挑戰,而以酷刑、栽贓強加罪名予以整肅的典型案例,...
書評書介
賴慈芸
9月 22,2019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下)
往前閱讀: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上)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中) 文化系統的碰撞與協商:從翻譯看台灣與中國、日本、美國、東亞的關係 翻譯涉及兩種以上的語言文化,因此翻譯史可以反映出文化之間錯綜複雜的權力關係。而與台灣關係最密切的文化系統,就是中國、日本和美國,其次則為東亞。以下分別討論: (一)台灣與中國:不只是遺民...
歷史書寫
江昺崙
9月 21,2019
台灣一定會獨立:歐吉桑留給台灣人的理念與意志
台灣一定會獨立。 史明生於1918年,卒於2019年9月20日。他來不及和我們一起看到,台灣人出頭天的那一刻。 但我們會團結、努力,讓這一天趕快到來。 我們印象中,溫暖的歐吉桑 因為參與史明歐吉桑口述史撰寫的關係,我曾經每隔一段時間,就到新莊跟他聊天。最難忘的,就是在他們家吃便飯的時候,歐吉桑難得會輕鬆跟我們天南地北聊天。 有一天,...
電影戲劇
咻子
9月 19,2019
【日本想想】新海誠的新作品《天氣之子》:刻寫「東京」的焦慮與憂愁
曾製作出《你的名字》、《秒速五公分》等人氣作品的動畫導演新海誠,日前又推出最新長篇作品《天氣之子》, 觀眾們除了關注故事裡男女主角的互動、氣候異常的警示,特別引起討論話題的,還有作為背景的東京街景還原度實在太高。 《天氣之子》的劇情描述高中男孩帆高離家出走來到東京,但發現東京偌大卻沒有他的容身之處,所幸,生活不會永遠走下坡。帆高總算找到一份有點古怪但可圖溫飽的打工,...
文化研究
,
書評書介
賴慈芸
9月 19,2019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中)
往前閱讀:《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上) 從日治到美援:收錄論文簡介 《臺灣翻譯史》共收錄十二篇論文,大致按照論文主題的時序排列。前六篇探討日治時期的翻譯,第七篇探討二戰時的通譯,後五篇探討戰後台灣的翻譯。以下略敘各篇論文: (一)黃美娥〈「文體」與「國體」──日本文學在日治時期臺灣漢語文言小說中的跨界行旅、文化翻譯與書寫錯置〉 本文討論日治初期的漢語文言小說,...
歷史書寫
江昺崙
9月 19,2019
【半線想想】謝聰敏先生簡傳與臺灣人的民主之路
謝聰敏先生簡傳 英雄出少年 謝聰敏先生,生於1934年,彰化縣二林人。二林位於彰化的西南角,是風頭水尾之地,民風純樸但剽悍,出了很多著名的社會運動家。謝聰敏小時候就住在二林仁和宮對面,農民組合會在仁和宮開會,所以他從小就聽長輩講「二林蔗農事件」的故事,還有抗日的仕紳謝春木的事蹟。 就讀彰化中學的時候,為了「義氣相挺」,幫同學作弊,結果被迫轉學。後來插班到台中一中,...
‹
…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