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想想副刊
歷史書寫
歷史書寫
曾明財
1 月 30,2016
【眷村想想】 纏足的老婆婆
由於老爸在光大一村屬年齡最輕,童年的我對左鄰右舍大人都喊「伯伯」,或加姓氏稱王伯伯、劉伯伯或張伯伯,更年長的則稱「爺爺」。對家庭主婦則以王媽媽、吳媽媽或陳媽媽區分,其中,有兩位外省老太太因為年紀大,鄰居都喊「婆婆ㄆㄛˇㄆㄛˊ」,我也跟著喊「婆婆」。 鄭宗明爺爺家和我家一樣,都住五權路259巷,相距約20公尺。鄭婆婆七、八十歲了,瘦瘦高高,裹小腳,經常包髮髻、身著黑色衣衫長褲。家裡空間窄,...
歷史書寫
張肇烜
1 月 21,2016
KMT怎能消費「陳澄波」?
2016總統大選,國民黨空前慘敗,總統候選人朱立倫請辭國民黨主席;代理國民黨主席的前嘉義市長黃敏惠首次主持中常會,不只呼籲台灣人民再給國民黨一次機會,還引用已故畫家陳澄波的名言:「有熱情才有溫柔、有勇氣才能自由」,鼓勵黨員同志一起努力。 筆者前年和去年曾在【想想論壇】年分別寫了〈請教故宮:「陳澄波」是怎麼死的?〉和〈為何課本沒有「陳澄波」?〉二文。兩篇文章都是嚴肅又沉重的歷史故事,...
歷史書寫
廖志峰
1 月 14,2016
公園裡的銅像
天氣好的時候,你會看到公園入口處,有一位老伯推著修理皮鞋的車子,在大樹下修理皮鞋,旁邊總會有二三個人陪伴、聊天,應該都是住在附近的人吧,我想。有時也看到有人拿鞋子來修理,不管是男鞋、女鞋,老伯都低頭辛勤地補綴。對於不修理皮鞋的我,不好意思走太近,覺得是一種冒犯。不管是鞋匠或顧客,都是些上了年紀的人,沒看過年輕人來修理皮鞋,也許,鞋子壞了,就直接丟掉了。 下午的時候,...
歷史書寫
Mattel
1 月 03,2016
【島嶼邊緣】你根本不認識宋楚瑜
2016年總統大選總統候選人辯論,分別在2015年12月27日與2016年1月2日登場,相信不少網友認為宋楚瑜其實是三位候選人表現最從容,甚至最感人的。但是,有這種想法的人,或許就是證明:你根本不認識宋楚瑜。 宋楚瑜在第一場辯論會中,回應蔡英文娓娓道來的陳菊遺書;宋楚瑜說:「民進黨對台灣民主曾經有過貢獻,但是國民黨難道就沒有貢獻嗎?」宋楚瑜也強調對民主的貢獻,因為他是「走出戒嚴,走入民主...
歷史書寫
,
全球脈動
,
司法人權
許仁碩
12 月 30,2015
日韓慰安婦議題的「最終解決」:未解的政治與歷史之結
日前在日韓外長的會談當中,確立了所謂日韓間對慰安婦議題的「最終解決方案」,其內容大致有三點:日本政府對韓國慰安婦表示歉意與反省之意、日本政府出資十億日圓,由韓國政府成立財團進行善後事宜、日韓兩國日後不再就此事批評彼此。 消息一出,台灣政府除了趕緊重申自己也一向積極對日本要求解決台灣慰安婦問題之外,並且呼籲日本政府也應同等地對待台灣慰安婦。台灣的輿論也多半抱持著肯定態度。然而,...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喬瑟芬
12 月 24,2015
今晚,基督徒,你會在哪裡?
今天,是平安夜,很多教會張燈結綵,慶祝著。但,在很久很久以前,聖誕節曾是一個屬於難民的節日,是一個底層勞工家庭在逃難中,窮到只能睡在馬槽的故事。那晚產子的,是一個未婚懷孕的少女,跟著一個跟她不太熟,但後來願意養大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的男人。 當然,後來的歷史考證讓我們知道,12/25不可能是耶穌的生日,那只是帝國平定民心、收編宗教的統治手法。教會雖然順著政權「不小心」把日期搞錯了,...
歷史書寫
曾明財
12 月 13,2015
【眷村想想】 朱家眷村紀事
朱家祥歐利桑,世居台中縣大雅鄉,身分證登記1918年出生,實際上更早幾年。30歲出頭,以木工專長任職水湳機場,並住進光大二村,夫妻都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徒。 歐利桑的上一代就是基督徒,他是家中獨子,另有姊妹各一。姊姊學護理,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白色恐怖時期因參加「讀書會」被關好幾年,出獄後才結婚,很少和軍中的弟弟聯繫了。 歐利桑十多歲出社會,原先到中藥行當學徒,中途放棄,...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林志都
12 月 09,2015
街道的名字,土地的名字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名者何物?吾人所謂玫瑰者,易其名,未能減其甜香」(筆者譯) ──〈羅密歐與茱麗葉〉,第二幕第二景,莎士比亞 在筆者曾經長年居住之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巴勒摩Palermo區中,...
歷史書寫
廖志峰
11 月 23,2015
回不去的圓環
沒有一個文明的紀錄不是同時又是野蠻的紀錄──班雅明‧〈論歷史哲學〉 我不知該怎樣形容今日的圓環,用廢墟是過於嚴重,畢竟它仍有完整的建築量體,或許可說是廢棄或閒置吧。圓環今日的尷尬一點都不下當年隨處可見,在各道路圓環上矗立著的銅像,只有經過的車輛駕駛才會看見,但更多時候是小心翼翼地駛過,以避免撞上。當年興建這座如今閒置的公有建物,據悉耗資兩個億,設計者是名建築師李祖原先生。幾年前,...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廖志峰
11 月 06,2015
我的北門
我總是由南往北的方向看著北門。這座建於清朝光緒年間,仍維持著當初建成原貌的古城門,正式名稱是承恩門,建築的風格是閩南式,一座封閉型的碉堡。雖是台北最古老的城門,也被列為國定一級古蹟,在現存的城門群中,其實也是最不顯眼的一座。 我想不透它是如何躲過二戰,以及戰後被拆除重建的命運?而偏偏歷經戰火而倖存的它,卻又被後來興建的高架橋及引道包裹環繞。一座城門象徵著的莊嚴重鎮,蕩然無存。...
‹
…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