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想想副刊
歷史書寫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劉夏如
8 月 19,2015
夭折的蘆葦──被消音的台灣慰安婦阿嬤們(下)
賴浩敏回顧當年受東大衞藤瀋吉教授請託,協助處理AWF補償作業時,承受了婦援會和輿論的無比壓力,但仍堅持必須以被害人最大的利益為考量。尤其是當時大多已屆70歲高齡的台灣慰安婦阿嬤們,如何恢復她們的名譽並給予實際的生活和醫療補助,讓她們安度晚年,乃首要之急。 當時社會討論的方案有四:(1)國對國,台灣以國家身分對日本政府請求戰爭損害賠償。(2)被害者對日本請求國家賠償。(3)司法救濟,...
歷史書寫
賴怡忠
7 月 06,2015
抗日戰績、族群和解、與中華民國的台灣化問題
這幾天國防部將F-16與IDF兩架戰機的塗裝改掉引發議論,據傳是因日方私下表示關切,特別是對國防部在兩架戰機塗上日本太陽旗以展示擊落日機數量的做法。國防部事後對其行為解釋說,將國旗顯示為戰績並非舉世皆然,而且當初與日作戰擊落日機的機型也不是F-16與IDF,因此主動塗掉,並非受到壓力。藍委與統媒對此大加批評,認為被小日本講兩句就撤掉是沒有LP的作為。部分台派的批評則認為馬政府此舉是以抗日附和中國...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曾明財
6 月 13,2015
【眷村想想】 四個軍官兒子
有四個軍官兒子的劉桂秋伯伯,2007年在莒光新城去世,享年八十八歲。他是老爸最早認識的一位外省老芋仔,兩家也在光大一村鄰居數十年,交情頗深。 中日戰爭結束,中國「第三飛機製造廠」首批二十多人來台灣接收,劉伯伯是其中一員,任職台北新店辦事處。老爸以技工身分也被派往新店,兩人成為同事,後來一起調到大安辦事處,因此熟識起來。 劉伯伯年長老爸九歲,專長木工,原本從事飛機模型製作,...
歷史書寫
文捷
6 月 03,2015
阿公阿嬤的新竹空襲記憶
2015年適逢二戰終戰70週年紀念,台灣除了1945下半年以後才正式來台的國民黨政府,正在進行所謂「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外,近來民間也逐漸從二戰終戰前台灣本島角度,看待1943─1945年這段期間同盟國對當時屬軸心國日本正式國土台灣各地空襲事件的論述,除了網路上撰文省思,台灣教授協會等也從5月30日起,於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展出1945年發生在台北市的「台北大空襲資料特展」,...
歷史書寫
晏山農
6 月 01,2015
二戰修羅雨滄桑談──空襲的集體記憶
二十世紀的戰爭,全然改變了戰爭的形貌。除了毀滅性的武器逐一登場,一戰之後的「空權論」─由義大利將校杜黑(Gen Giulio Douhet,1869-1930)倡議,他主張飛機是犀利至極的攻勢工具,擁有獨立而強大的空軍,可爭取制空權以求戰略上的主動。他更強調「毀滅性轟炸」,即運用強勢空軍迫使敵人屈服─漸次發酵,飛機投入戰場後,戰爭已由平面而立體,前後方不再涇渭分明,從而就變成全民戰爭。換句話說,...
歷史書寫
張幸真
五月 30,2015
烈焰與重生:臺灣大轟炸七十年紀念
如欲謀求和平,請先理解戰爭 Sir Basil Henry Liddell Hart 七十年前的臺灣大轟炸,改寫了臺灣歷史。當時臺灣是屬於日本殖民地,因為國際情勢和戰略位置,被迫捲入戰爭,付出慘烈代價。然而,戰後政權轉變,國民政府刻意宣揚「中國八年抗戰」的教育政策下,臺灣人記憶漸次有著認知上的迷惑:太平洋戰爭時,空襲臺灣造成家園損毀人民傷亡的飛機,到底是哪國的飛機...
歷史書寫
傅星福
五月 29,2015
二戰70週年,台灣要有新思維
今年是二次大戰結束70週年,這70年的時間,東亞的局勢已經完全不同。當年在太平洋上廝殺最激烈的美、日兩國,戰後成為西太平洋最堅定的軍事同盟,甚至在今年合作訂定了新版的「防衛合作指針」,美國太平洋司令也由日裔的將領出任;但另一方面,中、韓對於右派色彩濃厚的日本首相安倍預計發表的終戰紀念演說特別關注。同時日本今年新訂定的歷史教科書中關於二戰過程的描述,...
歷史書寫
,
政黨政治
蔡亦竹
五月 24,2015
所謂大和解,絕不是叫你忘記歷史
看完了民主前輩施明德的參選聲明全文,百感交集。但是在述說感想之前,我們來聽個來自日本的故事。 大家應該都知道日本會變成一個強國,關鍵在於一百多年前發生的明治維新。但是在大河劇裡看來像是全國勵精圖治、上下一心而且相對和平的明治維新,其實也經歷了一個血腥的幕末時代。在經過了近三百年的江戶幕府時代之後,就算這三百年來一直在政治上擔任「外人」角色的強藩薩摩(鹿兒島縣)、長州(山口縣)領導時代,...
歷史書寫
史努比
五月 18,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終戰台灣──1945年夏末的時光縫隙
西方學者曾形容1945-1949年間的台灣,彷彿掉入了「twilight zone」。Twilight zone當然不能翻成「陰陽魔界」,那是影集的名字,而是指處於兩者之間的模糊未清狀態,意思是說當時台灣地位處於極為模糊的狀態,脫離日本殖民統治之後地位未定,但代表聯軍佔領的蔣介石,最終竟在中國內戰失利後將流亡政府整個搬了過來。這段「時光縫隙」,造就了台灣的近代命運。 這麼說起來,...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陳建志
五月 08,2015
寫在記錄片《末代叛亂犯》之前 ──獨台會事件補記
1991年,一個看似遙遠卻其實很近的年代!那一年蘋果公司推出了重量只有2.3公斤的PowerBook 100宣示攜帶型筆電的年代正式來臨;那一年地球環境會議在東京舉行,呼籲全球重視威脅人類未來的環境問題;那一年發生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發了第一次的波斯灣戰爭;那一年華沙公約集團解散,龐大的蘇聯政權在年底正式的解體⋯⋯ 而島國台灣,卻在該年的5月9日發生了一件只因為閱讀史明先生所著作的《...
‹
…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