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想想】 四個軍官兒子

友善列印版本

有四個軍官兒子的劉桂秋伯伯,2007年在莒光新城去世,享年八十八歲。他是老爸最早認識的一位外省老芋仔,兩家也在光大一村鄰居數十年,交情頗深。

中日戰爭結束,中國「第三飛機製造廠」首批二十多人來台灣接收,劉伯伯是其中一員,任職台北新店辦事處。老爸以技工身分也被派往新店,兩人成為同事,後來一起調到大安辦事處,因此熟識起來。

劉伯伯年長老爸九歲,專長木工,原本從事飛機模型製作,不過來台接收工作,主要是將日軍所留財產及器具整理打包後,轉運至台中水湳。

位於四川的第三飛機製造廠遷來台灣建新廠,至1949年,雖然國共內戰情勢越來越不利,甫二十九歲的劉伯伯,還是趕回家鄉結婚,將十六歲新娘接來台中眷村。

劉伯伯後來在空軍「二區部」擔任國民黨書記,專責黨務工作,包括承辦每週莒光日活動、每月召開小組長會議等。雖然在軍中從事黨務,官階並未高人一等,後來以「上士」退伍,再以木工專長繼續到新成立的航發中心上班。

劉媽媽生了五男二女,前四個男孩長大都唸陸軍官校,部隊仕途順利,老大官拜上校,其他三人至少當到中校退伍。小兒子原本也是送往軍校,不過唸到一半覺得志趣不合,決定退學。

劉家地址是五權路259巷某號,右邊隔壁依序是「店仔」家和「徐仔」家,左邊則面對英士路和眷村公廁,我因此每天上學或上廁所都會經過。屋後特別蓋了一間工作室,備有全套木工器具,這是劉伯伯賺外快養家方式。有一兩次,老爸臨時去他家借器具使用,劉媽媽還會擔心老爸用壞器具,都站在一旁盯著。

劉媽媽個性隨和,笑口常開,和老媽交情不錯。1987年間,每天清晨常一起搭公車到「大坑」走登山步道,認識很多登山朋友。劉家大女兒身材微胖,性情溫和,過了三十歲仍沒男朋友。經老媽介紹某位登山時認識的男子,年約四十歲,兩人交往不久即結婚,家庭幸福美滿。

我唸國小時,曾多次去過劉家,如今對劉伯伯和劉家四兄弟印象略模糊,特別記得劉媽媽和兩個女兒及小兒子。小女兒「美玲」年長我兩歲,小兒子則比我小幾歲,長的一樣很福相。

老爸收到劉伯伯訃聞消息,專程到殯儀館參加告別式,回到家後將場景說給老媽聽。對於劉家四個兒子軍中待遇優渥,退伍後每月都享有五萬以上終身俸,還會拿錢孝順父母,老媽覺得很羨慕。

老爸則認為功課不佳的眷村孩子才會去考軍校,外省人比台灣人在部隊更容易升遷。老爸自己喜歡看書,也鼓勵孩子從小讀書上進,不論子女發展如何,他倒是看得很開。

 

關鍵字: 歷史書寫軍人外省人眷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