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
Snayian
10 月 25,2014
【時事想想】「台灣光復節」談「你光復了沒?」
這個問句搭配剛剛過去的「台灣光復節」似乎很應景,但一定也有人摸不著頭緒,到底是要光復什麼?在回答這個問題前,也許我們要先理解「光復」這個名詞的意義。從字面上來解釋「光復」兩個字,指的是「把失去的再收回來」,而台灣光復節便是為了紀念、慶祝失去的台灣被收回來。 等等!台灣一直都在這,島上也一直有人居住生活著,那到底是被誰失去?又是被誰收回? 根據維基百科,...
文化研究
mlkj
10 月 25,2014
法律應該與時俱進-從日本開放午夜跳舞禁令看台灣Live House
你知道其實現在日本的夜店過午夜就不能跳舞了嗎? 這項法律源自戰後所設置的「風俗營業法(後稱風營法)」,律令制訂的時間點是1948年。如此老舊的法律,當然內容上會有些不合時宜。一般人看到日本/風俗,自然會想到風月場所;但其實風營法所規制的範圍相當廣,包含夜店、柏青哥店、舞廳、電動遊樂場等。 而1948年所制訂的這部風營法,把「客人在店內跳舞」的飲食場所、舞廳都放在管理的範圍內,...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李中志
10 月 23,2014
庫德族科巴尼守衛戰的台灣啟示
許多台灣人在建國的路上一直有被列強出賣的感覺,但另一方面,我們又在列強的保護下,以一種次國家的地位享受偏安。但國際局勢瞬息萬變,求生之道不是一廂情願建構自己的理想世界,時而怨忿,時而自滿。我們要隨時警覺美國的大國邏輯,我們也要注意輿論對華府政客的牽制,反之亦然,華府對輿論的操弄。一個月來庫德族在敘利亞邊城科巴尼(Kobani)的浴血守衛戰,有太多值得我們借鏡之處了。...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萬宗綸
10 月 20,2014
等待重新站起的本土語言,請吳部長不要被語言工具主義綁架!
10月初一則重要的新聞「本土語言仍列選修」就這樣消失在黑心油的風波之中,雖然按照台灣從來不願意正視語言議題的習慣,並不令人太意外,但看著這一座美麗寶島即將喪失她靈魂的一部分─多語─就讓人恨不得想衝進書店撕破滿山滿谷的英文學習書籍。 教育部長吳思華說,將本土語言列為必修不符合新課綱調整的方向,也就是增加選修的空間、減少強制性的必修。這個課綱的修改大方向沒有問題,但是不適用於本土語言。...
文化研究
賴昱伸
10 月 12,2014
從小巨蛋怎麼唸看台語發展的被扼殺
最近,因為台北捷運通車在即,其中因為有一站「台北小巨蛋站」站名廣播,到底閩南語、客語的播音該如何說,又成為了話題。有人主張閩南語播音直接按照漢字把「巨蛋」兩字唸成「ㄍㄨˇ ㄉㄢ-」,馬上會有人出來說「台語沒有這樣講的啦」,於是又有人出來講不然叫「大粒卵」或是「細粒大粒卵」,然後又加以訕笑。最後,結論就是「小巨蛋」這樣外來的新詞無法以閩南語或客語講出來,台北捷運公司決定,把華語、閩南語、...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林怡廷
10 月 10,2014
馬來西亞大選過後(五)
詩人與我約在KLCC公園,我起初不懂為什麼約在市中心,那不符合他的氣質。 我想像可以和詩人在他住的孟沙區(Bangsar)小公園,一起吃馬來傳統早點、聊聊天,但我們約在偌大的KLCC公園,它有50英畝大,是吉隆坡之肺。公園旁是高聳入雲的雙子星塔。 我們甚至沒有明確說好在公園何處碰面,它有50英畝大,這場約會就像謎樣的詩句。我獨自在公園玩起尋找詩人的遊戲,直到十分鐘後,...
文化研究
何懂
10 月 09,2014
烏干達反同法案推翻後,箭停下了嗎?
今年8月1日,烏干達反同法案正式被推翻後。時隔兩個月,烏干達的《每日箴言報》報道憲法法院的法官,Solomy Balungi Bossa表示在推翻法案的近兩個月來,包括他在內,連同其他四位法官都受到言論和死亡威脅。 廢除同年2月由烏干達總統簽署法案的原因,並非因違反人權,而是其立法程序違憲。推翻後受到保守人士強烈反對和上訴,如今更傳出五位推翻法案的法官受到威脅。...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林怡廷
10 月 09,2014
馬來西亞大選過後(四)
革命沒有發生?或者是說,革命早已發生,革命一直發生。政黨輪替可能不過是這場民主大秀需要的燦爛煙火。 回首15年的軌跡,烈火莫熄這場馬來西亞的「九月政爭」,意外開啟了民主化的契機,打開公民社會的想像,人們拋去恐懼上街表達意見,影響力延燒了整整十年,直到2008年大選,歷史任務才算告終。 而後由Berish淨選運動接手,在2012年428達到高峰時有25萬人上街,...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林怡廷
10 月 08,2014
馬來西亞大選過後(三)
努魯伊莎在民聯黨團辦公室等待我們,與其說是辦公室,不如說是反對黨的休息室,這裡兼具交誼、辦公、會議的功能。 議員們坐在沙發上休息或交談,會議室的大圓桌上,幕僚們捧著電腦各自工作。他們像是遊牧民族,帶著電腦隨時準備移動,「習慣了,」安華所屬的人民公正黨辦公室主任王維興無奈的笑說。 我幾乎第一時間就被努魯伊莎迷住。眼前這位剛連任吉隆坡班底谷區的國會議員,年輕、美麗、纖細、...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林怡廷
10 月 07,2014
馬來西亞大選過後(二)
司機不知道我有機會幫他把支持的話帶上。我正要去國會拜訪安華的女兒,吉隆坡班底谷區的國會議員努魯伊莎(Nurul Izzah)。人們總津津樂道這位33歲當紅的政治明星,有機會成為馬來西亞第一位女首相。 在這之前,我拜訪了許多政界、社運界以及媒體圈的朋友,他們都告訴我,要理解馬來西亞近代民主運動史,這15年來公民社會的劇烈變化,有三個關鍵字:安華、烈火莫熄、...
‹
…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