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大選過後(二)

友善列印版本

司機不知道我有機會幫他把支持的話帶上。我正要去國會拜訪安華的女兒,吉隆坡班底谷區的國會議員努魯伊莎(Nurul Izzah)。人們總津津樂道這位33歲當紅的政治明星,有機會成為馬來西亞第一位女首相。

在這之前,我拜訪了許多政界、社運界以及媒體圈的朋友,他們都告訴我,要理解馬來西亞近代民主運動史,這15年來公民社會的劇烈變化,有三個關鍵字:安華、烈火莫熄、Bersih乾淨與公平選舉運動(簡稱淨選運動)。而安華的女兒,人稱「烈火莫熄」公主的努魯伊莎可以問到其中兩個。

安華是目前馬來西亞反對陣營「人民聯盟」的領袖,他曾是伊斯蘭復興運動的激進青年,1982年被首相瑪哈迪延攬進巫統體系實踐政治理想,官拜副首相。1998年安華被首相瑪哈迪革職,引發了烈火莫熄(Reformasi)運動,開啟馬國公民社會的想像,之後十年經歷了高潮及低落,終於在2008年大選,反對陣營正式結盟,並且選出前所未有的好成績。

吉隆坡的國會山莊位於一個小山丘,這裡有翠綠的景致,但不容易到達。不像在台北要去立法院,只需坐捷運到台北車站,再走上5分鐘就在眼前。我懷疑馬來西亞國會的不便利有其盤算,那正好可以稀釋前往抗議的社運團體――大夥得先在山下集合,再花10分鐘步行上山,除了動員者之外,不可能有圍觀的路人臨時助陣。

隔離人群是典型展現權威的殿堂設計,馬來西亞國會大廈門禁森嚴,必須有身分證明才得已通過門外警衛,並且有嚴格的服裝限制。

我慶幸自己不是男性,只需注意不要露出腳趾,但陪同我進國會的前《獨立新聞在線》總編輯莊迪澎,在車內掛著一件西裝外套,一條領帶,一雙正式的皮鞋。他把車停好,在35度的午後艷陽把全套行頭穿上。

「我常在想到底哪些人在裡面辦公,」看我打量頗有現代主義風格、簡白摩登的兩棟國會大廈,莊迪澎一邊對著後照鏡打領帶一邊跟我說:「馬來西亞的國會議員沒有辦公室。」

「沒有辦公室!那幕僚要怎麼工作?」我直覺想起台北立法院旁一棟棟別有洞天的立委辦公室,我那些擔任助理的朋友們總在裡面辦公,為老闆準備質詢資料、接待記者。那裡還是政治八卦的集散地,政治線記者總在那互通有無。

莊迪澎無視一個外國人的文化震憾,淡定的調整好領帶,「我以前當記者跑了好幾年國會,的確也沒想通過。」

通過嚴格的安檢,我們進到國會殿堂,這是一個內閣制國家,真正的權力核心所在。紅地毯,古典皮沙發,花崗岩地板有種舊式的歐洲氣派,英國殖民的痕跡。牆上高掛著歷任首相的大幅畫像,馬來國會的富麗堂皇帶著家長式的父權風格。

莊迪澎告訴我,馬來西亞人稱呼國會議員時,會在名字前加上「YB」兩字,「YB是『尊敬的』的意思,」莊迪澎不很喜歡,因為字眼中透露著大英帝國殘留的階級觀,「沒辦法,妳入境隨俗一下。」

迎面而來的,是馬國的政治菁英,多半帶著穆斯林的黑色小帽子,對我投以好奇的眼神。之前密集拜會的都是馬來西亞華人,此刻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身在充滿異國風情的伊斯蘭國家,而台灣對這個宗教多麼陌生。在國會只有官方語言馬來文允許被使用,巫裔、華裔、印裔的議員們用馬來文質詢,部長們用馬來文報告。但私下,英文才是這些跨族裔政治菁英的交談語言。

「那就是努魯伊莎,」莊迪彭指著大廳的電視,螢幕正在直播開議現場。在等候的空檔,我看到努魯伊莎的質詢,她認真、用力、語速快而熱切。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