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慕容理深
2 月 04,2015
【時事想想】假如復興航空B22816不是墜於基隆河,而是…
假如復興航空B22816不是墜於基隆河呢?最初的碰撞點在南湖大橋,而南湖高中距離這座橋的中央點不到四百公尺。緊鄰著南湖高中北邊的是南湖國小,而台灣都市的國小附近大多是人口密集的住商混合區。 往南看,南港軟體園區離南湖大橋約五百公尺。據聞,平日在該處上班的人數超過一萬;官方統計的員工人數更逼近兩萬四千。總之,空難現場附近不乏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絕對不是連勝文口中的那個「...
政黨政治
史努比
1 月 26,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王金平和柯建銘的台灣紙牌屋
和身邊朋友比起來,我看「紙牌屋(House of Cards)」的時間算是晚了。這部片能夠由英國原著小說與電視劇,跨越大西洋後順著美國政治體制改編為美國版,依然大受歡迎,這證明即使是老牌民主國家,操弄政治的手段與黑暗也不分軒輊。劇中的民主黨黨鞭安德伍德(Frank Underwood)什麼都可以喬,從媒體喬到生意人再喬到共和黨,什麼人都能整,從惡搞同黨議員到暗算總統,到最後竟坐上了總統大位,...
司法人權
,
政黨政治
黃聖峰
1 月 21,2015
解決政治僵局,給人民「主動解散國會權」吧!
日前中國國民黨修憲小組提出「立法院拿回閣揆同意權」的主張,民進黨立院黨團憲改小組也立即提出「賦予總統主動解散國會權」的制衡主張。由於中華民國目前的憲政體制是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有責無權的「異形」雙首長制,讓立法院重新取得閣揆同意權,確實有助於防止總統濫權。而為了避免立法院濫用其閣揆否決權,導致行政院長遲遲無法確定而影響行政運作,給予總統「主動解散國會權」對防止國會濫權也有其必要。...
陳璿羽
1 月 17,2015
【時事想想】醫病信賴與溝通比病歷中文化更重要
近日沸沸揚揚的病歷中文化訴求,引起醫療人員集體反彈,其來有自。回顧我國醫學養成教育,主要教科書與教學內容均以英文書寫,君不見醫師國家考試指定用書數十本,只有一本「公共衛生學」是中文書籍。小國寡民的台灣每年僅養成醫師千餘人,無怪乎沒有出版社願意把動輒數千頁的大部頭書,翻譯成繁體中文。一開始便接受英文醫學教育的台灣醫師們,可能連最常用的退燒藥acetaminophen,只是改成中文的「對乙醯氨基酚...
歷史書寫
戴寶村
12 月 12,2014
不是只有太平輪─談1943高千穗丸沉沒事件
台灣以海島地形地緣之特性,歷史發展一直與航海活動有密切關聯,台灣島上的住民是數千年來不斷渡海而來所構成,海洋史實為台灣史研究領域的重要一環。其中,海難史不但是海洋史的重要課題之一,更是台灣人的移民、殖民和戰爭記憶的一部分。 台灣歷史上,也有數起不遜於鐵達尼號海難,與台灣的時代變遷命運相繫的重大海難事件,卻因政治局勢變化及時代氛圍的限制,而隱沒於歷史及當事者記憶之中。近日上映的電影《...
12 月 10,2014
張肇烜
作者為醫師
林育立
12 月 09,2014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一】底層工人寫革命史:民主文物館靈魂人物賽羅(上)
25年前的11月9日柏林圍牆倒下,一年後兩德統一,歐洲結束戰後長達40多年的對峙和分裂。德國在東德由威權轉型為民主後,即立法追討共黨黨產,開放情治檔案供全民調閱,並在監獄和情治單位等威權統治的遺址廣建紀念館,揭露獨裁政府侵犯人權和追究加害者不遺餘力。時值2014年國際人權日,旅居柏林的林育立將以一系列報導,回顧轉型正義在德國的實踐。 「剛剛才有一位八十歲的老人來,...
政黨政治
洪教聞
11 月 28,2014
寫在選舉前──染黑的吾鄉,彰化
這次的彰化縣長選舉,綜觀其候選人的特質,其實就是過去彰化人的社會縮影。 我們如果去檢視三位候選人的出身,特質,會發現彰化社會組成的一些特質,甚至現任縣長某部分也反映了彰化某些特質,而這些特質,其實跟彰化這十年,甚至二十年停滯不前的社會組成有關。 筆者依稀記得20年前在家父的車上,望著窗外的彰化市街景,問了家母一句個問題:「媽,20年後彰化會變成怎麼樣?」我指指窗外的街道。「...
運動休閒
,
休閒育樂
洪靖
11 月 03,2014
【政策想想】荷蘭的單車文化可以複製嗎?綠色交通在台灣的理想與現實
近年來,為了因應全球暖化,台灣社會開始浮現倡議綠色交通的聲音,「單車」(又稱自行車、腳踏車,後文混用)常是最令人期待的項目之一。提到單車,我們很快就會聯想到號稱「自行車王國」的荷蘭,有許多政策建議都也都以荷蘭為主要效法對象,認為如果台灣政府願意積極努力,學習荷蘭建立腳踏車專用道,輔以完善交通法規,以及健全相關制度,那麼建立台灣永續環保的單車文化指日可待(註 1)。 ...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徐歆惠
11 月 02,2014
願真正的十月光輝屬於人民
「光輝十月」已經過去了。在實行周休二日之前,這個月份曾是放假小確幸的來源——從雙十國慶、25日「台灣光復節」以及31日的 蔣公誕辰(挪抬不能少)。即使現在後兩日已不再是國定假日,年輕一代甚至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某位總統的生日與忌日值得紀念(比方說有人知道陳水扁跟馬英九的生日嗎),但顯然這些日子及其象徵意義對某些人來說餘蔭仍在。...
‹
…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