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林濁水
8 月 08,2014
【華山論劍】 不知不覺的台獨與國家人格分裂症──自然獨(二)
假使今天的年輕人是自然而然的自然獨的話;那麽很有趣的,在自然獨出現的很久以前便有一種姑且叫「不知不覺的台獨」在台灣出現了。 最近南方朔和謝長廷都提到有一種台獨叫B型台獨,他們說馬英九就是B型台獨。 B型台獨的說法來源己久,說法來自於已經去世的民進黨立法委員盧修一。他說不把中國大陸當中華民國國土,中華民國只包括台澎金馬的所謂「獨台」,就是B型台獨。他那樣說,...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
環境經濟
,
社會安全
史努比
7 月 20,2014
【開往台灣的慢船】宥勝談蘭嶼小七的另類視角
蘭嶼小七的新聞最近鬧翻了天,如果我沒搞錯,藝人宥勝和作家劉克襄分別在個人部落格和報紙專欄發表意見之後,這件事才躍上頭條新聞,如雪球般愈滾愈大。非正式的觀察,贊成由當地住民自行決定的比例,遠高於如宥勝和劉克襄等民眾對蘭嶼開設7-11的憂慮。於是,憂慮者反而變成公共輿論砲轟的對象。 先說個人立場,關於這件事確有值得憂慮的理由,但因為對住民自決的支持,我贊成由當地人決定。不過,...
陳昱齊
6 月 24,2014
人生有標準答案嗎? 從法國哲學考試反思台灣教育
法國此刻在進行高中會考,與台灣最大的不同是,法國的應試科目包含台灣人意想不到的「哲學」,題目採申論形式,如「我們是為了快樂而活嗎?」、「為何尋求認識自我?」,考試時間長達四小時。 最近台灣的國中會考與十二年國教課綱也吵得火熱,對照法國考哲學的傳統,如果台灣也比照辦理的話,可以想見一定會招來「哲學無用」、「考哲學對未來找工作沒幫助」、「沒有標準答案如何評分?」等批評。...
史努比
6 月 08,2014
【開往台灣的慢船】台灣人真的__ __嗎?
要將一個民族以簡單的幾句話定性,其實很不容易,或許也很不公平,許多時候這樣子的說法,更帶著岐視性的意味,例如大家都知道、在民間普遍流傳的,對原住民、外省人和中國人乃至日本人的形容。 那麼,台灣人自己又是什麼樣子?日治時代的臺灣民報記者黃旺成(1888-1978),曾歸納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1857-1929,民政長官任期為1898-1906)的「治台三策」,...
王子面
6 月 08,2014
關於高中數學課程,該思考的是⋯⋯
由於教育部在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草案中,將數學必修課從現行的24學分降為必修12學分加上必選至少4學分,中研院93位院士日前連聯署反對,一時間引發高中數學教育究竟應占多少時數的討論。 反對調降者,認為教育部未考量到各級教育制度的銜接與國家競爭力,導致大學教育無法與國際接軌(台大數學系林長壽教授看法)。贊成調降者,則認為高中降低共同必修是世界趨勢,且自然組仍維持24學分,...
彭文龍
4 月 20,2014
【時事想想】政治明星連勝文跌落凡間
國民黨台北市長初選終於結束,雖然連勝文大勝丁守中,但是競選過程中,丁守中不斷進逼,迫使連勝文打起負面選戰,運作棄保效應,訴諸親情攻勢,最後還得拿出壓箱寶,重提2010年遭槍擊的悲情牌。連勝文選得如此艱辛,這是眾人(包括他本人在內)所始料未及,除了來自國民黨內部的因素之外,連勝文似乎應該重新檢視,為何他失去了原本的明星光環,特別是318學運背後所帶來的警訊。 連家從連橫到第四代連勝文,...
亮亮醫師
3 月 29,2014
【時事想想】台灣人,解放你的奴性吧!
在台灣人的血液中,根深蒂固、比膽固醇還要更牢牢黏滯在血管中的,是一種隱形但效力強大的物質,麻醉又昏迷了大家幾十年。這種物質的名字叫做「奴性」。 奴性,就是「甘心為奴隸」。 奴性這種東西是很可怕的,徹底摧毀一個人的自由意志,光是要這些奴隸們起身反抗主人(政府與財團),很多人就寧願安於被奴役,因為至少可以溫飽又平安,並不認為自由有什麼重要的。...
藍弋丰
3 月 19,2014
【能源思考題】(十四) 錢坑、大錢坑、拖油瓶
上週我們談到了芬蘭受法國核能大廠Areva所累,蓋了一座大錢坑核電廠,不過,也不能說是法國人特別要惡整芬蘭,因為法國自己也一樣是受害者。 話說法國也是多年沒有建新核電廠以後,到2007年底,開始興建Flamanville 3號核電站,當初預估總預算33億歐元,還說只要建4年半就能完工啟用,也就是說預期在2012年中啟用,沒想到蓋了18個月,也就是1年半以後,...
Ko Tsì-jîn
3 月 14,2014
【我看台語片】日本片?台灣片?
備受期待的《KANO》果然票房暴衝,天下嘉農,上映第3週票房仍持續攀升,本週末料將突破2億,有名影評人估最終票房6億,那是超越魏德聖前作《海角七號》的數字。 《KANO》再次複製了海角現象,台派觀眾無不佳評大讚,全面集結本土情感與在地認同,擴散出去的感染力量,把自外於KANO現象的中國派陣營壓縮得更小了一些。 ...
張之豪
2 月 25,2014
【雞籠勃露斯】1947年,三月八日,基隆
《1947年,三月八日,基隆》 二二八大屠殺(228 Massacre)這個在臺灣歷史中舉足輕重的事件,在最初有兩個場景很重要。 第一個是1947年二月二十七日在臺北大稻埕的私菸查緝,聚眾抗議。 第二個是十天後,三月八日,中國軍人抵達臺灣開始厲行屠殺的開始,地點是基隆。 臺北是全臺沸騰的開始。基隆,則是黨國力量抵臺血腥鎮壓的開始。...
‹
…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