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司法人權熱門
司法人權
賴彥丞
10 月 30,2018
認識自己 尊重他人:性平教育不該放棄
2018年同志大遊行人數經主辦單位預估達近十四萬人,再次創下同運集會之歷史新高,本次的重點除了期許能修改已被司法院大法官第748號解釋文宣告違憲的《民法》,納入同婚保障條文,還有捍衛因保守勢力反撲而面臨危機的國中小性別平等教育。 即便大法官已釋憲確立未來同婚合法化,然部分保守團體仍不死心,持續操作相關議題並散播歧視、保守的性別觀念給大眾,並推動所謂「『愛家』三公投」——第十案「婚姻定義」:...
司法人權
鄭國生
10 月 16,2018
政府不得不面對的難題:機關內的非典型勞動
「在兩年內,(中央政府的)派遣人員要歸零。」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的這番話,一語道出行政院於今(2018)年7月18日所核定的〈行政院暨所屬機關(構)檢討勞動派遣運用實施計畫〉(以下簡稱〈實施辦法〉)之目標──要在2020年底前,「強化非典型人力權益保障」。且在行政院所屬的14個部會中,特別指名7個機關(內政部、教育部、法務部、勞動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衛生福利部及文化部等)...
司法人權
賴彥丞
10 月 01,2018
不想被Google的權利:「被遺忘權」
在資訊發達的時代,科技無孔不入地滲透到每個角落,個人已幾乎難有隱私可言。然隱私權是人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向來重視人權的歐盟早在網路尚未普及的1995年,便制定了「個人資料保護指令」(Data Protection Directive),隨著時代演進,歐盟又在2016年訂立「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這部號稱「...
司法人權
賴彥丞
1 月 22,2018
從《1987》想想鄭性澤案:刑求幾時休?
在戲院裡看著《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這部講述全斗煥軍事獨裁時期,韓國匪諜搜查處的警察將大學生朴鍾哲刑求致死,引發人民怒而發起「六月民主運動」終結獨裁統治的故事。我不禁想起幾個月前台灣也有一起經法院認證的警察刑求被告案例:鄭性澤案(2002年台中豐原十三姨KTV殺警案) ,台中高分院不只改判鄭性澤無罪(現已無罪定讞),更認定偵辦該案的豐原分局刑事組警方有對被告刑求取供之事實。...
司法人權
陳昱齊
7 月 17,2017
從「言論叛亂」除罪化反思解嚴的歷史意義
今年是解嚴30週年,1987年7月14日,蔣經國總統明令台灣地區自7月15日零時起解嚴,台灣本島結束自1949年5月20日以來,堪稱世界紀錄的長達38年戒嚴統治,但解嚴後的台灣社會真得「解嚴」了嗎?解除戒嚴是否意味著「白色恐怖時期」走入歷史? 眾所皆知,白色恐怖時期許多的「政治案件」都是冤案、假案、錯案,其中又以「言論叛亂」最令人聞風喪膽,...
司法人權
《溫度》月刊
3 月 23,2017
【台中想想】台中的反抗與馴服:為228事件七十週年而寫
文 / 楊欽堯 (雲林縣北港鎮出生,待過嘉義、台北、台南等地,最喜歡台中這城市。博士班就讀於中興大學,現在就算四處兼課,假日休閒時都會回來,逐漸台中成為我第二故鄉。興趣是歷史研究,現為修平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二二八不幸事件爆發迄今剛好70週年,絕大多數當事人都已作古,中部還健在者,如當年二七部隊長鍾逸人已高齡95歲,領導民眾於埔里烏牛欄作戰的黃金島亦已90歲,...
司法人權
楊佳恬
12 月 11,2016
奧地利的婚姻平權史一路走來
這是一個人口不到900萬的阿爾卑斯山小國,以古典音樂以及觀光業在世界聞名。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這個保守的羅馬天主教國家裡,在這數十年來,也從不間斷的在為非異性戀者在爭取平權著。 奧地利十分重視公民及早參與社會議題,你只要滿16歲就有投票權。我自己有幾個鋼琴學生是國高中生,每次有什麼國會、市議會改選之類的,候選人政見或是政黨方向,他們都比我還要清楚,也會很孩子氣的一直要套我說會選哪個黨派。...
國防外交
,
司法人權
全面真軍
3 月 08,2016
「戒嚴傳統,全新感受」──賣茶小商人白色恐怖初體驗
一個國家的民主自由程度,往往與它對人民的手段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一個國家對其人民最為嚴重的手段,則莫過於藉由刑事程序的強制處分,諸如逮捕、羈押、搜索及扣押等各式方法,都是可能嚴重侵害人權的行為,也因此愈是先進的人權國家對於實施這種處分的限制也越是嚴格。回顧白色恐怖時期,當時的人最害怕的就是人走在路上莫名其妙被警察帶走,或是警察莫名其妙上你家就拿你的東西順便把你人也帶走。...
教育文化
,
司法人權
陳昱齊
2 月 25,2016
轉型正義的第一哩路
新的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選前多次強調當選就任後會積極推動「轉型正義」的工作,強調:要整理並公開歷史的檔案,讓真相重見天日,撫平受害者心中的傷痕,任何人都不應該在我們的過去的歷史裡面去隱瞞。 副總統陳建仁在出席「全國二二八暨白色恐怖受難團體後援總會成立大會」時也說:未來,轉型正義將是民進黨執政後最先要推動的政治改革,並將成立真相和解委員會。只有追求真相才能讓和解出現,也才能真正保障自由...
司法人權
撲馬
11 月 04,2014
【撲馬想想】保護被害人的必要之惡:論性侵犯的再犯率
性侵犯再犯率有多高? 我在美國帶助教課的時候,請大學部的同學猜猜看以下犯罪者的再犯率。 殺人 強制性交 強盜 侵入住宅竊盜 毒品交易 很有意思的,大家都認為竊賊的再犯率很高,其次是強制性交。如果考慮「不限於同一犯罪的再犯」,例如性侵犯出獄之後犯竊盜罪,或者強盜犯出獄之後犯殺人罪,同學們對再犯率的評估都高達七到八成。 我在大家發表意見的同時,...
‹
…
2
3
4
5
6
7
8
9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