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國防外交熱門
歷史書寫
,
國防外交
林孝庭
4 月 02,2017
【書摘】《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美國要求反攻海南島,蔣介石另作他想
書名: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Accidental State: Chiang Kai-shek,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aking of Taiwan) 作者:林孝庭 譯者:黃中憲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7/03/29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
運動休閒
,
國防外交
馬鈺龍
1 月 25,2017
修改奧運國家隊名稱、旗歌的可行性探討
去年起,有台灣人和熱心的日本人團體共同發動連署,要求國際奧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將台灣的參賽名稱由「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改為「台灣」,同時徵求新的國家隊名稱與旗歌,取代現有奧會模式在2020年東京奧運出賽,至今連署人數突破65000人,也見諸新聞報導。 近年來台灣認同逐漸升高,...
國防外交
張智程
1 月 19,2017
【京都想想】川普政權誕生,蔡英文外交戰略的最後缺角:「台俄關係」
川普政權的誕生,意味著今後的全球政經形勢中,美國在其國家戰略上可能出現尼克森・季辛吉時期以來「美中俄三方關係」的大逆轉,顛覆美國「聯中制俄」的戰略,並以相同的現實主義地緣政治戰略邏輯,隱隱形成「聯俄制中」的全新結構。 台灣在這個即將到來的全球政治新局勢中,必須調整節奏,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回顧蔡英文政權擬定外交戰略中,可以發現英政府除了強調首重與美日合作之外,...
國防外交
,
司法人權
全面真軍
3 月 08,2016
「戒嚴傳統,全新感受」──賣茶小商人白色恐怖初體驗
一個國家的民主自由程度,往往與它對人民的手段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一個國家對其人民最為嚴重的手段,則莫過於藉由刑事程序的強制處分,諸如逮捕、羈押、搜索及扣押等各式方法,都是可能嚴重侵害人權的行為,也因此愈是先進的人權國家對於實施這種處分的限制也越是嚴格。回顧白色恐怖時期,當時的人最害怕的就是人走在路上莫名其妙被警察帶走,或是警察莫名其妙上你家就拿你的東西順便把你人也帶走。...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
政黨政治
,
主權兩岸
張國城
1 月 29,2016
【時事想想】 馬英九為何要前往太平島?
馬總統在1月28日前往太平島視察,美國一反八年來對他的情義相挺,罕見地表達不滿。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游詩雅(Sonia Urbom)在27日受訪對此表示,對於馬英九總統計畫前往太平島,美方感到失望。此行動不僅極無助益,也無法為南海紛爭的和平解決做出貢獻。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唐納28日也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馬英九有任何權利表達他對南海的立場,「美國只是不同意這一項行動」,...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林琮盛
9月 10,2015
【中東想想】 不是戰爭機器:以色列國防軍如何成為頂尖人才庫和就業保障
總統馬英九的募兵制政見二度跳票,再度掀起社會對台灣兵役制度的爭辯。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文政近日在〈國防部認輸才有再戰機會〉一文指出:「若青年感受到國軍是其人生發展的跳板,能培養其專業競爭力,這四年役期就如同領薪水的人生學習。不僅年輕人加入國軍的誘因可提高,國軍也能成為國家培養高競爭力人才的場域。當退伍的步兵營營長是企業爭相延聘的經理人時,...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林琮盛
4 月 23,2015
【中東想想】 徵兵制的以色列,凝聚獨立建國的堅定意志
每年4月下旬,以色列總沈浸在一股莊嚴又哀戚的氣氛中。每年此時,「大屠殺紀念日」及「陣亡將士紀念日」這兩大國定紀念日總讓以色列人不斷深化以色列不再讓猶太人悲劇重現的堅強意志。 這兩大節日的上午8點,以色列全國會響起警報聲。所有民眾都會起身肅立;行進的車輛無論在高速公路或一般道路,全都停駛。乘客和司機集體下車默哀。畫面和生活瞬間凍結在那一刻,停頓在警報聲的那兩分鐘。...
國防外交
艾瑪
11 月 18,2013
【時事想想】又少了一個小朋友
甘比亞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相關評論與斷交原因臆測頻出;馬英九堅不死心,一相情願認為與中國無關,還想挽回甘比亞的心。今日,馬英九終於拍板定案:斷交。 坦白說,「斷交」、「建交」在中華民國的歷史中,並不是一件新鮮事。 自從中華民國軍隊在1945年代表二次大戰盟軍接收台灣以後,台灣和中華民國就產生了千絲萬縷的糾葛。下方的圖表是1945年以後,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數量變化。1971年...
國防外交
蔡佳勳
6 月 23,2013
當國軍遇上性別
當兵是每位台灣生理男性都會經歷的一個「成年儀式」,雖然「目前看來」1994年後出生的生理男性的生命中多了一年時間可以「自由」運用,不用再被約束,管制在準監獄般的軍營中。由一群生理男性所掌控、管理、生活和詮釋的國軍,應該可以說是台灣社會中陽剛味最濃厚也最難以驅散的角落。除了歷史上真實或被虛構出來的人物:聖女貞德、花木蘭等具有卓越軍事功勞的生理女性圖像之外,生理女性在軍隊中已經缺席了幾千年,...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陳力綺
3 月 01,2022
【波蘭想想】從烏、俄戰爭想想台灣
根據波蘭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2月27日的一則推特,從烏、俄戰爭爆發至當日,已有超過20萬名烏克蘭人順利逃到波蘭避難。[1]波、烏兩國的歷史、地理、文化相近,就連國歌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波蘭國歌的第一句是「波蘭沒有滅亡」(Jeszcze Polska nie zginęła),而烏克蘭2003年改版前的國歌第一句則是「烏克蘭尚未毀滅」(Ще не...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