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國防外交熱門
國防外交
張智程
1 月 19,2017
【京都想想】川普政權誕生,蔡英文外交戰略的最後缺角:「台俄關係」
川普政權的誕生,意味著今後的全球政經形勢中,美國在其國家戰略上可能出現尼克森・季辛吉時期以來「美中俄三方關係」的大逆轉,顛覆美國「聯中制俄」的戰略,並以相同的現實主義地緣政治戰略邏輯,隱隱形成「聯俄制中」的全新結構。 台灣在這個即將到來的全球政治新局勢中,必須調整節奏,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回顧蔡英文政權擬定外交戰略中,可以發現英政府除了強調首重與美日合作之外,...
國防外交
王俊評
12 月 27,2016
中國海軍遼寧號航空母艦進入西太平洋的戰略意義
12月25日,中國海軍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與另外5艘護航軍艦組成的編隊,經日本沖繩縣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進行遠洋訓練,後於26日上午經巴士海峽進入南海水域執行跨海區訓練。宮古海峽因為寬達300公里,近年來早已成為中國海空軍跨越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演訓的主要通道,包括2016年11月及12月,中國空軍戰機編隊兩次環繞台灣飛行。 這是遼寧號首次遠離中國近海水域通過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
國防外交
許又方
12 月 26,2016
中生納保、聖國斷交觀察:外交要從民間打底
最近有二件看似不相干卻性質有些類似的事件:一是中生納健保的爭議;一是聖多美普林西比與我斷交後,其在台求學的國民是否仍應予以獎學金的問題。反對者的意見多半認為政府應該將資源優先運用在自己的人民身上,更何況中國始終與我為敵,如今聖國又助其令我難堪,台灣實在沒必要如此充大方。這樣的觀點基於義憤,可以理解;但若就長遠來看,筆者認為這有助於幫台灣的外交打底。 眾所周知,外交粗分「政府」與「...
國防外交
,
主權兩岸
巫堃泰
3 月 06,2015
大陸新航道 威脅外島飛行安全
中國向國際民航組織稟報,3月5日起新增M503沿海航道,及3條由沿岸城市機場連接增設的航道。M503航道將十分貼近海峽中線;而新增的輔助航道亦接近現時連接台灣本島及外島的航道。即使剔除軍事因素,航道管制問題將令此區域有飛行安全風險。 以金門與廈門之間的航道為例,擬議的W123輔助航道,與現時連接金門及高雄的W6航道平行。W123航道將給予來往廈門機場的航班使用,連接M503航道。...
國防外交
,
主權兩岸
彭文龍
8 月 26,2014
國安破洞 馬總統不負責 太離奇
連勝文發言人張碩文昨天(8/26)下午指出,張顯耀事件發展至今,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作為兩岸事務主管官員,在此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卻未發揮應有作用,難辭其咎,直指「王郁琦,你應該要下台」! 事實上,張碩文的發言只說對了一半,我國兩岸談判的最高決策權在總統手上,並透過國家安全會議執行。台灣首席談判官員洩密,總統更是難辭其咎,只有王郁琦下台,恐將成為馬總統的擋箭牌。...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
司法人權
史努比
7 月 06,2014
【開往台灣的慢船】 台日憲法的宿命與哀愁
近幾天的亞洲新聞,除了香港佔中行動,或許就屬日本安倍晉三政府在內閣會議解除長久以來對集體自衛權的禁制,最令人關注。 這項爭議性舉措,美國、菲律賓舉雙手雙腳贊成,越南表示歡迎,中國與韓國持審慎保留態度,雖不是很高興,也沒出現太多攻擊。至於台灣,官方態度模糊,馬英九稱「密切關注」,民間一般分析則是此舉加強美日安保體系,對台灣似乎更添一層保障。 持較為負面看法的,則有人說它象徵著日本將重返...
國防外交
Chenglap
1 月 07,2014
服從與反抗:從募兵制談人民的武力權
我們是否有想過,其實「軍事」也可以是一種「權利」?我們常覺得西方的軍隊比我們優勝,除了各種細節外,有一個最大的分別,就是對武力的觀點。在西方,武力可以是一種權利。中華民國五權憲法,有考試權沒有武力權。武力是權利嗎?這問題對大部份人來說可能都很新鮮。 在我們的社會,我們普遍相信武力是政府的特權,平民使用武力絕大部份時候都是錯誤的。當我們看到美國有槍手屠殺校園的新聞時,...
國防外交
楊虔豪
8 月 31,2013
【首爾想想】台韓斷交21週年:改變對韓思維的時刻
編者註:甘比亞宣布與台灣斷交,台灣上下一片震撼,顯然毫無心理準備。【首爾想想】楊虔豪在今年8月24日與30日刊登的兩篇專欄文章,回顧當年台韓斷交的情況,值得再度思考。本篇文章首度刊登於2013年8月30日。 上週本人所發表的「台韓斷交21週年:台灣外交的反思與批判」一文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迴響與轉貼。事實上,在斷交第18年與20年時,我都曾撰寫過專文,在個人網站與報紙上發表後,點閱量皆高居不下...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吳尚書
6 月 10,2020
【南洋想想】中國航艦對於東南亞的軍事挑戰
台灣之外,東南亞大概是北京最有可能運用航艦以威嚇的區域,惟影響應該不及過去帝國主義時代的砲艦外交。 東南亞十國中除了寮國都濱海,故中國都可以採取「航艦外交」來施壓。首先,那些中國關係較佳的國家,例如柬埔寨與緬甸,若是雙方關係惡化,投資與貿易可能更具施壓的效果。對緬甸而言,派航艦施壓反而導致其倒向印度。印度的海軍雖然在規模上比解放軍略小,但是在印度洋有其主場優勢,尤其印度位於安達曼與尼寇巴(...
國防外交
吳尚書
2 月 24,2020
【南洋想想】VFA:菲律賓的國防困境
在武漢肺炎蔓延之際,近期在東南亞最顯著的國際新聞,無非是菲律賓官方通知終止與美國的「軍隊訪問協定(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以下簡稱VFA)」。此事件除了讓反美著稱的杜特蒂(Duterte)總統得償所望,更反映該國長期以來的國防依賴與政客們的缺乏作為。 VFA的脈絡 在1992年美軍基地關閉之前,菲律賓的國防幾乎是完全依賴美國。雖然在獨立建國後菲律賓武裝部隊...
‹
…
2
3
4
5
6
7
8
9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