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國防外交熱門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洪榮一
8 月 24,2012
想想一個「立足台灣、走向海洋」的南海政策
1996年至2008年之間,台灣對於南海的經營曾經有過重大的戰略作為;但是2008年5月20日以後主政的馬英九總統,囿於其國家安全政策基本邏輯的限制,導致整個政府陷入「不作為」的泥沼而無法有力處理涉外主權相關的問題,令人擔憂。 1999年,李登輝總統為了南海局勢一旦有變時,台灣能有更具彈性的戰略迴旋空間,佈署具有司法警察身份的海巡隊員以取代軍事作戰人員的海軍陸戰隊員來駐防太平島與東沙島。...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陳力綺
3 月 01,2022
【波蘭想想】從烏、俄戰爭想想台灣
根據波蘭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2月27日的一則推特,從烏、俄戰爭爆發至當日,已有超過20萬名烏克蘭人順利逃到波蘭避難。[1]波、烏兩國的歷史、地理、文化相近,就連國歌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波蘭國歌的第一句是「波蘭沒有滅亡」(Jeszcze Polska nie zginęła),而烏克蘭2003年改版前的國歌第一句則是「烏克蘭尚未毀滅」(Ще не...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吳尚書
12 月 28,2020
【南洋想想】泰國軍事現代化:峰迴路轉的歷程
從朱拉隆功國王於十九世紀現代化而建軍開始,泰國具有東南亞最長的軍事歷史,加上東南亞第二高的GDP,在實踐上卻差強人意,反映其內外的諸多因素。 在二次大戰結束之前,無論是王權、內閣或是軍政府,皆以在英法殖民強權之間的生存為要務,所以建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當時泰國亦需大量現代化基礎建設的投資,使軍事支出受到制肘,加上對付西方強權實為越級打怪,所以外交的平衡為主要手段,軍事為輔,...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吳尚書
10 月 30,2020
【南洋想想】印尼的國防產業:邁向區域強國的基礎
儘管印尼在多數國人與媒體的印象很難跟區域強國(Regional Power)有所連結,但是在數十年的努力下,印尼堪稱有東南亞最完整的國防產業。 受限於較晚起步的工業化、戰亂、有限的市場等其他限制,東南亞國家在重工業的發展相對有限。新加坡、泰國與緬甸在車輛、船隻與火砲等項目上已經從組裝進入的自立發展的階段,不過尚未進入航空領域,印尼則是三棲發展,成為區域中唯一的例外。...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吳尚書
9月 17,2020
【南洋想想】馬來西亞起伏的國防發展
馬來西亞在建軍上的起伏見證了「買車容易養車難」的俗諺,只是以更複雜的方式呈現。 在馬來西亞於1963年獨立前後,該國最大的安全威脅為內部的共產黨叛亂,所以軍事建設以戡亂作戰為設想,實際的軍力主要為步兵、輕裝甲車與小口徑的榴彈砲。空軍與海軍則是以支援戡亂作戰的運輸功能為主。馬來西亞建軍的真正轉捩點是1988年共產黨叛亂的正式結束,使得馬國軍方徹底轉為正規戰為中心的建軍方向。...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吳尚書
6 月 10,2020
【南洋想想】中國航艦對於東南亞的軍事挑戰
台灣之外,東南亞大概是北京最有可能運用航艦以威嚇的區域,惟影響應該不及過去帝國主義時代的砲艦外交。 東南亞十國中除了寮國都濱海,故中國都可以採取「航艦外交」來施壓。首先,那些中國關係較佳的國家,例如柬埔寨與緬甸,若是雙方關係惡化,投資與貿易可能更具施壓的效果。對緬甸而言,派航艦施壓反而導致其倒向印度。印度的海軍雖然在規模上比解放軍略小,但是在印度洋有其主場優勢,尤其印度位於安達曼與尼寇巴(...
國防外交
吳尚書
3 月 31,2020
【南洋想想】第二個東南亞F35用戶?印尼戰機的演變
今年三月有多起媒體報導印尼在美國施壓下將停止採購俄國的Su-35戰機,改引進美國的F-16V(Block 70 或72),但是印尼卻提出購買F-35的需求,有可能成為繼新加坡之後第二個東南亞F-35使用國。這個牽涉東南亞最大國與俄美兩強的戲碼看來還要演一陣子,不過印尼本身發展空優的歷程卻提供瞭解該國條件的機會。 從與荷蘭的四年獨立戰爭(1945-1949)起,印尼就對空優有高度的重視。...
國防外交
吳尚書
2 月 24,2020
【南洋想想】VFA:菲律賓的國防困境
在武漢肺炎蔓延之際,近期在東南亞最顯著的國際新聞,無非是菲律賓官方通知終止與美國的「軍隊訪問協定(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以下簡稱VFA)」。此事件除了讓反美著稱的杜特蒂(Duterte)總統得償所望,更反映該國長期以來的國防依賴與政客們的缺乏作為。 VFA的脈絡 在1992年美軍基地關閉之前,菲律賓的國防幾乎是完全依賴美國。雖然在獨立建國後菲律賓武裝部隊...
國防外交
賴怡忠
1 月 19,2020
2020是台美關係機會年
令人屏息以待的選舉終於結束了,蔡英文總統一如預期成功連任,而且得票取得八百一十七萬的新高,同時民進黨也保住立院多數。如與基進黨以及林昶佐、蘇震清、趙正宇等部分無黨籍人士加總,可說已取得相對穩定的立院多數。這個在中國銳實力對台灣滲透分化、輔以軍事威脅與國際打壓的狀況下出現的得票結果,就是個反親中保台灣,嚴拒一國兩制、捍衛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等主張的公民投票。...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楊佳恬
11 月 17,2019
小國無法伸展?被世界各國重視的永久中立國奧地利!(下)
往前閱讀:小國無法伸展?被世界各國重視的永久中立國奧地利!(上) 奧地利實施永久中立國的體制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然而,要當中立國,不是自己關起門來決定,寫到憲法裡面,然後告知各國:「我們現在是中立國,以後都不會選邊站,我們不會進攻你們,你們也不能侵占我們喔!」即可獲得保障。 在實務外交上,中立國的身分必須被他國(尤其是強權)承認尊重,才有真正實踐的可能。憲法也規定,...
‹
…
2
3
4
5
6
7
8
9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