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國防外交熱門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楊佳恬
11 月 17,2019
小國無法伸展?被世界各國重視的永久中立國奧地利!(下)
往前閱讀:小國無法伸展?被世界各國重視的永久中立國奧地利!(上) 奧地利實施永久中立國的體制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然而,要當中立國,不是自己關起門來決定,寫到憲法裡面,然後告知各國:「我們現在是中立國,以後都不會選邊站,我們不會進攻你們,你們也不能侵占我們喔!」即可獲得保障。 在實務外交上,中立國的身分必須被他國(尤其是強權)承認尊重,才有真正實踐的可能。憲法也規定,...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吳尚書
五月 22,2019
【南洋想想】亞太海事展:新加坡國防外交的體現
自從1997年開始,在新加坡隔年舉行的國際海事防衛展(International Maritime Defence Exhibition Asia, IMDEX Asia ),不僅成為相關領域的重點活動,也是新加坡國防外交的成就。 名義上IMDEX看似由私人的Experia公司舉辦,該公司其實新加坡多處政府機關與公司,例如新加坡科技(Singapore...
國防外交
陳宥樺
6 月 20,2017
巴拿馬斷交啟示──台灣人應該如何繼續往前走
巴拿馬政府上星期轉移了對中華民國的外交承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事件引起許多台灣學者與官員對於台灣未來一連串的政策辯論,政策辯論極其豐富但少從區域安全的角度著手,這正是本文想要補充之處。 美國消失 川普上任後「美國消失」因素開始在東亞的國際結構上產生作用。直言之,從1949年以來,中華民國可以在台灣生存至今,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構性因素是美國在物質能力上遠優於中國,...
國防外交
洪榮一
3 月 29,2017
軍人年金改革:三二九之「犧牲享受、享受犧牲」
「春寒料峭,凍殺年少」。一百多年前3月29日的革命青年為了捍衛民族的利益,拋頭顱灑熱血的壯舉是令人動容。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不論是為了甚麼理由,資深青年們為了捍衛自己的利益,初春時節在街頭上與寒風細雨對抗也總還是讓人不捨。革命情誼的休戚與共,在患難考驗時更顯珍貴。 皇帝不差餓兵?蔣介石政府也曾… 國民黨在上海大潰敗的時候,蔣經國就曾經充滿情義的對蔣介石的警衛總隊隊員說過:「...
國防外交
吳秉聲
1 月 24,2017
被低估的外交援助:以台灣參與瓜地馬拉古城文化遺產維護為例
蔡英文總統甫結束至中美洲四國友邦的訪問,成果豐碩。過去,因為距離、文化及語言的關係,國人對於中美洲的瞭解與關注並不算多,然而,外交人員、各項技術團成員、臺商以及僑胞在此地已經努力了數十年,默默替臺灣鞏固了最大的邦交區塊。 只是,當所有媒體對總統首次造訪瓜地馬拉的世界文化遺產安地瓜古城的焦點僅是總統手持環場自拍器的舉動,也就沒有額外關注到臺灣曾經在此直接且尊嚴地參與了世界文化遺產的維護工作,...
國防外交
張智程
1 月 19,2017
【京都想想】川普政權誕生,蔡英文外交戰略的最後缺角:「台俄關係」
川普政權的誕生,意味著今後的全球政經形勢中,美國在其國家戰略上可能出現尼克森・季辛吉時期以來「美中俄三方關係」的大逆轉,顛覆美國「聯中制俄」的戰略,並以相同的現實主義地緣政治戰略邏輯,隱隱形成「聯俄制中」的全新結構。 台灣在這個即將到來的全球政治新局勢中,必須調整節奏,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回顧蔡英文政權擬定外交戰略中,可以發現英政府除了強調首重與美日合作之外,...
國防外交
呂欣潔
7 月 18,2016
【欣潔想想】發展國際非政府組織 軟體重於硬體
前幾日在媒體報導看到一則報導,標題為<省議會改造為iNGO中心 中市府:國際人才培訓>,內容討論到台中市政府打算將過去的省議會改造成國際的非營利組織中心,希望能夠吸引國際的NGO到台灣設立基地,同時也能培訓台灣的國際人才,配合「新南向政策」的外交目標,拓展台灣的外交軟實力。 台灣的國際事務工作,向來非常艱辛,處處受到中國的打壓,台灣官方角色要在國際上發聲,...
國防外交
,
司法人權
全面真軍
3 月 08,2016
「戒嚴傳統,全新感受」──賣茶小商人白色恐怖初體驗
一個國家的民主自由程度,往往與它對人民的手段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一個國家對其人民最為嚴重的手段,則莫過於藉由刑事程序的強制處分,諸如逮捕、羈押、搜索及扣押等各式方法,都是可能嚴重侵害人權的行為,也因此愈是先進的人權國家對於實施這種處分的限制也越是嚴格。回顧白色恐怖時期,當時的人最害怕的就是人走在路上莫名其妙被警察帶走,或是警察莫名其妙上你家就拿你的東西順便把你人也帶走。...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
中國問題
徐子軒
7 月 16,2015
越南人眼中的中國
由河內到胡志明市,1700多公里,大概等於黃金海岸到墨爾本、華盛頓到邁阿密,漢堡到羅馬,通常搭乘飛機或高鐵頂多三小時多。不過,越南的火車老舊,平均時速60公里,再加上停留的站數,可以耗費三天兩夜的搭乘時間。那個晚上七點半,我搭上前往河內的夜車,準備好好體驗幾乎貫穿全境的臥舖之旅。 進了房間,樓下的室友是一家大小,對面的鄰居則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伯。照例問完「你來自哪裡?」、「...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洪榮一
6 月 16,2015
從「南海」到「南中國海」
2015年6月初在美國東岸風光明媚 Camp Lejeune 的一場美國海軍研討會中,”the South China Sea”不意外的成為會場討論的焦點。自1996年直接民選總統的中華民國而言,對這一片充滿爭議的海域,到底曾經有那些作為過?對我們台灣而言,”the South China Sea”到底是「南海」還是「南中國海」呢? 一片「各自表述」的廣袤海域...
‹
1
2
3
4
5
6
7
8
9
…
›